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頁】脫了臼的世紀:中產階級的誕生和彷徨(1815-1914)
定 價:¥78
中 教 價:¥46.80 (6.00折)
庫 存 數: 8
一顆微距鏡頭,深窺維多利亞時代的世相與人心;一面遠距魔鏡,映鑒當下人的困惑、不安與緊張。
彼得·蓋伊以德語文學家施尼茨勒的私生活為切口,以精神分析的文化史方法為織線,潛入維多利亞時代一些深隱而幽閉的角落,在日記、信件、回憶錄、畫作、廣告、房屋設計圖等材料中,闡幽發微,生動細膩地勾勒了中產階級在家庭關系、性生活態度、政治立場、心理焦慮、宗教信仰、工作態度、藝術品位、私密空間等方面的諸種情狀、樣態,揭示了中產階級價值觀的形成,并顛覆了過去中產階級留給世人刻板、平庸、冷漠、邪惡的印象。
很好玩:八卦密集,猛料頻爆,細描維多利亞時代浮世繪。
很深刻:畫人刻骨,寫世寫心,深剖中產階級的心靈內瓤。
很震驚:驀然回首,驚見今時,原來中產彷徨,與生俱來。
很感懷:結尾反轉,猝不及防,史家超然心,治愈今世人。
德裔猶太人,學術聲譽美國聞名于世的文化史學家,耶魯大學榮休教授。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藝術文學院金獎、美國歷史學會(AHA)杰出學術貢獻獎獲得者,有歷史的精神分析師文化史領域的弗洛伊德等美譽。
蓋伊一生著述超過25本,這些著作影響力廣泛而深遠,奠定了他在同時代歷史學者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論題涉及啟蒙運動、中產階級等諸多社會文化史領域;此外,他還是心理分析史學的實踐者,以倡導運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聞名。
人類其實并非真的了解自己。史學家若關注人類潛意識中關于品味、性愛情欲、抉擇等范疇,關注它們在人類有意識生活中所留下的痕跡,便有可能觸及人類心中那些本質性的力量,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
彼得·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