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生物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簡要敘述了生物統計學的產生、發展及其研究對象與作用,數據的來源與整理,數據特征的描述統計,概率與概率分布、抽樣分布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統計推斷、非參數檢驗、列聯分析、方差分析、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可直線化的非線性回歸分析、協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分析、逐步回歸與通徑分析和多項式回歸分析,同時對試驗設計原理及對比設計、隨機區組設計、拉丁方設計、裂區設計、交叉設計、正交設計、均勻設計等常用試驗設計及其統計分析進行了詳細敘述。
目錄
第1章 概論 1
第一節 生物統計學的概念與作用 1
一、生物數據的變異性 1
二、什么是生物統計學 1
三、生物統計學的內容與作 用 2
第二節 數據類型及特征4
一、數據類型 4
二、數據主要特征 5
三、數據統計中的常用術語 6
第三節 統計學的發展 10
一、古典記錄統計學 10
二、近代描述統計學 10
三、現代推斷統計學 11
思考練習題 12
第2章 數據的描述統計 13
第一節 數據的來源 13
一、調查 13
二、試驗 20
第二節 數據整理與頻數分布 28
一、數據的預處理 28
二、數據整理與頻數分布表 29
三、頻數分布圖 35
第三節 數據特征的定量描述 39
一、集中性描述 39
二、變異程度描述 47
三、分布形態特征描述 52
思考練習題 54
第3章 概率與概率分布 56
第一節 事件及其概率 56
一、事件、頻率與概率 56
二、事件關系與概率計算 58
三、大數定律 61
第二節 離散性概率分布 62
一、隨機變量 62
二、離散性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63
三、離散性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和方差 63
四、二項分布 64
五、泊松分布 67
第三節 連續性概率分布 69
一、概率密度函數 69
二、正態分布 70
三、其他連續性概率分布 74
第四節 抽樣分布 77
一、抽樣試驗與無偏估計 77
二、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布 78
三、樣本頻率的抽樣分布 81
四、正態總體抽樣分布 82
思考練習題 85
第4章 統計推斷 86
第一節 假設檢驗的原理與方法 86
一、假設檢驗的概念 86
二、假設檢驗的步驟 87
三、雙尾檢驗與單尾檢驗 89
四、假設檢驗中的兩類錯誤與功效 90
第二節 樣本平均數的假設檢驗 92
一、一個樣本平均數的假設檢驗 92
二、兩個樣本平均數的假設檢驗 94
第三節 樣本頻率的假設檢驗 101
一、一個樣本頻率的假設檢驗 101
二、兩個樣本頻率的假設檢驗 103
第四節 樣本方差同質性檢驗 105
一、一個樣本方差的同質性檢驗 105
二、兩個樣本方差的同質性檢驗 106
第五節 參數估計的原理與方法 107
一、估計量與估計值 107
二、參數估計的原理 108
三、一個總體參數的估計 109
四、兩個總體參數的估計 111
五、基于參數估計的樣本容量的確定 113
思考練習題 115
第5章 非雜檢驗 117
第一節 游程檢驗 117
一、游程的概念 118
二、游程檢驗的步驟 118
第二節 符號檢驗 120
一、一個樣本的符號檢驗 120
二、兩個配對樣本的符號檢驗 121
第三節 秩和檢驗 122
一、秩和檢驗的原理和方法 122
二、單樣本Wilcoxon符號秩檢驗 123
三、兩個樣本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 124
第四節 H檢驗一多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 129
一、原始數據多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 129
二、頻數表數據的多樣本比較秩和檢驗 130
思考練習題 131
第6章 列聯分析 132
第一節 列聯表與X2統計數 132
一、分類數據與列聯表 132
二、X2統計數 135
第二節 擬合優度檢驗 136
第三節 獨立性檢驗 139
一、2X2列聯表的獨立性檢驗 139
二、2XC列聯表的獨立性檢驗 141
三、RXC列聯表的獨立性檢驗 142
第四節 Fisher精確檢驗與McNemar檢驗 143
一、Fisher精確檢驗 143
二、McNemar檢驗 145
第五節 列聯表中的相關系數 146
一、*相關系數 146
二、列聯相關系數 147
三、V相關系數 147
四、三種相關系數的比較 148
第六節 差分概率的置信區間與相對風險 148
一、差分概率的置信區間 148
二、相對風險與比值比 150
思考練習題 151
第7章 方差分析 153
第一節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53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53
二、方差分析的數學模型 154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156
四、平方和與自由度的分解 156
五、統計假設的顯著性檢驗一一F檢驗 159
六、平均數的多重比較 161
第二節 單因素方差分析 165
一、組內觀測次數相等的方差分析 166
二、組內觀測次數不相等的方差分析 168
第三節 二因素方差分析 170
一、無重復觀測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170
二、具有重復觀測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174
第四節 多因素方差分析 180
第五節 方差分析缺失數據的估計和數據轉換 185
一、方差分析缺失數據的估計方法 185
二、方差分析的數據轉換 186
思考練習題 190
第8章 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 192
第一節 回歸和相關的概念 192
第二節 直線回歸分析 193
一、直線回歸方程的建立 193
二、直線回歸的數學模型和基本假定 196
三、直線回歸的假設檢驗 197
四、直線回歸的區間估計 200
五、直線回歸的應用及注意問題 204
第三節 直線相關分析 205
一、相關系數和決定系數 205
二、相關系數的假設檢驗 206
三、相關系數的區間估計 207
四、應用直線相關的注意事項 208
思考練習題 208
第9章 可直線化的非線性回歸分析 210
第一節 非線性回歸的直線化 210
一、曲線類型的確定 210
二、數據變換的方法 211
第二節 倒數函數曲線 212
第三節 指數函數曲線 215
第四節 對數函數曲線 217
第五節 冪函數曲線 219
第六節 Logistic生長曲線 222
一、Logistic生長曲線的由來和基本特征 222
二、Logistic生長曲線方程的配合 222
思考練習題 224
第10章 試驗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26
第一節 試驗設計的類型 226
一、對比設計 226
二、完全隨機設計 227
三、隨機區組設計 228
四、拉丁方設計 229
五、裂區設計 229
六、交叉設計 230
七、析因設計 231
八、正交設計 231
九、均勻設計 232
第二節 對比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33
一、鄰比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33
二、間比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35
三、配對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36
第三節 隨機區組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37
一、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37
二、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40
第四節 拉丁方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44
一、拉丁方設計方法 244
二、拉丁方設計試驗數據的線性模型及統計分析 245
第五節 裂區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48
一、裂區設計方法 248
二、裂區設計試驗數據的線性模型與統計分析 248
第六節 交叉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55
一、交叉設計的基本步驟 255
二、交叉設計試驗數據統計分析 256
第七節 正交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58
一、正交表及其特點 258
二、正交試驗的基本方法 260
三、正交設計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263
第八節 均勻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269
一、均勻設計表及其特點 269
二、均勻設計的基本方法 271
三、均勻設計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274
思考練習題 275
第11章 協方差分析 278
第一節 協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78
一、協方差分析的意義和作用 278
二、協方差分析的數學模型 280
三、協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280
第二節 單向分組數據的協方差分析 280
一、計算各項變異的平方和、乘積和與自由度 282
二、檢驗x和少是否存在直線回歸關系 283
三、檢驗矯正平均數*間的差異顯著性 284
四、矯正平均數*間的多重比較 285
第三節 兩向分組數據的協方差分析 287
一、乘積和與自由度的分解 288
二、檢驗x和少是否存在線性回歸關系 289
三、檢驗矯正平均數*間的差異顯著性 290
思考練習題 291
第12章 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分析 292
第一節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92
一、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292
二、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 293
三、多元線性回歸檢驗和置信區間 299
第二節 多元相關分析 305
一、多元相關分析及其假設檢驗 305
二、偏相關分析 307
思考練習題 311
第13章 逐步回歸與通徑分析 313
第一節 逐步回歸分析 313
一、后退逐步回歸 314
二、前進逐步回歸 319
三、逐步回歸需要注意的問題 324
第二節 通徑分析 324
一、通徑分析的基本概念 324
二、難系數的求解方法 325
三、通徑分析的假設檢驗 328
思考練習題 331
第14章 多項式回歸分析 332
第一節 多項式回歸的數學模型 332
第二節 多項式回歸方程的建立 333
一、多項式回歸方程的建立與求解 333
二、多項式回歸方程的圖示 335
第三節 多項式回歸方程的假設檢驗 336
第四節 相關指數 337
第五節 正交多項式回歸分析 338
一、正交多項式回歸分析原理 338
二、正交多項式回歸分析示例 339
思考練習題 341
主要參考文獻 342
附表 344
附表1 正態分布的累積函數F(u)值表 344
附表2 正態離差(u)值表(雙尾) 346
附表3 t值表(雙尾) 346
附表4 X2值表(右尾) 347
附表5 F值表(右尾) 348
附表6 游程檢驗表 352
附表7 符號檢驗表 353
附表8 Wilcoxon符號秩檢驗表(n=5~18) 354
附表9 Whitney-Mann-Wilcoxon秩和分布表 356
附表10 三樣本比較秩和檢驗H界值表 359
附表11 新復極差檢驗SSR值表 360
附表12 q值表(雙尾) 361
附表13 r與R的臨界值表 362
附表14 正交拉丁方表 363
附表15 常用正交表 364
附表16 均勻設計表 373
附表17 正交多項式系數表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