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我們才切身感受到物流的巨大影響力。其實很早以來,物流體系建設就是國家能力和民族進取精神的重大象征。本書以物流為中心,圍繞主流國家的形成、國家間的競爭、產品開發的歷史揭示現代世界的形成。
全書聚焦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們以及國家的作用,從3000年前地中海腓尼基人的活躍到19世紀歐亞經濟的分流都作出了清晰的闡釋。前者如腓尼基人、漢薩同盟的商人、葡萄牙人、猶太人及其商業網絡;后者如中國因朝貢貿易主動放棄海洋而衰落,英國、荷蘭通過國家主導成立東印度公司而排擠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主導地位,克倫威爾制定的航海法成為英國建立大不列顛治下的和平的重大因素,美國在歐洲戰爭中實行中立政策巧妙發展海運業等,一幅以物流為樞紐的世界歷史圖景映入眼簾。
1.重新發現物流價值,新視角理解現代世界形成過程。網絡技術是當代全球化至關重要的因素,而與之并駕齊驅、綿延數千年迄今為止不被關注的物流正是解讀世界歷史動因的關鍵。
2.物流是國家能力和民族進取精神的重要象征,羅馬、漢朝、英國、美國控制物流而掌控世界。主流國家的形成、國家間的競爭離不開物流體系的建設與爭奪,三千年前是如此,今天仍是如此。
3.作者文筆輕松,觀點卻頗具顛覆性,以一種對話的方式解釋我們胸中多年以來存疑的世界史:中國為何會因朝貢貿易而衰落?無國之民又如何改變世界歷史?率先進行文藝復興的意大利為何衰退?荷蘭為何成為世界上首個霸權國家?為什么說英國霸權大不列顛治下的和平形成的重要因素不是產業革命,而是1651年克倫威爾制定的航海法,以及英國對物流的重視。
前言
雖有落入俗套之感,但用全球化一詞來表示現代社會仍是必不可少的。
以在Amazon上購物為例。動手點一點,就能購買世界上的商品。Amazon是如實展示世界一體化的典型事例。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各種商品都可以郵寄到家,這是多么讓人驚訝的事情啊。
網絡技術的發展是全球化至關重要的因素,這無疑是正確的。但與此同時,如果不關注物流是如何發展的,可能會忽略全球化的重要一面。
世界上的商品可以郵寄到家,表明國際物流體系得到了發展。正因如此,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方便。不過,這種物流體系的發展并非僅存于現代社會,而應是很早之前就已存在。
無論什么樣的社會,都不可能過著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活。人們必須交換商品才能生存下去。可能初的時候商品交換的范圍相當狹小,但隨著商品交換范圍的逐漸擴大,世界物流也逐漸一體化。因此,研究全球化可以說就是研究物流體系的發展歷史。
然而,對于物流歷史的研究幾乎沒什么進展。商品是如何拿到手的,人們對此不甚清楚。
迄今為止的歷史研究,都將商品開發作為研究重點。相較而言,商品入手的具體途徑的研究則進展遲緩。然而,即便某些重要商品已經被開發出來,但如果不能將其送到消費者手中,商品就沒有售賣。
本書嘗試從物流的角度來考察歷史,向讀者展示不一樣的歷史面貌。例如,我們認為英國霸權形成的重要因素不是產業革命,而是1651年克倫威爾制定的航海法,以及英國對物流的重視等。
這樣看來,迄今為止不被關注的物流,可能正是解讀世界歷史動因的關鍵。本書正是基于這些問題意識的產物。
全書共16章,按時代順序排列。因為我的專業的緣故,歐洲歷史所占篇幅較多。近代以來歐洲的對外發展必然向其他地區擴張,所以也會言及整個世界的物流。
本書重點關注的是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們,以及國家的作用。
例如,腓尼基人、漢薩同盟的商人、葡萄牙人、伊比利亞半島系的塞法迪猶太人、活躍于中東商業界的亞美尼亞人的廣闊地區及其商業網絡等,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另外,我們也會重視國家的作用,如中國從秦到漢的商業政策,英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美國的中立政策,等等。
前文所述的內容,可能多數讀者并不熟悉。但在全世界的歷史學界,相關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如果靈活運用這些領域的成果,本書可能會給讀者帶來知識上的刺激。
本書不是概論,各章標題也限定了寫作內容。不過,因為是按年代順序排列,也可以當作概論來閱讀。讀者可以從本書中獲得世界物流歷史的相關知識。
我們希望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從物流角度來理解現代世界的形成過程。當時主流國家的形成,國家間的競爭,產品開發的歷史,這些內容迥異的歷史面貌,本書都將予以展示。
物流的歷史,正是世界一體化即全球化的歷史。
本書的策劃由PHP研究所制作部的西村健先生所提議。接受西村先生的提議之后,我撰寫了草案,之后又接受了西村先生的建議,在此基礎上寫成此書。因此,本書得以完成,西村先生的建議是不可或缺的。借此機會表示感謝。
介紹我認識西村先生的是京都產業大學世界問題研究所所長東鄉和彥教授。東鄉先生多次出席我主持的研究會,每次都發表非常珍貴的評論。不僅如此,其對京都產業大學的國際化也非常熱心。日常活動中東鄉先生也提供了很多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本書的參考文獻很多,多數都是外國書,故而參考文獻一覽也予以舍棄。
2017年12月 新加坡
玉木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