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所有內容零基礎、全圖解,通過5大在線醫院的發展布局+5大在線醫療推廣的方式+7個醫療大數據應用分享+9大醫療O2O模式的詳解+9大移動醫療APP的分析+10多個3D打印案例分享+10多個可穿戴設備的介紹+10多個商業盈利環節詳解+120多張清晰好看的圖片+380多個通俗易懂的圖解,深度剖析在線醫療的精華之處,讓您一書在手,即可徹底讀懂在線醫療模式,玩轉在線醫療平臺,從菜鳥成為達人,從新手成為在線醫療領域內的高手!
前 言
寫作驅動
如果說中國十年來,最蓬勃發展的產業是什么?那么非互聯網莫屬。在未來的十年里,最具潛力、市場廣闊的行業是什么?那么非醫療莫屬。如今互聯網與醫療激起的浪潮已經席卷而來,現在是國內在線醫療發展的最好時期,我們該如何應對?
本書是一本全面揭秘在線醫療盈利模式、平臺特色、網站發展、多元產品、未來動態的專著,特別是延伸出3D打印技術、智能醫療可穿戴設備、養生保健等內容,幫助讀者從多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在線醫療行業的動態和發展,同時精選出全國五大具有代表性的在線醫院平臺,進行實戰分享。
本書緊扣互聯網醫療,從在線醫療"落地"的角度,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在線醫療平臺推廣的手段、技巧和策略,對目前行業內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解決方式,同時通過大量案例來進行輔助說明。
本書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從橫向線和縱向線兩個方面全面解析在線醫療,讓您輕松讀懂在線醫療!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特色:實用為主+內容為王。
1. 接地氣,實用為主,應用性強。將抽象的醫療與互聯網落地到具體應用上。本書在案例分析上,深度解密了百度醫生、丁香醫生、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杏仁醫生、掌上藥店等諸多影響力廣泛的移動醫療APP平臺,同時還介紹了北京協和醫院、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山醫院、湘雅醫院五大極具實戰指導意義的醫院平臺。本書同時著眼于在線醫療的概念,對在線醫療的現狀、在線醫療對傳統醫療的影響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講解。
2. 容易懂,內容為王,涵蓋眾多。詳細講解了在線醫療的具體網絡推廣知識、3D打印技術在醫療中的應用、醫療大數據、醫療O2O、智能醫療硬件等。完整地介紹了在線預約掛號、在線會診、遠程醫療、醫療機器人等多種不同盈利模式,以實戰+理論的方式,進行了非常全面的講解,極具含金量。
適合人群
本書結構清晰、語言簡潔、圖表豐富,適合以下讀者學習使用。
* 在線醫療平臺的管理者。本書提供關于移動平臺、線上線下布局、醫療大數據及未來趨勢等方面的分析內容,能夠更好地引導平臺規模逐步壯大。
* 在線醫療行業的從業者。本書提供關于在線醫療的現狀與影響、國內外的發展以及行業內的相關平臺與盈利模式的分析,能夠更好地挖掘在線醫療的就業價值。
* 有意從事在線醫療的人士。本書提供關于在線醫療的整體狀況與發展、未來O2O模式前景的分析,能夠充分了解在線醫療是什么。
* 傳統醫療向在線醫療模式轉型的企業。本書提供關于在線醫療多種模式的分析,與特色的具體打造過程,尤其是對轉型成功的企業進行優勢分析,能夠更好地幫助傳統企業轉型成功,快人一步建立起完善的在線醫療模式。
* 在線醫療的人才培訓中心。本書提供在線醫療的理論知識、電商平臺的發展狀況及對目前市場的分析,詳解構建電商平臺的可能性與盈利點,切入在線醫療領域的角度,能夠更好地培養出時代需要的在線醫療人才。
作者介紹
本書由海天電商金融研究中心編著,同時參加編寫的人員還有賀琴、李四華、王力建、柏松、譚賢、譚俊杰、徐茜、劉嬪、蘇高、柏慧、周旭陽、袁淑敏、譚中陽、楊端陽、劉偉、盧博、柏承能、劉桂花、劉勝璋、劉向東、劉松異等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作者知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第3章 共贏:在線醫療商業模式
在線醫療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相信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創業或者投資的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在線醫療商業模式,本章主要向讀者介紹在線醫療的幾大重要的商業模式。
3.1 商業趨勢:可穿戴醫療設備成新入口
醫療行業已經站在“互聯網+”的風口,傳統醫療機構在潮流趨勢的帶動下,逐步實現傳統醫療向“互聯網+醫療”的轉型升級,而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強勢介入和其他醫療大佬的布局,可以看出,在線醫療已經成為目前發展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
在互聯網醫療如火如荼的階段,可穿戴設備漸漸成為在線醫療的新入口,可穿戴醫療設備的主要作用如圖3-1所示。
圖3-1 可穿戴醫療設備的主要作用
3.1.1 巨大投資空間成另一“風口”
在英國、美國的一些醫療機構,早就進入了早期的醫療設備試驗階段,IDC數據顯示,2013年有超過600萬的醫療包括健身在內的設備出售,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升到1億。
無論是智能手表、隱形眼鏡,還是可穿戴的智能紡織品、可消化的微芯片藥物等,都可能改變醫療,因為通過可穿戴設備得知的詳細的疾病監測能夠使醫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疾病并提供無誤的治療。
可穿戴設備正被應用在不同的慢性疾病管理中,如下所示。
可穿戴科技會是醫療市場上的下一個“大頭”,其巨大的投資空間吸引很多商家前仆后繼。2013年9月25日,三星可穿戴設備Galaxy Gear正式登陸中國并在全球進行同步銷售,如圖3-2所示。這次可穿戴設備的產出將意味著可穿戴技術百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即將進入爆發期。
圖3-2 三星可穿戴設備Galaxy Gear
可穿戴設備給醫療行業帶來了一場設備智能化、便攜化和可穿戴化的變革,其市場前景和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廣闊。以下是多家研究機構對未來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的預測。
3.1.2 大數據與可穿戴聯結
作為新型的高科技產品,醫療可穿戴設備擁有著高精度的數據采集、處理和傳送功能,通過可穿戴式傳感器的數據收集,可將每個不同的個體數據整合成一個大型數據庫,如圖3-3所示。
圖3-3 可穿戴傳感器
上面講到,可穿戴設備應用在醫療領域,能夠起到實時監測、提前預防、輔助治療疾病、直接治療疾病的作用,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實時監測身體指標,預防治療慢性病是醫療領域研究的方向。
患者就醫過程產生的數據、臨床研究和實驗室的數據、藥企研究的數據都會成為醫療大數據的來源,同樣地,智能可穿戴設備帶來的健康管理數據,也將會成為大數據來源的重中之重。譬如針對老年人的身體指標監測和慢性病治療管理,根據聯合國統計預測的數據,與2000年每10個人中有1個超過60歲相比,到2050年時,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超過60歲。由此可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對可穿戴醫療設備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通過收集每個人的數據,形成大數據庫,將會是可穿戴設備應用在醫療領域的最重要一環。
通過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大數據,會有哪些作用?譬如,通過可穿戴設備收集到的大數據,可以挖掘出很多寶貴的信息。
3.1.3 巨頭的可穿戴醫療大戰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科技、智能化的產品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尤其是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基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技術,醫療可穿戴設備正在國際上刮起一陣潮流風。
目前,國內外各大巨頭都在通過啟動項目、招募精英人士、收購企業或者是發布相關的醫療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積極地布局。
3.2 移動醫療APP的盈利模式
自2012年移動醫療的概念從國外引進之后,國內移動醫療APP就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共有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上線。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下,更深刻的問題也接踵而來——移動醫療APP如何實現盈利模式?據了解,國外移動醫療APP的盈利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中國移動醫療APP盈利模式還不能和美國成熟的商業模式相比,目前國內移動醫療機構主要以如圖3-4所示的兩種方式收費為主。
圖3-4 移動醫療機構主要盈利模式
3.2.1 模式1:廣告
不可否認,移動互聯網為醫療帶來了新的機遇,無數創業者紛紛進駐這一戰地,努力打造自己的平臺,創造穩定的盈利模式,目前,廣告收費是大多移動醫療APP收費的方式之一。
例如“掌上藥店”的主要營收來源,是幫藥企投放廣告,做品牌傳播。除了廣告投放,“掌上藥店”還可通過用戶關鍵詞檢索、用戶調查問卷以及用戶自測小工具等,幫助藥企進行宣傳營銷。
但是移動醫療APP以廣告創收并非長久之計,縱觀移動APP中以廣告為支撐的應用就會發現,過多的廣告容易給用戶體驗帶來不良影響,因為很多用戶不會去點擊廣告,而且太過頻繁的廣告會讓用戶感到厭煩。但是沒有廣告就沒有資金的來源,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廣告運營是移動醫療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3.2.2 模式2:增值服務
除了以廣告為收費方式外,大多數APP應用都是通過免費增值模式盈利的,免費增值盈利模式包括了各種APP內置購買形式、相關業務拓展等。
國內女性經期應用“大姨嗎”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拓展周邊業務,轉型增值服務盈利模式。據了解,2013年9月,大姨嗎已經拓展了包括百度clouda、小米電視等在內的業務線,同時與大型金融保險公司洽談業務合作,持續拓展周邊的相關業務。“大姨嗎”創始人柴可認為健康應用的重點在于以下三點。
移動醫療APP離不開人,當前醫療APP創業者的要點是提升產品品質和用戶積累,然后才是盈利模式的探索。
3.3 國內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醫療不僅重構健康管理、就醫方式、就醫體驗、購藥方式及醫患生態五大問題,還改變傳統的醫療商業模式。目前,最受追捧的四大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如圖3-5所示。
圖3-5 最受追捧四大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
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在之前已經提及,下面為大家介紹其他三種商業模式。
3.3.1 模式1:遠程醫療方式
遠程醫療方式顛覆了傳統的醫療模式,為什么這么說?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么叫遠程醫療。遠程醫療是指通過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同醫療技術的結合,實現遠距離就診、治療、護理等一系列醫療活動的醫療服務。從狹義和廣義上來說,遠程醫療具備以下兩大優勢。
在遠程醫療的發展浪潮中,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在這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國遠程醫療模式是近幾年才開始運行的,因此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秘書長陳紅彥于2012年開始試水遠程醫療,最開始的遠程醫療模式是為健身白領提供“云藥房”和“云醫療”服務。
雖然我國目前的遠程醫療商業模式還不是特別成熟,但是在這一領域上可發揮的空間卻非常豐富,未來在企業對遠程醫療商業模式進行探索的過程中,一定會展現出更多的基于遠程醫療的商業模式。
3.3.2 模式2:在線預診模式
在線預診模式無論是從模式上來講還是從效應上來講,都具備一定的優勢。
在線預診可以是通過互聯網預診,也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預診,如圖3-6、圖3-7所示為手機平臺為用戶提供的免費在線預診功能(圖3-6為平臺對免費預診功能的推廣,圖3-7為患者在線預診的實例)。
圖3-6 平臺免費預診功能推廣
圖3-7 患者在線預診實例
雖然在線醫療發展如火如荼,但目前對于網上診斷是否能夠代替線下問診的問題,有些醫療機構的醫生持否定或觀望的態度。因為傳統的醫生在線下問診時必須要通過觀察病人的病情,同時還要結合以下的幾個內容,同時還要結合現代醫療器械進行檢查,才能給出合理的病情判斷依據。
雖然很多醫療機構對在線問診存在諸多疑慮,但是有的企業已經開始摸索這一新的商業模式,例如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推出的移動終端上的醫療APP應用“春雨掌上醫生”,通過“自查+輕問診”的模式,得到迅速發展。“春雨掌上醫生”的成功是因為滿足了以下三點需求。
3.3.3 模式3:在線掛號服務
目前有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能夠實現網上掛號服務,例如國內優秀的預約掛號及導醫、咨詢和點評服務平臺“就醫160”。截至2014年年底,“就醫160”網站已接入了一千多家大型三甲醫院,每天可預約號源多達十萬人次,實現了深圳、廣州、東莞、惠州、長沙、上海、海南、北京等五十多座城市的醫院的接入。
在“就醫160”網站上,用戶首次預約掛號須進行在線實名制注冊,如圖3-8所示,然后利用注冊賬號登錄,進入預約掛號流程。
圖3-8 在“就醫160”網站實名注冊
在線掛號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步(不同的網站,掛號流程可能會有不同,以下是“就醫160”網站的掛號流程圖解)。
在線掛號平臺的盈利渠道十分多樣化,可收費對象也多樣化,如下所示。
3.4 國外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
在之前,筆者簡單地講述了國外移動醫療APP的盈利來源,其實國外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和國外移動醫療APP的商業模式差不多,本節將通過實例,重點介紹國外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
3.4.1 模式1:為醫生和藥企服務——Epocrates
作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動醫療公司Epocrates,擁有美國排行第一的移動藥物字典。2010年,Epocrates上市的時候,用戶覆蓋了全美40%的醫生;2012年,Epocrates的營收約為1.2億美元,其中80%來自于藥企。由此可見,Epocrates的主要收費對象為醫生和藥企。
Epocrates的移動藥物字典為用戶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信息,如下所示。
Epocrates的移動藥物字典不僅幫助醫療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間接地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這款移動藥物字典應用軟件可在美國大部分手機平臺上使用。
3.4.2 模式2:為保險公司服務——WellDoc
WellDoc公司創建于2005年,是美國一家個人健康管理移動公司,為用戶提供手機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服務,合作對象為保險公司,主打產品模式為“手機+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臺”。該平臺在臨床研究中已經證明了有效性和經濟價值,利用該平臺,患者可以對自身健康進行自我管理,如圖3-9所示。
WellDoc的旗艦產品BlueStar不僅通過了FDA審批,還成為了第一個需要醫生處方并可被醫療保險報銷的移動應用。2014年,許多美國500強的企業已將Bluestar納入他們員工的健康保險范疇,這些500強企業認為,這一舉措能夠幫助企業降低長期的醫療費用支出。
圖3-9 患者利用平臺對自身健康進行自我管理
3.4.3 模式3:為醫生提供服務——ZocDoc
ZocDoc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為患者推薦醫生的線上預約平臺,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主要采取的是對患者免費,向醫生收費的商業模式,醫生每月要繳納300美元的費用,才能將自己的名字列入ZocDoc上。
在ZocDoc平臺創建之前,美國醫生嚴重短缺,因此患者就診預約等待的時間非常長,根據2009年Merritt Hawkins的調研結果如下。
預約患者在接近預約時間取消預約,造成了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而且醫生資源的短缺,造成患者預約時間過長,這一系列問題在ZocDoc出現后得到了緩解。ZocDoc平臺的主要操作原理如下。
除了平臺篩選推薦醫生給患者之外,患者也可以通過瀏覽其他患者對醫生的評價自行選擇醫生,在就診時間臨近前,ZocDoc會向患者發送通知。2013年,ZocDoc的預約量同比增長200%。ZocDoc的這種商業模式贏得了許多家風險投資機構的贊同,目前,ZocDoc引入的投資總額已經接近1億美元。
3.4.4 模式4:為醫生和患者服務——Clinicast
坐落于美國硅谷的Clinicast,是一家專為癌癥患者等危重病人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數字醫療公司,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包括以下幾點。
Clinicast的核心產品主要為ARTO Oncology系統,這款系統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如圖3-10所示。
圖3-10 ARIO Oncology系統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目前大多數醫療機構的病患數據局限于本身的積累,但Clinicast已經可以從大量醫療機構的數據庫中找到多樣化的病患數據,然后給病患匹配更具參考性的案例,這在傳統醫院中是很難做到的。Clinicast主要是利用健康數據使醫生以最優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治療,并且幫助患者降低了治療成本。
3.4.5 模式5:為研發機構和保險公司服務——CardioNet
CardioNet既是一家移動心臟監測設備制造商,又是一家心臟監測服務提供商,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主要產品是移動心臟門診遙測(Mobile Cardiac Outpatient Telemetry,MCOT)。MCOT內置傳感器,其主要工作原理如圖3-11所示。
圖3-11 MCOT的工作原理
CardioNet的客戶主要以科研機構和保險公司為主。2013年6月10日,CardioNet與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簽訂了三年的協議,CardioNet將為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的超過7000萬美元的醫保客戶提供服務。而CardioNet監控中心獲得的所有監測數據都可以提供給科研機構。
3.5 未來會從哪些環節挖掘商業價值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新的商業模式誕生了,在線醫療在掛號預約、看病診療、診后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購藥方式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就目前來看,國內外的醫療市場環境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但是國內一直在不斷努力著,相信總有一天會生成更符合我國國情的新型醫療商業模式。那么,未來,在線醫療還可以從哪些環節入手,挖掘出更大的商業模式呢?
3.5.1 環節1:疾病預防管理
疾病預防這塊一直是我國醫療比較薄弱的環節,在前面的章節就提到過,我國目前的醫療模式依然以“重治療輕預防”為主。目前來看,這塊市場存在著很大的空缺,也就意味著未來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在疾病預防管理這一塊,其實可以分出多種區域模塊。
3.5.2 環節2:就醫方式改變
傳統的就醫方式是人們跑到醫院去找醫生,排隊掛號、排隊候診、排隊交費、排隊買藥或排隊檢查身體,等在線醫療誕生后,人們的就醫方式終于發生了改變,網上預約、網上掛號、網上交費、網上自診、網上咨詢、網上取檢驗報告單等幾乎已經實現,甚至遠程醫療、機器人手術等都已經實現,那么未來,在人們的就醫方式上,是否還能生出更多的商業模式?比如針對老弱殘等行動不便的患者,醫生上門服務;或者專業醫藥機構根據患者在醫院看病開的單據,提供送藥上門服務;或者根據患者穿戴設備提供的醫療數據,系統自動幫患者預約掛號,并提醒患者接受相關診療等。
未來的就醫方式一定是實現優質的醫療資源跨時空配置,并有效減少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和醫療配置錯誤等問題。
3.5.3 環節3:藥品購買管理
未來,互聯網醫藥電商將會給患者帶來更為便捷、更為便宜的購藥體驗,從傳統醫藥環節到新型的在線醫藥環節,必將經歷以下三個環節的改革。
同時藥品的銷售可以通過大數據的管理和分析為醫院的醫務人員提供服務依據,所有患者的診療史、病史、用藥史、診療過程都通過大數據統計,商家可以通過不同種類的藥品對患者的療效,為主治醫生提供診斷方案的改進依據。
3.5.4 環節4:醫患對接機制
互聯網醫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優化醫患對接機制,通過社交網絡、移動醫療平臺等,為醫患提供無界限、無時限的溝通平臺,未來醫生能夠通過互聯網,利用碎片化時間和患者進行溝通,還能為醫生增加額外收入,主要影響如下所示。這一環節就是為醫生提供更好、更優質的平臺,然后向醫生收費的商業模式。
3.5.5 環節5:醫療資源價值
對于醫院來說,企業可以摸索的商業模式就是如何充分利用醫院的醫療資源,幫助醫院的醫療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然后從醫院那里收取提成費用。
讓醫療資源價值最大化的商業模式包括以下幾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