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一直處于各種風口浪尖,爭議不斷。各種所謂內幕消息不絕于耳,各種圈錢手段層出不窮。似乎上海公司的背后,總有不可告人的驚天秘密。作為投身資本暗戰的當事人,你該如何識破各種圈套?
《圈錢*圈套-上市公司內幕調查》通過分析大量的案例,揭秘了上市公司的9大圈錢詭計和常用的37種用于欺騙投資者的運作手段,為投資者呈現出資本市場的嗜血本性。以便投資者深刻認識到資本市場隱藏著巨大風險的同時,學會如何運用公開信息,發掘公司投資價值、規避投資風險。
1.財經媒體調查記者,親自調查取證
作者曾在南方周末、證券日報、網易任職,媒體從業五年,親自調查上市公司近600家,掌握大量上市公司一手資料。
2. 為財經人士發掘投資價值,規避投資風險。
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資本市場的基礎,上市公司在上市、經營、治理等階段傾向于擺脫監管,通過眼花繚亂的運作欺騙投資者,對于投資者來說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本書教給讀者運用公開信息,發掘公司投資價值,規避投資風險。
3. 圖文并茂、知識普及
圖文并茂,資料豐富,知識含量足,對于融資、大宗交易、財務報表等知識點均有通俗普及。
4. 提醒股民警惕資本風險。
中國股市長期表現不正常,股民怨聲載道。上市公司本身運作的不規范是股票市場如今民怨沸騰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所有案例均已公開報道、大多在已成為權威媒體認定的事實)曝光上市公司種種欺瞞手段,以引起股民的警惕。
5. 多名國內實力知名財經人士作序推薦
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葉檀,著名金融證券、資本市場維權律師宋一欣、網易門戶事業部副總編陳峰作序推薦;劉紀鵬、范博宏等知名財經學者及數王劍輝、李迅雷知名證券公司經理良心推薦!
徐國允,筆名果韞,擁有法學碩士和新聞學雙學位。曾在《南方周末》、《證券日報》從業五年,現為網易財經品牌欄目《上市公司調查》主筆。曾參與調查過上市公司600余家,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
葉 檀推薦序
宋一欣推薦序
陳 峰推薦序
第一章 樹上開花:IPO原罪追問
1.資本盛宴
2.硬傷掣肘
3上市兩宗罪
4.造假上市
第二章 趁火打劫:帶血改制樣本
1.八年MBP之路
2.暗藏禍心
3.練就“空手道”
4.10年“去國資”
5.“非典型”國資流失
第三章 借尸還魂:帶著腳鏈舞蹈
1.資金饑渴
2. 環境污染誰之過
3. “失血” 的血液巨頭
4.體育產業何處去
第四章 金蟬脫殼:增資并購雷區
1.最美“神話”
2.想要買你不容易
3.金蟬脫殼
4.轉型真相
第五章 拋磚引玉:再融資吸金術
1.10億投資“莫須有”
2.銀行也差錢
3.高負債救命線
4.地產融資何其難
第六章 調虎離山:“老鼠倉”迷局
1.里應外合
2.驚天逆轉
3.精巧布局
4.掩人耳目
5.礦業虛幻
第七章 暗度陳倉:關聯交易花樣
1.大股東的“提款機”
2.數據“躲貓貓”
3.財務伎倆背后利益輸送
4.豪擲千金為收購
第八章 苦肉計:大宗交易對倒
1.對倒
2.違規苦肉計
3.蒙面買盤人
第九章 連環計:資本游戲經典樣本
1.被淹沒的勝景山河
2.第一牛股西藏發展
3.資本掮客倒賣樣本
4.湘鄂情炒礦夢流產
后 記
第一章 樹上開花: IPO原罪追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
司馬遷的這句古語,在當今的資本市場同樣演繹得生動而逼真,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時20余年,2009年IPO再度重啟,約有700多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共募集資金9000多億元,這些公司無論是主板公司還是創業板公司,每一家或像大象,或似螞蟻,都像一臺饑渴的巨型“抽血機”,源源不斷地去股市上吸金。
財富就這樣流轉,當這些饑渴的“抽血機”源源不斷地吸金的同時,到底又是誰的口袋在不斷縮水呢?所謂“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樣一個財富的流動過程,最終又“紅了誰家的櫻桃”呢?
沒錯,稍作思考你便得知,最終的獲益者將是“抽血機”背后的人,也即這臺“抽血機”的主人——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們。事實上,幾乎每一家成功叩響資本市場大門的公司,都毫無例外地實現財富的暴增。
與此同時,新股發行體制中的“三高”問題日益也成為弊病,在IPO實現巨額的創富神話的同時,更為嚴重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高募資,高發行,高市盈率。
在光鮮的新股IPO創富單背后掩飾了另外一個本質: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IPO重啟的雙條軌道上,經濟體制的改革從集體企業到私營企業,其中變相的富了方丈窮了寺廟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在這樣的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旦他們再搭上IPO創富的高速列車,這些原始資本的積累,這些帶著原罪的積累,就被資本市場的杠桿放大,放大,再放大,而一旦這個神話被一個個創富故事延續之后,帶來的惡果將是超額的募集資金、不斷被催高的發行價和脫離正常范圍的市盈率。
對于企業家而言,新股IPO上市募集資金,這本身即是上市融資的本質屬性,企業家通過IPO拿到了巨額的財富,目的是為進一步點燃他們的創業激情,給他們一個杠桿,讓他們有更多,更好的產品滿足社會的需要,為經濟為人類有更大的共享。而不是簡單地把新股IPO就當成一個造福的機器,不是帶著原始的掠奪的罪惡去撬動一個更大的財富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