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書時,一個特別的對話始終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幾
年前,我參加了一場中小企業(yè)峰會,和一群企業(yè)家聚會聊天。當
時話題聚焦在一位剛剛上任的女性 CEO(首席執(zhí)行官)。我原以為
大家會熱烈討論她如何規(guī)劃企業(yè)戰(zhàn)略、如何打造團隊協(xié)作,但出
人意料的是,有人突然問了一句:她結婚了嗎?
這句話仿佛打開了某種開關,原本專業(yè)的討論立刻被轉移到
了她的個人生活上。有人猜測她的婚姻狀態(tài),有人分析她的家庭
背景,甚至還有人對她未來的穩(wěn)定性提出疑問。那一刻,我
意識到,在很多人眼中,女性高管的私人生活似乎比她們的商業(yè)
決策更值得關注。
這樣的場景并不罕見。女性領導者常常被貼上標簽:她們的性
別、婚姻狀態(tài),甚至著裝風格,往往成為媒體和公眾討論的焦點。
無論是家族企業(yè)的繼承者,還是獨立開拓的變革者,她們的職業(yè)
表現(xiàn)都容易被淹沒在性別化的敘事中。
想想宗馥莉剛接任娃哈哈集團時鋪天蓋地的報道,未婚的
標簽一次次搶占了頭條,而她的企業(yè)愿景和管理思路卻鮮有人真
正深入探討。這種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偏見:為什么我們
評判女性領導者時,總是先關注她們是否符合某種傳統(tǒng)生活標準,
而非她們的專業(yè)能力和實際貢獻?
更令人深思的是,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貫穿在女性職業(yè)生
涯中的普遍困境。女性領導者往往要承受遠高于男性同行的期待
和標準,以證明自己不僅足夠優(yōu)秀,還要無懈可擊。
它讓我想起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希瑟,一位在金
融界初露鋒芒的女性領袖,不僅是管理著一家數(shù)百億美元資產(chǎn)
的私募基金公司的董事長兼 CEO,還是一位勇于破舊立新、不
畏挑戰(zhàn)的女性標桿。我曾邀請她到我在美國的大學商學院分享
經(jīng)驗。
她充滿激情地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如何在父母全然不知
的情況下改換大學專業(yè),通過辛勤打工完成學業(yè);在面臨 20 個工
作機會時,為什么選擇了與自己專業(yè)毫無關聯(lián)的金融行業(yè);在金融
界男性主導的背景下,如何從一名基層員工成長為中層管理人員,
又如何抓住一個偶然的機遇,主動申請到澳大利亞的 CEO 職位,
并在許多男性候選人不愿離開美國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邁出這
一步;如何撰寫一份詳細的戰(zhàn)略計劃,不僅說服了總部,還成功地
引領澳洲分公司實現(xiàn)飛躍;在隨后的 5 年中,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
和智慧徹底改變了公司的命運;當一個表現(xiàn)不佳的紐約私募基金公
002 | 心性 女性管理者的 8 項自我修煉
司提出挑戰(zhàn),邀請她成為董事長兼 CEO 時,她為什么勇于接受,
并且怎樣在短時間內扭轉了公司的頹勢,使之成為行業(yè)的領頭羊。
她的故事極大地激勵了聽者,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引發(fā)了熱烈的討論。
其中一位男性學生問道:您頻繁更換工作、四處奔波,您的丈夫
是怎么看待的?希瑟平和地回答:他非常支持我,因為他是全職
父親。這個出人意料的答案讓全場一片寂靜。為了緩解這一尷尬
氛圍,她幽默地補充說:我丈夫每天送孩子上學后會去和其他全
職媽媽們喝茶,但喝完茶后,她們就不再帶上我的丈夫了,因為
她們要去做指甲。這引起了全場的笑聲。我的學生群體,來自美
國、歐洲各國、印度、東南亞國家、韓國和中國等,背景豐富多
元。他們的反饋和交流揭示了一個跨文化共識:性別與管理的議
題,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讓人關心。這促使我們思考,如
何在多樣化的文化背景下,探討并解決性別平等面臨的挑戰(zhàn)。
希瑟的分享不僅講述了她在職場奮力拼搏的故事,更深入挖
掘了性別角色和傳統(tǒng)觀念如何影響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工作環(huán)境中
的晉升之路。她的經(jīng)歷猶如一面鏡子,映射出社會對女性職場角
色的固有預期,以及她們?yōu)橥黄七@些桎梏所面臨的挑戰(zhàn)。
她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旅程,更是對
那些在追求職業(yè)成功過程中勇敢面對挑戰(zhàn)、不屈不撓打破性別偏
見的女性的肯定。她的經(jīng)歷鼓舞了其他女性在職業(yè)發(fā)展道路上勇
于突破,同時也促使男性反思,共同支持構建一個性別平衡的工
作環(huán)境。
寫在前面 | 003
此外,希瑟與伴侶之間互補的角色關系,展示了現(xiàn)代家庭中
性別角色的多樣化和轉變,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刻板印象,為建立基于
平等與尊重的伙伴關系樹立了典范。
希瑟的成功不僅體現(xiàn)了其個人的卓越成就,更是對職場中性
別平等和多元化的有力詮釋。她的經(jīng)歷激勵我們重新審視,探索
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包容的工作環(huán)境,同時也提醒我們,每
個人,無論是什么性別,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追求自己的
夢想。
在這個跨文化的討論背景下,希瑟的故事成為一個關鍵的反
思起點,引發(fā)了我們對性別、管理和職場文化的深入探討。通
過她的演講,我們被啟發(fā)去思考:當對女性領導力和家庭角色的
理解被廣泛接受時,我們的社會將如何變得更加多元、包容和
美好。
2023 年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克勞迪婭·戈
爾丁(Claudia Goldin)通過對過去 100 年的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男女
工資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在于女性在育兒方面的無償工作,傳統(tǒng)上
女性承擔了養(yǎng)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美國咨詢巨頭麥肯錫在 2023 年
的一項全球調研中發(fā)現(xiàn),管理層中女性的占比約為 40%,體現(xiàn)了
社會的進步。而在高層管理者中,女性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22% 上
升至 2023 年的 28%,盡管這代表了明顯的進步,但前路依舊遙
遠。在全球最大的公司那些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一 GDP 的《財
富》500 強企業(yè)中,女性 CEO 的比例在 2023 年僅為 5.8%,2024
004 | 心性 女性管理者的 8 項自我修煉
年雖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也僅為 10.4%。根據(jù)彭博社(Bloomberg)計
算,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shù)所覆蓋的公司中,名為 John(約翰)或
James(詹姆斯)的 CEO 數(shù)量甚至比所有女性 CEO 加起來還要多。
在中國,近年來女性高管的占比一直處于上升趨勢,CEO 為
女性的公司在上市公司的占比為 6.4%,財務總監(jiān)為女性的占比為
26.3%,董事會成員有女性的占比是 13.8%,都超過了全球平均水
平。在商業(yè)領域,中國女性成為高管已不再是新鮮事。除了宗馥
莉,新希望的劉暢、香飄飄的蔣曉瑩、美邦服飾的胡佳佳、信德
集團的何超瓊、達利食品的許陽陽、華為的孟晚舟、格力電器的
董明珠、華熙生物的趙燕等,都是杰出的女性領袖。這些女性擔
任董事的中國上市公司,在生物醫(yī)療、科技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
等領域的比重越來越高。美國前總統(tǒng)拜登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出提
高女性在企業(yè)管理層的地位,并引用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說
法,有趣的是,《福布斯》后來特別指出這句話的原作者是毛澤東
主席。
盡管中國企業(yè)高層女性管理者的比例高于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
平,但女性在職場上仍面臨眾多挑戰(zhàn)。正如前文提到的,在關于
一個成功女性管理者的新聞報道中,對其個人婚姻狀況和性別的
過度關注,反映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
組織心理學家沙因(Schein)曾深刻指出:談到經(jīng)理,人們
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男性。這句話揭露了一個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在
許多國家,性別角色和管理崗位緊密相連的刻板印象不幸地得到
寫在前面 | 005
了普遍認同。面對這一現(xiàn)實,不少女性在追求管理職位的征途中,
覺得自己必須展現(xiàn)出更多被視為男性的特質。
這種觀念讓許多人陷入一個常見的誤區(qū):女性管理者似乎只
有披上男性化特質的外衣,才能在職場上獲得成功,而忽
視了自身獨特而寶貴的特質,仿佛這些特質與成功無關。事實
上,為了打破偏見并贏得廣泛認可,女性管理者往往需要展現(xiàn)
更卓越的資歷和背景,并在事業(yè)上取得耀眼成就。這種現(xiàn)象在
心理學中被稱為雙重標準和期望突破效應。美國杜克大
學的阿什莉·羅塞特(Ashleigh Rosette)和利·托斯特(Leigh
Tost)的研究則為女性領導力帶來了令人深受鼓舞的發(fā)現(xiàn):當女
性高管將男性化特質(如果斷)與女性化特質(如關懷)融合
時,不僅會獲得更積極的評價,其整體領導效能也常被認為超
越男性領導者。這一研究為女性領導力的獨特優(yōu)勢提供了重要
的理論支持。
我曾與新希望集團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李巍女士探討過這一話題,
她提到女性管理者常需要在雌雄同體中找到平衡。這一觀點
正與我在本書提出的雙關愛(2 CAREs)模型相呼應。在這
個模型中,女性管理者既可以展示男性化的管理特質,如自信
(Con?dence)、決斷力(Assertiveness)、重新思考(Rethinking)
和進取精神(Enterprising),又能夠保留女性化的管理特質,如關
懷心(Compassion)、利他性(Altruism)、堅韌(Resilience)和授
權(Empowering)。兩種特質的融合,不僅可以拓寬女性管理者的
006 | 心性 女性管理者的 8 項自我修煉
領導力風格,也可以為其在職場中贏得更多認可提供有力支持。
本書基于國際管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融合最新學術成果和
眾多女性高管與創(chuàng)業(yè)者的真實經(jīng)歷,從多個角度揭示了女性在職
場中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與潛在可能性。希望這些故事與分析能夠為每一
位讀者無論性別提供啟發(f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職場定
位,勇敢應對挑戰(zhàn),突破性別偏見。
本書通過對研究和案例的深入剖析,提出的雙關愛
(2 CAREs)模型(圖 0-1),力求為女性領導力勾勒清晰的方向。
通過整合自信與關懷心、決斷力與利他心、堅韌與重新思考、進
取心與授權這些核心特質,女性管理者能夠在復雜多變的企業(yè)環(huán)
境中充分發(fā)揮獨特優(yōu)勢。
圖 0-1 雙關愛(2CAREs)模型
寫在前面 | 007
本書并不試圖提供普適的答案,而是希望通過前沿研究、真
實案例和深刻反思,為讀者開啟思考的空間,啟迪新的可能。在
這段探索與成長的旅程中,愿你感受到啟發(fā)與力量,找到屬于自
己的平衡,與時代同行,創(chuàng)造屬于你的精彩未來。
此外,本書還探討了一個重要的方法模型,致力于解析在決
策和評估事件時常見的誤解:我們往往不能清晰地區(qū)分意圖、行
為和結果之間的差異。人們常常抱怨:我只是想要下屬進步,他
們怎么就不理解呢?或難道我的老板沒看到我的努力嗎?我所
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團隊和公司的利益嗎?這些反映了一個廣泛
存在的誤區(qū):混淆了為集體利益服務的愿景(意圖)、與集體的具
體互動方式(行為)和實現(xiàn)團隊業(yè)績提升、滿意度增進的結果。
盡管意圖可能會影響結果,但它并不能保證直接促成與初衷相符
的行為或帶來預期的結果。這種情況被稱為預測的信度問題。我
們因實際結果與期望不符而感到遺憾和焦慮,錯誤地認為意圖必
然會導致特定的行為,并且這些行為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預期的結
果。當結果不盡人意時,我們感到不快。本書強調,所有的反思
都不應僅局限于當前,而應視為一種持續(xù)變化所帶來的結果的改
善和提升。
重要的是,意圖、行為與結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構成了一
個動態(tài)循環(huán)的過程:結果反過來影響意圖,行為揭示了意圖的真實
性,同時也受到結果的影響(圖 0-2)。這種相互作用強調了在任
何領域內,尤其是在領導力的培養(yǎng)上,理解并應用這三者之間的
008 | 心性 女性管理者的 8 項自我修煉
動態(tài)關系是至關重要的。結合這個方法模型,本書深入探討了女
性領導者所需的意圖與行為,詳細分析了它們的重要性(即促進
意圖)、如何付諸實踐(即促進行為),并穿插了評估與跟蹤的環(huán)
節(jié),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結果。
圖 0-2 意圖、行為與結果構成動態(tài)循環(huán)
在深入探討女性領導力的過程中,本書試圖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
界限。通過提出雙關愛模型,本書不僅為女性管理者搭建了
一個展示其獨特優(yōu)勢的平臺,也向所有追求有效領導力的人士開
放了寶貴的視角。本書融合了心理學、管理學、經(jīng)濟學以及性別
與管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并深入分析了女性高層領導的案例和
自我反思,旨在鼓勵讀者去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那些能夠提升他們領導力
效能的關鍵品質。
寫作本書,絕不僅限于為女性管理者勾畫出職業(yè)發(fā)展路徑,
寫在前面 | 009
更希望為所有領導者,提供一些可能的啟示,哪怕這些啟示僅
僅能在他們的專業(yè)領域中帶來一絲助益。我滿懷謙遜與求知欲,
真誠地邀請你一起,踏上這段探索知識與個人成長的旅程。
若你愿意,就請讓我們共同邁出這一步。
010 | 心性 女性管理者的 8 項自我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