作為世界上人地關系最為緊張的國家之一,中國的持續發展始終面臨著來自本國資源環境基礎有限支撐能力的巨大挑戰。考察和分析工業化以來我國人地關系演進及其空間組織格局的變化過程,有助于提高人們對國家和地區資源環境稟賦及其開發利用復雜性的科學認識,并對以往開發利用方式的得失利弊做出正確評價,為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根本性轉變提供有益借鑒和共識。
目錄
上篇 概念、認識與國際比較
第1章 基本概念 3
1.1 自然事件的意義 3
1.2 人地關系 4
1.3 地球資源環境基礎 8
1.4 資源環境開發 13
1.5 結論 30
第2章 認識過程 31
2.1 資源有限論 32
2.2 技術進步論 33
2.3 可持續發展論 35
2.4 結論 36
第3章 國家人地關系演進的國際比較研究 38
3.1 要素與對象選擇 38
3.2 要素綜合評價 39
3.3 案例分析:日本 44
3.4 案例分析:美國 47
3.5 結論 51
下篇 中國實踐
第4章 中國國家人地關系的演進過程分析 55
4.1 國家資源環境基礎 55
4.2 國家工業化進程 57
4.3 國家人地關系演進 58
4.4 結論 70
第5章 中國資源環境基礎的空間結構特征分析 72
5.1 基本認識與基本概念 73
5.2 基本評價公式 75
5.3 評價結果 76
5.4 結論 81
第6章 適宜開發區人地關系演進 83
6.1 人地關系演進狀態 83
6.2 人文要素的作用分析 87
6.3 資源環境壓力分析 89
6.4 結論 101
第7章 較適宜開發區人地關系演進 103
7.1 人地關系演進狀態評價 103
7.2 人地關系演進的動力結構分析 107
7.3 資源環境壓力分析 109
7.4 結論 119
第8章 不適宜開發區人地關系演進 120
8.1 人地關系演進狀態評價 120
8.2 人地關系演進的動力結構分析 124
8.3 資源環境壓力分析 126
8.4 結論 136
第9章 結論與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