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被迫調整自己的喜怒哀樂,以便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特別是女性群體,會被更多地要求完成這項沒有報酬且令人筋疲力盡的工作。羅斯·哈克曼將案例研究和統計數據結合起來,以此揭示情緒勞動在社會中的普遍現象,并探究情緒勞動在兩性間的不平等現象——女性被期待承擔更多的情緒勞動。同時,她進一步闡述了女性群體在父權制社會的弱勢處境。此外,她還探討了情緒勞動背后的本質原因和解決方案,為我們指明改變現狀的道路。情緒勞動是真實存在的,但它不需要成為心理負擔。認識到情緒勞動的價值,是全人類獲得自由的關鍵。
知名英國記者探究“情緒勞動”力作,揭示不平等的情緒勞動真相。一項鼓舞人心又令人憤怒的研究之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力薦。
駐底特律的英國作家、記者。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致力于研究美國社會和經濟權利侵犯問題。作為記者,作品常見于《衛報》等知名媒體,涉及性別、種族、勞工、住房和環境等話題,使國際社會關注到被忽視的美國政策問題、歷史上根深蒂固的不公正和復雜的社會習俗。羅斯始終致力于研究情緒勞動這一概念。這是一種無形的、被貶低的、女性化的、但卻必不可少的工作形式——試圖徹底重塑我們對女性的看法。基于羅斯在《衛報》的特稿作品,羅斯創作了她的首部作品《情緒勞動》。《圖書館雜志》評價其為“一項鼓舞人心又令人憤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