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與博弈:上海公共租界華人參與市政管理的權益之爭(1854—1932)
定 價:¥118
中 教 價:¥64.90 (5.50折)
庫 存 數: 5
上海公共租界華人參與市政管理的問題萌芽于晚清,歷經清末、民初之不斷發酵,一戰后成為該租界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華人團體經過反復的呼吁、斗爭和交涉,最終獲得參與市政管理的一定權利,打破了外僑對市政權力的壟斷,不僅使當地華洋關系發生深刻嬗變,而且為中國政府部分收回該租界主權提供了協助,同時有力推動了其他租界華人參與市政管理的進程。上海公共租界華人為參與市政管理而進行的長期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抗殖民壓迫和種族歧視、爭取正當權益和人格尊嚴的一種努力,其間華洋多方復雜的折沖和博弈過程構成了近代中外關系史中一道十分獨特的景觀。本書梳理晚清至一·二八事變前上海公共租界華人參與市政管理問題的演進過程,探究中外朝野各方互動交涉之始末原委,旨在深化對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問題的歷史認識。
魏兵兵,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近代中外關系史、近代中國政治史和社會文化史等。
緒論第一章 共處與排斥:公共租界華人參與市政管理問題的由來 一 工部局成立與華人政治權利問題的最初討論 二 自由市計劃的擬議 三 外僑壟斷權力之市政體制的確立第二章 從吁請到要求:華人爭取參與市政管理的早期努力 一 報端的零星呼吁 二 商民的強烈要求 三 華商公議會的籌設與流產第三章 未遂的交易:擴界交涉與華人參與市政管理問題之發酵 一 地方官員抵制租界擴張的策略 二 租界當局的出價 三 民初擴界協議及其擱淺 四 市政參與思想的傳播與發展第四章 公道與特權:一戰后華人參與市政管理之運動的興起和挫折 一 運動的發起 二 總商會的調解嘗試 三 外僑輿論與領事態度 四 商總聯會提出《土地章程》修改草案 五 工部局決議與朱爾典立場的轉變 六 華洋對峙與各方斡旋 七 強制征捐與華人團體之屈服第五章 苦澀的試驗:納稅華人會之成立與顧問委員會的失敗 一 納稅華人會之創設 二 顧問委員會就職的波折 三 工部局與顧問委員會的隔閡和矛盾 四 增設華董要求之再起第六章 橫決時刻:五卅運動與工部局改組問題的中外博弈 一 五卅慘案與工部局投票權案的提出 二 滬案交涉中之工部局改組問題 三 工部局三華董案與華人團體的妥協第七章 委曲求全:南京國民政府初期華人參與市政管理的初步實現 一 尷尬的臨時委員會 二 聲勢空前的抗捐運動 三 增加華董席位要求的提出 四 工部局強制征捐與外交當局的交涉 五 虞洽卿調解與過渡辦法的達成第八章 不安的共存:南京國民政府前期華人參與市政管理之實踐 一 參與市政管理的機制與代表 二 增加華董席位的曲折 三 為華人爭取高級行政職位 四 參與日常市政管理事務 五 協助政府漸進收回主權結語參考文獻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