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文老師曾獲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一等獎、第六屆\"四方杯\"全國優秀語文教師選拔大賽二等獎。在語文教學上,他堅持以\"器識為先\",著力追求\"精粹多趣\"的教學風格。曾入選\"上海市首屆普教系統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工程·于漪基地\"、\"上海市語文學科德育基地\"。編著有《讓我這樣看世界》《秋天的況味》《器識為先:讓教師充滿魅力》等作品。本書是馬玉文老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的思考所得,他認為專業成長如登珠峰,每進一步,多有歡喜:教學的暢快、反思的愉悅、閱讀的自在、寫作的歡暢……本書新意流淌,每有洞見,充滿真誠。它來自于實踐深處,是對作者教學智慧的凝煉,也是對一段成長歷程的清理,更是對一般教育規律的發覺。總之,這是一本啟迪智慧的“歡喜書”,旨在讓更多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對教師成長和教學探索都多有裨益。
馬玉文,曾獲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一等獎、第六屆\"四方杯\"全國優秀語文教師選拔大賽二等獎。在語文教學上,堅持以\"器識為先\",著力追求\"精粹多趣\"的教學風格。曾入選\"上海市首屆普教系統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工程·于漪基地\"、\"上海市語文學科德育基地\"。編著有《讓我這樣看世界》、《秋天的況味》、《器識為先:讓教師充滿魅力》等作品達數十萬字。
既見:順藤摸瓜
連結:語文課堂變革的核心邏輯——以腦為導向的教與學
器識為先,讓語文教育充滿魅力
走進李白的“夢游”——《夢游天姥吟留別》解讀
一丘一壑也風流
語文學習有三個境界——給初中新生的建議
教育就是給人希望——從“校園失竊”事件得到的啟示
反思:欣然回首
關鍵是教出新意
于平易處見功力
貼著散文來教學
帶領學生由“語”而“文”
貼緊了教
讓老故事煥發新光彩
從“好看”到“深刻”
不斷地走進人物
以“出”為“人”,重構學習
引爆學生的思維
教會學生“帶球突破”
觀悟:姑妄言之
根深則木茂——聽黃厚江老師講課有感
讓寬容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靈——聽《<寬容>序言》有感
釋放文章內在的邏輯力量——評張帆老師《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走進“童年”深處——評范琪斌老師《走進<童年>》
讓思維飛一會兒——評趙佰紅老師《記敘文閱讀指導》
帶著學生向上攀登——評柯珍華老師《說明文閱讀指導》
如何評價一堂語文公開課
與學生共建一幢會呼吸的大廈——于漪語文教學藝術之我見
優秀語文教師的精神成長——2014年在于漪新著《教育的姿態》《語文的尊嚴》首發式上的發言
草色遙看近卻無——從景洪春老師的《學科德育現狀調查》報告說起
點撥:敢想敢說
思思入扣:好文章的樣子
春風得意三馬疾——從《我又想起那一幕》說起
讓思維像玫瑰花一樣舒張開來
閱讀吧!孩子
試筆:奉紙作文
春天的故事
堯山四月
家鄉的名片
老徐,老徐
網絡·學養·書香
山西考察記
明明白白我的心
請高抬貴手
轉身,也是一種大智慧
閱書:請君一讀
將“魅力”進行到底——讀《教育魅力》有感
關于表揚的沉思——讀《怎樣讓學生愛學習》有感
讀而不思則罔——讀黃榮華《仁者之言·(論語)選讀》
讓傳統定錨未來——讀《中國震撼》有感
融貫中西,獨造精微——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導讀
聆受思想交鋒,觸摸中國未來——馬立誠《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導讀
自陳:自說自話
《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馬玉文卷》自序
《中考母題作文》前言
《同步作文》前言
《跟著名師學語文新教材全解》前言
《跟著名師學語文新教材全練》前言
《跟著名師學語文單元測試卷》前言
《文章的力量》代序
《太陽風》后記
《器識為先》后記
斷魂槍,斷了誰的魂?——從老舍《斷魂槍》說起
心中有馬自歡騰——區“賽馬場”獲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