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財務分析:翻出企業的“底子”
從變現能力看財務風險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定會面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這是任何企業都無法徹底規避的兩種風險,而企業能否規避風險根本在于是否能做到及時察覺、有效應對和全面總結。
企業出現經營風險通常是由于產品成本高、市場占有率低、管理效率差、發展戰略錯誤等,可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開拓市場和新項目研發來糾正。
企業具有財務風險最明顯的表現是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應對財務風險,要求企業擁有足夠的現金,而現金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可通過各種渠道獲得。面對財務風險是對企業變現能力的考驗,而變現能力也是衡量企業財務風險等級的重要指標。
短期債務是企業最迫切需要償還的債務,長期債務則可通過新的融資進行償還,因此變現能力也被稱為“短期償債能力”。用來判斷企業財務風險的指標為: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一些企業管理者認為,流動比率高的企業一定比流動比率低的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強。但現實中并非這么簡單,流動比率不是越高越好,因為流動資產不具有隨取隨用性,當企業的流動資產過多時,就會影響資產的使用效率。流動比率的最佳值為2。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其中“流動資產-存貨”得到速動資產,該公式也可直接寫成: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計算速動比率,需要先用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因為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能力差。當存貨積壓價格或成本與預期售價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時,就無法實現盈利,若再出現過期或存資損壞的狀況,損失會更加嚴重。
因為速動資產比流動資產更易變現,所以用速動比率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更為精確。速動比率的最佳值為1,即存貨占流動資產的一半左右。但并不意味只要是距離“值1”遠的企業,就是有財務風險的,須因行業而異。有的行業就是需要經常保持一定比例的存貨,有的行業則幾乎不需要有存貨。因此,作為企業管理者,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速動比率的值與企業運營情況的關系。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有價證券)÷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反映企業即時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現金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現金比率一般認為是20%以上為宜。如果企業管理者發現現金比率偏低,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不足,具有財務風險,應縮短收賬期,加大應收賬款催款力度。
從負債規模看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企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如資產總額中負債的比重、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比例等。用來判斷企業資本結構的指標為: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利息保障倍數。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本占企業全部資本的比例,因此也叫“舉債經營能力”。
企業的長期負債雖然可以“拆東墻補西墻”地償還,但始終是需要清償的,資產負債率反映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對于資產負債的比例,債權人和股東因為所處位置不同,一般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
債權人希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這樣企業還賬就有了保障。但適度負債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常規方式,不負債或負債率極低的企業的發展往往比負債的企業慢。
股東在企業的全部資本利潤率高于借款利率的前提下,自然希望資產負債率越高越好,可以利用最高的杠桿實現企業的最快發展。但杠桿力度不能無止境地施加,負債率過高說明企業潛藏的經營風險大,一旦市場環境出現大的變化,高負債率很可能直接壓垮企業。因此,資產負債的合理范圍在40%~60%,均值為50%。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于60%,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趨向于大。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產權比率是評估資金結構合理性的指標,反映股東所持股權是否過多(或者不夠多)等情況,體現了企業借款經營的程度。
產權比率也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和企業財務結構穩健性的重要指標。它表明由債權人提供的和由投資者提供的資金來源的相對關系,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產權比率的公認標準值為1,其值越低,表明企業自有資本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圖3-1)。
圖3-1產權比率與財務結構的關系
3.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總額
權益乘數是杜邦分析法中的一個指標,又被稱為“股本乘數”,反映企業財務杠桿的大小。權益乘數的最大值是1,因為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的總額一定比企業資產總額小。權益乘數越大,說明所有者/股東投入的資本占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越小,財務杠桿越大,企業負債率越高;權益乘數越小,說明所有者/股東投入的資本占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越大,財務杠桿越小,企業的負債率越低。
4.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已獲利息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障程度。利息保障倍數越大,說明企業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越強。企業要維持正常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至少應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利息保障倍數過低,企業將面臨虧損,以及償債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下降的
風險。
在計算了過去幾年的利息保障倍數后,應以計算結果最低的年份情況作為企業償付利息能力情況的參考,因為利潤高與利潤低都需要償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