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下,企業亟需新的組織發展理念來指導經營管理實踐。本書試圖構建人工智能時代的組織理論框架,從而幫助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組織機理。書中深刻剖析組織的本質,探討組織能力、組織動力、組織活力、組織文化等核心要素及其相互聯系,揭示組織持續成長的內在邏輯,指引企業激發組織活力,推動組織不斷演進和發展,從而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成長的動能。書中將決定企業成敗的規律總結為企業成功方程式,探討該成功方程式中各組成要素的測量方法及應用,并圍繞這一規律重點講述企業變革方法,幫助企業成功實現戰略轉型。
歐陽杰,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經濟學博士。華夏基石高級合伙人,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擁有10年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管理經歷、20多年企業管理咨詢經歷,曾任IBM(中國)高級咨詢經理和客戶交付總監,先后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三一集團、濰柴動力、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柳工集團、德邦物流、新東方、新大陸、三福百貨、盈眾汽車、鮮豐水果等企業提供戰略與組織數字化轉型、文化與領導力方面的咨詢服務。
李鳳,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經濟學碩士。擁有16年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經歷、4年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業經歷、3年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經歷, 曾為中國移動、陜西移動、海南移動、成都移動等提供人才測評和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在《企業管理》《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經營與管理》《經理人》等雜志發表論文近20篇。
第一章 組織是連接人腦的“互聯網”
哲學視角下的組織:本立而道生,無用之大用
企業視角下的組織:三大載體與組織理論升級
員工視角下的組織:賦能 VS 控制
企業家視角下的組織:工具 VS 目的
企業長期成功取決于看不見的組織
第二章 組織能力“鐵三角”
重新定義組織能力:于亂象中見本質
人工智能時代組織能力建設方法論:組織能力“鐵三角”
被重新定義的組織能力靠譜嗎?
組織能力“鐵三角”與組織能力“楊三角”須兩手抓、兩手硬
第三章 組織動力“鐵三角”
結構視角下的組織內生動力
組織動力“鐵三角”:激發“員工三性”的制度性安排
全息組織觀下的組織動力:陽面“員工三性”,陰面動力“鐵三角”
組織動力“鐵三角”與“員工三性”須兩手抓、兩手硬
第四章 組織活力 = 組織能力 × 組織動力
全息組織觀下的組織活力解讀
結構決定功能:結構活力 VS 團隊活力
組織活力打造:“楊三角”VS 組織活力“雙三角”
組織活力打造:哲科思維 vs 技藝思維
從哲學層面看組織理論
第五章 組織文化:底層操作系統與企業家復制
文化的內核是“三觀一論”
文化定義與主流文化解讀
文化有力量,是筆“好生意”
文化的作用機制:從心開始,潤物無聲
優秀企業的成功都是文化的成功
智慧源于定義,認知決定格局
以文化人,人事合一
第六章 組織文化建模與測量:看見看不見的文化
文化建模:打開文化的“內容”黑箱
文化測量:打開文化的“強度”黑箱
文化建設:打開文化的“作用”黑箱
第七章 組織發展與躍遷:從一維向生態的進化
組織發展:關注甚多,包羅萬象
結構視角下的組織發展:量上增長和質上躍遷
組織躍遷路徑:從一維直線型到生態平臺型
組織躍遷案例:看似紛繁不一,路徑一脈相承
第八章 組織發展與熵減: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終局
人工智能時代的組織發展終局
組織三大內生矛盾及其破解之道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終局:“一個集團”、透明組織、智慧企業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主線: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數字技術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三條主線“擰麻花”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案例:華為
第九章 企業成功方程式
探討企業成功根因的前人智慧:各有千秋
業績 =(方向 × 能力 × 動力)企業家精神
企業成功方程式:適用、易用、可用
人工智能時代的創富公式與剩余價值規律
第十章 企業測量:您的企業離成功有多遠
測量的力量:醫學發展的啟示
測量什么:測量對象與測量指標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與調查問卷
企業測量的意義:洞察人心
第十一章 跨越周期持續成長:企業轉型與變革管理
企業變革,到底“變”什么?
變革之難,“難”在哪
變革有方:組織變革有方法嗎?
變革導航:企業轉型成功之要
第十二章 IBM 百年演進史:組織視角下的轉型和躍遷
IBM 百年演進歷程
1914—1956 年:老沃森的人治時代
1956—1971 年:小沃森的經典傳承
1971—1993 年:危機在盛世中埋下
1993—2002 年:起死回生
2002—2012 年:王者歸來
2012—2020 年:方向正確,腳下泥濘,艱難探索
2020 年至今:從藍圖到現實,未來可期
IBM 百年組織轉型的經驗與啟示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