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研究系列: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研究》從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角度探索港口服務供應鏈如何實現集成,從而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提升港口的競爭力。
全書內容包括:緒論,國內外相關研究回顧,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內涵研究,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理論,港口服務供應鏈信息集成管理研究,港口服務供應鏈的集成度評價,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化的流程管理結構研究和實施方式。
《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研究系列: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研究》可作為大學相關專業研究生和教師從事相關研究的參考用書,也可供港口管理、科技人員、政府部門有關人員參考。
1992年,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上,港口功能被劃分為三代,即第一代“運輸樞紐”、第二代“裝卸服務中心”以及第三代“物流中心”。而隨著港口所處環境的變遷,出現了不同于前三代港口的新型港口,這種港口的網絡化特征更為明顯。1999年,聯合國貿發會議上提出了笫四代港口的概念。根據其定義,第四代港口是指“物理空間上分離但是通過公共經營者或管理部門鏈接”(Physically Separated but Linked Through Common Operatorsor Througha Common Administration)的組織。由此,國內外一些學者開始了對第四代港口內涵、特征以及模式的研究。
與第一、二、三代港口不同,第四代港口從強調自己是“中心”轉變為強調自己是作為供應鏈的一個環節,更強調港口之間的互動以及港口與相關物流等活動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可以促使與港口相關的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鏈接。面對供應鏈管理時代的到來和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將港口置于供應鏈的環境中進行考慮或是從鏈的角度來探討港口的競爭優勢是十分有必要的。
服務供應鏈還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港口企業以及其他服務供應商主要提的是貨物的物流及金融、保險等相關服務,它是無形的,且具有不可儲存性。這些特征都符合服務供應鏈的基本特征。因此,本書嘗試將服務供應鏈理論應用于港口等行業,從鏈的視角來研究作為協調人的港口業的競爭和未來的發展戰略。同時,也對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的內涵、結構、特征以及演化過程等予以闡述。
集成理論已充分表明供應鏈的集成有利于供應鏈整體績效和競爭力的提高,而港口服務供應鏈也可以通過集成來實現供應鏈總體最優并最終使港口的客戶增值。然而,擁有眾多成員的港口服務供應鏈是否可以集成?需具備哪些條件?如何實現集成?在面對的客戶需求時,這些服務供應商如何通過協作來滿足實時的客戶需求?此外,哪些因素會影響港口服務供應鏈的集成程度?集成程度的高低如何評價?這些問題都是本書所試圖回答的。
在借鑒供應鏈管理、服務管理、模塊化、社會網絡分析等理論和方法基礎上,本書從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角度探索港口服務供應鏈如何實現集成,從而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提升港口的競爭力。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為緒論。第2章回顧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第3章從第四代港口的基本模式出發,闡述了港口服務供應鏈的內涵、特征及形成過程。第4章給出了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基本理論。第5章對港口服務供應鏈信息集成管理的模式進行了分析。第6章研究了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度的評價方法。第7章對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化的流程管理結構進行了設計研究。第8章給出了當前港口相關實踐以及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實施路徑。第9章對全書進行了總結,并給出了研究展望。
在本書內容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上海海事大學的真虹教授給予了悉心指導,提出了寶貴而中肯的修改意見,諸多專家學者也對研究內容提供了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
本書的寫作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71272219)和上海海事大學科研基金項目的支持,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交通運輸工程項目和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重點學科建設經費的資助。對此,深表謝意!
由于作者的才疏學淺,書中可能存在錯誤和考慮不周之處,還望專家學者給予批評并提供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和技術線路框架
1.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2 國內外相關研究回顧
2.1 港口與供應鏈關系研究
2.2 港口服務供應鏈研究
2.3 供應鏈集成研究
2.4 集成模式
2.5 國內外已有研究的評價
2.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3 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內涵研究
3.1 前三代港口的基本模式
3.2 第四代港口的基本模式
3.3 港口服務供應鏈概述
3.4 港口服務供應鏈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3.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4 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理論
4.1 基于第四代港口模式的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內涵
4.2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可能性分析
4.3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研究內容及實現思路
4.4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階段劃分
4.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5 港口服務供應鏈信息集成管理研究
5.1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信息管理模式選擇
5.2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信息系統設計及運行機制
5.3 集成的信息系統結構的優點分析
5.4 信息管理集成的實施分析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6 港口服務供應鏈的集成度評價
6.1 集成度內涵
6.2 社會網絡分析的基本理論
6.3 供應鏈集成度評價的一般方法
6.4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度的評價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7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化的流程管理結構研究
7.1 模塊化設計理論
7.2 港口服務供應鏈流程結構模型的構建基礎
7.3 港口服務供應鏈流程結構模型的構建
7.4 流程管理模塊化設計的效果分析
7.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8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實施方式
8.1 港口構建其服務供應鏈的努力
8.2 港口集成的努力
8.3 港口服務供應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8.4 港口服務供應鏈集成的實施途徑
8.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9 結論與研究展望
9.1 結論
9.2 研究展望
名詞索引
他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題為“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的論文’74],首先提出了企業流程重組的概念。1993年,他與詹姆斯·錢匹(James Champy)合作出版了《再造企業——工商業革命宣言》一書,為企業流程重組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石,并將對企業流程重組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關注,企業所關注的業務流程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跨越組織的邊界,產生了對跨組織業務流程重組的關注。詹姆斯·錢匹在其2002年出版的著作<企業X再造》中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他把業務流程重組的范圍從單一企業擴展到企業的供應商、客戶和合作伙伴之間。
邁克爾·哈默也對跨組織流程重組給予了較大關注,他在<企業行動綱領》’771中指出:20世紀90年代,企業經過合并、簡化和重新設計企業的內部流程的再造過程后在提高公司效率方面大有作為,然而進入21世紀,“企業在更大的改善計劃方面卻似乎還沒有什么起色,而且公司的管理費用仍然很高,浪費仍然嚴重”。其原因就在于企業還沒有以更寬廣的視角尋找潛藏在企業邊緣的非生產性的工作,“降低公司經營績效的不再是內部的工作方法,而是公司與客戶、供應商以及其他人進行協作的方式”。他開創性的給試圖在企業邊緣尋找降低成本的機會以獲得競爭優勢的企業以下建議:①最終客戶最重要;②整個合作過程應該被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③任何行為都不應該有重復;④工作應該由最能勝任的人員完成;⑤整個合作過程應該按照同一個數據庫來運作。
El Sawy將跨組織情況下所面臨的障礙總結為:①參與企業必須就各自所執行的邊界流程之間的接口方式設計達成共識,并確定企業之間所需要傳遞的信息;②企業面臨的組織和文化方面的挑戰遠遠超過單個企業執行流程管理的情況,聯合其他企業,共同對當前的邊界流程進行診斷和改進所需的前提更加苛刻,而且管理難度也相應提高;③不同企業的IT基礎設施和企業信息系統通常是不兼容的,這為跨組織流程管理帶來更大的挑戰。
Vander Aalst從工作流的角度提出了組織間互操作的不同形式:能力共享(Capacity Sharing),鏈式執行(Chained Execution)、合同轉包(Subcontracting)、實例轉移(Case Transfer)和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差使用petri網著重對松散耦合機制進行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