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共十二卷,是明代陳繼儒編撰的一本小品文集錦。整本書看似是一種對所見所聞、所聽所想的記錄,實則是對內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人生百態,悟的是世間真情,悟的也是人生真諦。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這樣一本書可以作為工作繁忙時的休憩,作為心靈餐桌上的一杯香茗,而其中蘊含的古風蘭草香氣,又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其性好山水,看淡功名利祿,曾多次被舉薦為官,但一直辭而不就。擅書法繪畫,書法師從米芾、蘇軾,繪畫精于墨梅、山川,傳世之作除《小窗幽記》之外,還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明史》贊其“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兼能繪事。又博聞強識,經史諸子、術伎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核。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
《小窗幽記》并不是陳繼儒個人著述,而是他摘取各個文章中的經典言語,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編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小品文集,成書之后受到當時文人的青睞,更得到歷代文人學者較高的贊譽。清代陳文敬贊揚這本書說道:“端莊雜流漓,爾雅兼溫文,有美斯臻,無奇不備。”而現今的文學研究者更是將這本書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大經典。
本書是精選版本,我們盡量多地結集經典篇章,加上必要的注釋,以輔助閱讀。
《小窗幽記》以“醒”開始,仿佛要給人當頭棒喝,要驚醒這個世上還在彷徨、迷茫、不知所措的人們,整本書為世人帶來的是中國悠悠歷史中的智慧和思想結晶,表現的是古人豐厚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全書雖然成書于明代,其書意卻貫穿古今,也許每一個人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