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行贊》是印度梵語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大詩”,在南北朝時期傳譯到中國,對中國文學產生了積極影響。本書對《佛所行贊》的詞匯進行了系統描寫,對詞條進行了具體考釋,從不同角度總結了材料的詞匯特點;考察了有別于一般中土文獻的特殊詞匯現象,采用語言接觸理論對這些特殊現象進行了解釋,初步討論了以佛經翻譯為媒介的間接語言接觸對漢語詞匯發展的影響;結合已有的文獻學成果,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了《佛所行贊》的譯者。《佛所行贊》是印度梵語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大詩”,在南北朝時期傳譯到中國,對中國文學產生了積極影響。本書對《佛所行贊》的詞匯進行了系統描寫,對詞條進行了具體考釋,從不同角度總結了材料的詞匯特點;考察了有別于一般中土文獻的特殊詞匯現象,采用語言接觸理論對這些特殊現象進行了解釋,初步討論了以佛經翻譯為媒介的間接語言接觸對漢語詞匯發展的影響;結合已有的文獻學成果,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了《佛所行贊》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