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在高水平的比賽中,雙方都是高手,旗鼓相當,是什么因素決定誰最終獲勝呢?美國運動心理學第一人、教練技術的先驅(qū)提摩西·加爾韋,30年來致力于探索體壇頂尖選手最終制勝的心理秘密。
他發(fā)現(xiàn),賽場上的選手在進行激烈的外在比賽時,內(nèi)心還進行著一場內(nèi)在比賽,內(nèi)在比賽要克服的目標,就是心中的負面心理習慣,正是這些習慣讓選手與勝利失之交臂。心魔才是取勝最大的障礙。
要想贏得比賽,秘訣就是不要過于執(zhí)念,如果選手能夠克服內(nèi)在障礙,身心合一,就會產(chǎn)生真正的求勝欲望,釋放出全部能量,實現(xiàn)驚人的突破。提摩西·加爾韋據(jù)此發(fā)展出一整套贏得內(nèi)在比賽的訣竅。
內(nèi)在比賽的訣竅不僅適用于體育賽場,還能幫助人們在人生各個方面打破瓶頸,爆發(fā)潛能。《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不僅適合教練員、運動員,更適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斷獲得突破和成長的人們。
提摩西·加爾韋,美國運動心理學第一人,教練技術的先驅(qū)!30年來致力于探索體壇頂尖選手最終制勝的心理秘密!《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入選全球50部最著名的心理自助經(jīng)典。體壇頂尖選手在巔峰對決匯中制勝的心理秘密!不管賽場還是人生,一旦計算,反而誤算。美國暢銷100萬冊。
彼得·卡羅爾美國南加州大學橄欖球隊主教練對于南加州大學特洛伊人隊來說,2005年的美國大學生橄欖球聯(lián)賽是一個絕佳的舞臺。在這一年,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最后終于迎來了這經(jīng)典一戰(zhàn)。媒體把這場比賽稱為“世紀之戰(zhàn)”,全國電視直播排名第一的南加州大學和排名第二的俄克拉荷馬州大學爭奪聯(lián)邦快遞橘子碗杯,觀眾人數(shù)也創(chuàng)下了新紀錄。在這場代表著大學運動最高水平的橄欖球賽中,運動員、教練和球迷們度過了狂歡一夜。
這場比賽是美國最優(yōu)秀運動員之間的體力對抗。選手們的英勇表現(xiàn)和積極的進攻組織,使比賽十分精彩,不斷為球場帶來高潮。與此同時,在這些運動員的內(nèi)心中,還進行著一場潛在的對抗。必須承認,心理對身體產(chǎn)生的影響,對最終結果起到關鍵作用。
提摩西·加爾韋將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稱為“內(nèi)在比賽”。
運動員想要發(fā)揮出最佳表現(xiàn),必須首先正確處理自己的心理因素。不同水平的教練和運動員,都會面對心理因素影響發(fā)揮的問題。他們必須清除意識中一切混亂的干擾因素,才能在比賽中自由發(fā)揮。
很多年以前,當我還是個研究生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加爾韋的教練方法能夠明顯改進人們在運動中的表現(xiàn)。我日益認識到,意識平靜時能夠表現(xiàn)得更好。我結合了信任和專注的原理,將這些特質(zhì)應用于整個團隊,效果同樣很好。
內(nèi)在比賽與我們?nèi)松母鱾方面,都存在著本質(zhì)聯(lián)系。必須要有自信,才能發(fā)揮最高水平,只有在訓練場上反復練習,才能培養(yǎng)出自信。嚴格規(guī)劃的訓練,使運動員們能夠信任教練的指導,也信任他們自己。他們學到了不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而保持專注的能力。
無論我們是在準備小組訓練賽還是全國聯(lián)賽,這些原則都是我們的基礎,一旦你開始理解內(nèi)在比賽的原理,就能讓意識平靜下來,然后完全集中注意力,真正投入比賽。
前言
序言
導言
第一章 “我知道怎么做,卻做不到!”
說得太多還不如不說
在比賽中拋開一切想法
第二章 發(fā)現(xiàn)兩個“自我”
自我1根本不信任自我
“努力”:值得懷疑的信條
第三章 一旦計算,反而誤算
不要進行評判
領悟自然學習的方法
只需客觀看待,不必努力糾正
稱贊其實是偽裝起來的批評
第四章 信任身體的本能
本能可以像孩子一樣學習
信任讓表現(xiàn)超出預期
順其自然
與身體溝通
把期待的結果轉(zhuǎn)換為清晰的視覺圖像
不用刻意
兩個試驗
角色扮演的游戲.
第五章 本能學習植根于你的每個DNA中
——以網(wǎng)球為例.
過多的語言指令有害無益
去感覺指令
擊球的秘訣
發(fā)球的秘訣
利用外部模式,但不要讓這些模式主導你.
第六章 不與舊習慣戰(zhàn)斗,直接開辟新習慣.
習慣的凹槽理論
4步建立新習慣
“拼命努力”的緊張學習方式
“順其自然”的本能學習方式
提防個人成就感
“努力放松”
第七章 專注的力量
專注的訣竅之一——看
專注的訣竅之二——聽
專注的訣竅之三——感覺
注意力就是聚焦起來的意識
賽場上的當下
在比賽中保持專注
身心合一,所向披靡
為什么我們總會從當下溜走
第八章 人在賽場
體育精神和完美派
真正讓人無法取勝的是內(nèi)在障礙
第九章 對手才是最好的教練
競爭的意義在于激發(fā)出全部潛能
第十章 賽場內(nèi)外的內(nèi)在比賽
全心全意朝向生命奔跑
遵循內(nèi)心的渴望,找到真正的滿足
達成外在和內(nèi)在的平衡
說得太多還不如不說想象一位充滿熱情的菜鳥網(wǎng)球教練,正面對著躍躍欲試的學員。假設來上課的是一位中年生意人,下定決心要提高自己在網(wǎng)球俱樂部的等級,而教練帶著一大筐網(wǎng)球站在球網(wǎng)旁邊,心里有點擔心:“怎樣才能讓學員覺得這堂課的學費沒有白交呢?”于是他開始非常認真地糾正起學員的每一次擊球:“很好,但隨球揮拍時,拍面轉(zhuǎn)得有點大,威爾先生。當你準備擊球時,將身體重心移向前腳……你引拍的時機太晚了……就是這樣,好多了。”沒過多久,說到要怎樣擊球,威爾先生的腦袋里已經(jīng)灌進去六條“應該”,十六條“不應該”,所有的條條款款攪成一團。一堂課下來似乎沒什么實質(zhì)進展,學到的東西感覺非常復雜,但教練對每一次擊球都作了詳細的專業(yè)分析,未了再加上一句建議:“就像這樣繼續(xù)練習,最后你一定能取得很大進步。”于是學員會覺得,自己付出的學費物有所值。
我也不得不承認,當我剛剛成為一位教練時,也常常給學員灌輸了太多的東西。但有一天,我恰好心情比較放松,講解得比較少,因此花了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學員的表現(xiàn)。令我吃驚的是,我注意到學員會犯下一些錯誤,但即使我沒有指出來,甚至連他們自己也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錯誤的存在,但他們卻能夠自行糾正錯誤。雖然我覺得這種現(xiàn)象很有意思,但從自尊上來說,又有點難以接受,如果學員們?nèi)〉玫倪M步完全和我無關,那我作為教練的價值何在?而且我進一步意識到,如果我開口指導,也許有時候反而會使學員難以進步,我感覺受到了更沉重的打擊。
我想,所有的職業(yè)教練都能明白我的意思。
有一天,來了一位叫多蘿茜的學員。我盡量溫和地給她指導,比如:“你可以試試這樣做,隨球揮拍時一直揮到肩膀高的地方,而不是只到腰部。這樣就能打出上旋球,而且不容易出界。”當然,多蘿茜會竭盡全力按我說的做。她嘴唇繃得緊緊的,眉頭深深皺起,小臂肌肉僵硬,完全做不出流暢的動作。這種時候,耐心的教練會習慣性地告訴她:“有進步,多蘿茜。不過要放松,不能太用力!”這個建議本身毫無問題,但多蘿茜搞不明白,怎樣才能一邊努力以正確的方式擊球,一邊又保持“放松”。
包括你我在內(nèi)的很多人,也和多蘿茜一樣,有些動作明明能夠輕松完成,但如果我們刻意努力去做,反而會全身僵硬。從聽到教練的指導到完成揮拍動作,這段時間內(nèi),我們大腦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次課程結束后,我腦海中恍若靈光一現(xiàn),第一次領悟到這個關鍵問題的答案:“無論她當時在想什么,她腦子里裝了太多的東西!她非常努力地想要按我指導的方式揮拍,反而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網(wǎng)球上。”從那一刻起,我決定以后要減少語言指導。
那天的另一堂課上,一位名叫保羅的學員剛剛開始學打網(wǎng)球,這是他第一次握起球拍。我決定在教他打球時,盡可能不使用語言指導,避免言語擾亂他的大腦,看看這種做法效果怎么樣。于是我一開始就告訴保羅,我正在嘗試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以前針對初學者首先會進行講解,但這次完全跳過這一步驟,我沒有給他講基本的正手打法,也沒有講如何握拍、擊球、移動腳步。我首先親自示范了十次正手擊球,讓他認真觀察,但不要仔細思考我的具體動作,而只需記住正手擊球的視覺圖像。
并且他要在腦海中重現(xiàn)幾次這一圖像,然后再讓自己的身體模仿這個動作。等我示范結束后,保羅想象著自己要怎樣完成同樣的動作。然后,我巧妙地把球拍放進他的手里,讓他無意中以正確的方式握拍。他對我說:“我注意到,你每次擊球時,首先要邁出腳步。”我不置可否地嘟噥了一句,讓他只管控制自己的身體盡可能模仿正手擊球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