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有吸引力:100個人中就有3個人是惡魔,卻披著天使的外衣!犯罪心理學家教你擺脫他們! ★案例生動:作者是一名犯罪心理學家,曾協(xié)助英國警方處理復雜的案件,因而獲得大量的**手資料; ★ 文風活潑,全書可讀性極強:如果你身邊圍繞著喜怒無常的老板、神秘莫測的伴侶、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閨蜜……不要只是自認倒霉,他們也許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第一章 你的生活中有精神變態(tài)者嗎?……………………001
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穿著名牌西裝,也可能穿著運動服。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是滿腔雄心壯志的高薪人士,也可能是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依靠救濟度日。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美艷動人,也可能滿臉粉刺。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15歲就輟學了,也可能在大學畢業(yè)后成為高素質的專業(yè)人士。
這本書就將告訴你有關精神變態(tài)者的幾個方面:什么使他們生病;他們的心里和大腦在想些什么;他們?yōu)槭裁磿菢颖憩F(xiàn)以及我們能做些什么。讀完這本書,你將能夠覺察出一些潛在精神變態(tài)者身上所發(fā)出的警報信號,比如他們如何在不同的環(huán)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你也能夠找到自我防衛(wèi)的最好方法。
第二章 如何找出辦公室里的精神變態(tài)者?………………021
坐在你辦公桌旁邊的同事可能是一個精神變態(tài)者。他們每天與你一起共進午餐,夸你是一個特別靠譜的朋友以及最近表現(xiàn)得多么優(yōu)秀。但轉眼間,他們可能從你的錢包偷摸些錢,擅自篡改你電腦里的資料或背后向老板打你的小報告。
如果你和這樣的人共事,那你就得提防著點了。他們利用他人的力量幫助自己在職場上不斷高升――據研究精神變態(tài)者的專家們估計,精神變態(tài)者不僅存在于罪犯人群中,還常常出現(xiàn)在職場或其他地方。
第三章 你正在為精神變態(tài)老板打工嗎?………………041
精神變態(tài)者老板可能是大公司的CEO,掌控著公司的道德規(guī)范、承擔對股東的責任。他也可能是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擁有隊伍浩大的員工。(58)簡言之,普華永道的調查支持了心理學家的懷疑――企業(yè)高級管理層可能有許多精神變態(tài)者。較大的公司似乎更易為貪婪的罪犯所施的掠奪詭計所蒙騙。至于是這些公司對高風險和爭強好勝態(tài)度的贊同營造了精神變態(tài)者氛圍,還是這些公司的氛圍更能吸引精神變態(tài)者,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如果你在為精神變態(tài)者老板打工,可能你同時也在為一個很成功的公司打工,但風險會很高。短期內可能會獲得很高的報酬,尤其是金融行業(yè),因為精神變態(tài)者老板會下大賭注以謀取高額利潤。
第四章 你的死黨是精神變態(tài)者嗎?………………………061
結交新朋友可能與和新的愛人交往一樣令人激動:你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一有空閑就想和他們在一起,一起聊天,你興奮地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共同點,你甚至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為未來做打算。真正的好朋友不可多得,友誼甚至比婚姻還來得長久,那個特殊的人會知曉你的所有秘密,會讓你承認自己的失敗而不會評判你,還會支持你的目標。
可能很難分辨精神變態(tài)者是不是瞄準了你想要博取友誼――畢竟,自我揭示是我們在任何關系的初始階段必須要冒的風險。但有一些問題你應該問問自己:他們有沒有讓你幫越來越大的忙,而沒有為你做什么?他們有沒有在公開場合數(shù)落你的不是?他們有沒有鼓勵你結束與其他朋友的友誼?他們有沒有利用你的聯(lián)系人來擴大自己的熟人圈?真正的友誼是給予和接受,你的友誼有沒有達到平衡?
第五章 你的羅密歐/朱麗葉是精神變態(tài)者嗎? ……………………081
精神變態(tài)者與你的交往與眾不同,使你心跳加速,你會比你所能想象的更加容易被他們的高度亢奮所吸引,他們會第一時間告訴你他們對你呼之欲出的一片深情――如果這個時候你正好在尋覓你的羅密歐或朱麗葉,那愛情就易如反掌般將你俘獲了。
總而言之,當你在約會中碰見的那個精神變態(tài)者有著足夠吸引人的外在的時候,你就會更容易卸下內心的防備,因為他/她姣好的容貌更容易讓你產生一種對你而言很危險的信賴感。尤其是在你對對方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下,千萬謹記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特別是在首次約會或主持面試工作的時候。
第六章 你的枕邊人是精神變態(tài)者嗎?……………………105
如果你的伴侶是精神變態(tài)者,你很有可能不知道這一點。這是不是難以置信?你肯定是最了解你伴侶的人,因為他是你最親近的人。然而愛是盲目的,一張沒有來由的賬單,或一個神秘的電話――或許隨便一個借口就能把這些事給搪塞了。
作為技術高超的操控者,精神變態(tài)者會使用一系列的獎勵和威脅以使受害者聽命于自己。最后,當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后,就會拋棄受害者,讓受害者迷惑不解。在這之后,他們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上門來――但是這種關系的原動力極容易讓人上癮,不能自拔。(她愛我……她不愛我……她愛我……)
第七章 你的孩子是小天使還是小惡魔?…………………131
作為父母,雖然我們總是傾盡所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們,但還是常常怕自己做得不夠,并為此而憂心忡忡。我們總是試圖說服自己,只要在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下,他們會茁壯成長,最后成就輝煌,抵達人生的巔峰。雖然內心的理智一直告訴我們:從蹣跚學步的娃娃到朝氣蓬勃的少年,誰家的孩子不得淘氣上那么一陣兒才長大的呀?但是每當他們行為舉止不端時,我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緊鎖雙眉,甚至會惶惶不可終日,如臨大敵。
當一個孩子不幸淪為精神變態(tài)者的悲劇發(fā)生時,我們不禁要發(fā)問,僅僅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嗎?還有什么其他的外在因素起著作用嗎?
第八章 為什么會有“父母皆禍害”小組?………………165
父母是對年幼的你影響最為深遠的人物,他們也是最有可能影響你生活態(tài)度的人,這種生活態(tài)度進而會對你的終生發(fā)展造成影響。當你還是一個孩子時,他們對于你穿什么樣的衣服、上什么樣的學校、交什么樣的朋友等方面的決定將會對你產生長遠的影響。許多人成年后將他們基本的幸福感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均歸諸他們的父母。
記住,只要是虐待你的人,哪怕是你的父母,他們都不值得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不要覺得給他們錢或者安頓他們的住所是你的義務。如果你已經成家了,你需要以你自己的家庭為重。
第九章 你的偶像是精神變態(tài)者嗎?………………………185
乍一看,那些精神變態(tài)者名人對我們并沒有危險,畢竟我們和他們保持著安全的距離。但是威脅暗藏于他們對你的操縱中。因為你是他們的粉絲,如果你把一個名人作為你的行為榜樣,你就會受到驅使去模仿他的精神變態(tài)者特征,導致你在你的朋友和家人之中都不會太受歡迎。
最自戀的名人就是那些真人秀明星。然而,有人發(fā)出疑問,是否這些“明星”并不只是木偶操縱者手里的玩具?他們是真的接近精神變態(tài)者邊緣了,還是只是被構造了那樣的形象?
第十章 你是精神變態(tài)者嗎?………………………………205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精神變態(tài)者,那么我想高興地告訴你,一般認為自己是精神病的人基本上都不會是。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是被逼出了精神病行為。在精神重壓下,我們會產生類似于精神病的狹隘觀念去尋求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說從一個完美的婚禮到報復一個欺負我們的人。
但是,只有那些在任何時間、任何環(huán)境都持續(xù)地表現(xiàn)出精神病特征的人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精神變態(tài)者。
“我打算和約會對象在咖啡館見面。這是個網友,我們一直在網上聊天。到了咖啡館,我發(fā)現(xiàn)有4個女孩分別坐在4張桌邊等他。他出現(xiàn)了,帶了5束花,給了我們每人一束。”
“今天早上我打開冰箱,發(fā)現(xiàn)室友又把我的奶酪掃光了。我知道昨晚她又和人吵架了,因為她又一次問都沒問就借走了我的另一條裙子,還給我的時候裙子上還殘留著煙味,鑲邊臟兮兮的。更別提我催她交她那部分煤氣費催了4個月。”
“最近我被同事傷害了。幾周前我們倆開始熟絡起來,一拍即合,幾乎天天一起吃午飯。可最近他不回我的郵件,下午我還沒走,他就和副經理一起有說有笑下班了。我想不通――尤其是上周他做的那次重要報告,是我花了好多時間為他寫的。”
“上周我的小孩和湯米在沙坑玩,我把孩子從湯米身邊拉開了。我聽到他在尖叫,而湯米正平靜地用他的玩具箱對著一只老鼠猛擊,然后看它的腿會不會一條條掉下來。我告誡小湯米,他抬起頭面無表情地看著我。‘對不起!’他的嘴里說出這三個字,但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在得意地笑。后來,他母親讓他解釋,他無辜地否認。‘一定是他。’他說,指著我還在抽泣的孩子。”
聽起來有些熟悉?我敢打賭你也遇到過這類情景。有時候你會遇到有人表現(xiàn)出精神變態(tài)者的主要特征。事實上,科學家估計1%~3%的人是精神變態(tài)者。因此,如果你的臉譜(Facebook)上有100名好友,可能至少有一個人符合條件(除非你的好友天生就是罪犯,如果這樣,符合條件的就占一半了)。
這聽起來讓人害怕――事實也的確如此。不過心理學家開始認識到有“持續(xù)性精神變態(tài)”這一現(xiàn)象。最極端的有病態(tài)連環(huán)殺手,最輕微的有普通的“天使”,中庸的人可能不違法,但對周圍的人具有極大的傷害性和破壞性。
你可能不會意識到,事實上,很可能你意識不到。精神變態(tài)者不會總是一手舉著血淋淋的刀,一手提著割斷的人頭四處晃悠。他們比這種情況微妙得多得多。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是你的上司、十幾歲的孩子、相親對象、親戚、醫(yī)生、愛人。
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穿著名牌西裝,也可能穿著運動服。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是男人,也可能是女人,可能是滿腔雄心壯志的高薪人士,也可能是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依靠救濟度日。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美艷動人,也可能滿臉粉刺。生活中的精神變態(tài)者可能15歲就輟學了,也可能在大學畢業(yè)后成為高素質的專業(yè)人士。
事實上,精神變態(tài)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一系列異常情緒和反社會行為,這些情緒和行為可以對家庭、機構甚至整個社會造成嚴重破壞。這種狀態(tài)能夠抵御治療。他們完全不關心他人,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在乎誰阻礙了他們的行為。他們會想盡辦法,蠱惑、操縱、欺騙你,得到你的錢財,妨礙你的家庭,甚至讓你愛上他們。
知道這些后,令人不解的是人們怎么會愛精神變態(tài)者。想想《閃靈》(The Shining)中杰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一改以往定位,演繹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角色;《致命誘惑》(Fatal Attraction)中,格倫克洛斯(Glenn Close)演繹了偏執(zhí)而又危險的女性角色;《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里,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扮演食人狂魔萊達漢尼拔博士;還有電影《猜火車》(Trainspotting)中羅伯特卡萊爾(Robert Carlyle)演繹的暴力狂貝格比。所有這些電影都轟動一時,吸引大批大批的觀眾前來買票觀看,為的就是享受背脊起冷戰(zhàn)的特殊效果。使我們害怕到無力翻頁的恐怖小說以及那些上演著連環(huán)殺手在曼徹斯特某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后街上鬼鬼祟祟行走的肥皂劇都備受歡迎。就連報紙也很敏捷,能夠迅速捕捉真實犯罪案例,然后擬定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撰寫一篇冗長乏味的分析來奪人眼球。
這本書會幫你鑒定身邊的魔鬼。在你生活中的某一刻,或許你會提到你的“瘋子前任”(“psycho ex”)――很可能因為他看了太多的《英國瘋狂汽車秀》(Top Gear),或者是他把你甩掉,讓你和更丑的人交往――但是我們并不真正知道這個詞的含義,也不會想到可能我們正在與一個真正的精神變態(tài)者接觸。
這本書就將告訴你有關精神變態(tài)者的幾個方面:什么使他們生病;他們的心里和大腦在想些什么;他們?yōu)槭裁磿菢颖憩F(xiàn)以及我們能做些什么。讀完這本書,你將能夠覺察出一些潛在精神變態(tài)者身上所發(fā)出的警報信號,比如他們如何在不同的環(huán)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你也能夠找到自我防衛(wèi)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