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拼才會贏,七分靠打拼,天道會酬勤。這種觀念原本深入人心,但是如今出現的質疑聲越來越多。愛拼的人就一定能贏嗎?
天天做習題集到深夜,考試成績卻不如那些看起來沒怎么復習的人。拼命工作到血壓、血脂、血糖三高,業績卻沒有超過別人多少。這樣的故事,想必在大家身邊都不乏其例。說不定,你自己就是里面的主人公。努力付出卻得不到回報,大概是世界上最令人沮喪的事情,沒有之一。既然累死累活也勞而無功,何必那么努力呢?
很多人因為擔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償失而放棄了奮斗,自暴自棄。當然,還有一些人繼續堅持信念,屢敗屢戰,一再重演上述兩類故事。最后他們將一生的失利歸結為自己命中缺富貴。言下之意,人力無法扭轉。真的是這樣嗎?
這類自我辯護的說辭,倒是很有西楚霸王項羽的風格。項羽被圍垓下時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自認為沒有失誤的他,被漢軍打敗了。后人總是拿項羽做成功學的反面教材,數出他的一二三四條錯誤。也就是說,大家還是認為他不是因為命中注定失敗,而是由于自身存在著問題。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那么努力卻總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時,先別忙著感慨“造化弄人”。更大的可能性是,你只是自認為很努力,其實不然。
“努力”一詞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內涵:一是四體勤快,二是認真負責,三是目標明確,四是規劃清晰,五是用心專注,六是堅持不懈。通過這六個方面,我們可以簡明有效地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夠努力。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稍微辛勞一點就叫苦叫累,犯懶不動,這樣的人顯然不夠努力。
做事粗枝大葉,敷衍了事,虎頭蛇尾,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這樣的人顯然不夠努力。
沒有終身奮斗目標,跑到哪是哪,放任自流,這樣的人其實并不努力。
有目標但是規劃很模糊,看起來每天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這樣的人其實沒努力到點上。
看到做餐飲賺錢就去做餐飲,還沒盈利又改做“互聯網+”,“工業4.0”概念被熱炒時又想從事智能機械制造業,這樣的人只是看起來努力。
遇到挫折就退縮,遇到質疑就動搖,扛不住壓力就轉戰新領域,這樣的人不配唱《愛拼才會贏》。
經過上述六個角度的診斷,一個人到底是真正的拼命三郎,還是僅僅自認為很努力,就能分辨得一清二楚了。就事論事,只有付出了不帶水分的努力的人,才有資格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絕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遠沒達到這個地步。盡管他們流出的汗、死掉的腦細胞、身上掉的肉不比真正的拼命三郎少,但其自稱的“努力”經不起上述六個標準的檢測,最多只是“自以為很努力”。
在很多情況下,你的失敗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你自以為的努力摻雜了太多水分,使得你缺乏足夠的含金量去贏得勝利。摻雜的水分越多,你的“努力”就越是白費力氣。
古代人祭祀天地神靈時的態度非常莊重而虔誠,用好東西做供品。如果有人擺很少的供品卻向天地神靈許很多愿望,就會被人嘲笑。因為這種行為是弄虛作假的欺詐行為。把有水分的努力說成是非常努力,好比是拿一碗剩飯冒充豬牛羊三牲,還以為自己用于祭祀的供品很豐厚,其實這只是自欺欺人的小聰明。
有水分的“努力”,可以給別人造成你很用功、很上進的錯覺,但終究騙不了自己,也扭轉不了自然與社會的客觀規律。付出的不夠,投入的不到位,得到的回報很少才是合理的。這樣要是能成功,反倒是咄咄怪事。
愛拼不一定會贏,但不拼肯定不會贏。“愛拼才會贏”這句話沒錯,錯的是不夠拼的人與不會拼的人。
“不夠拼的人”做事不賣力,不難被大家看出來。但“不會拼的人”與真正努力的人在行動上十分相似,很容易給大家造成“他真努力”的錯覺。因為“不會拼的人”并非毫無上進心,也不完全缺乏吃苦的覺悟。可是,他們常常被認識上的誤區所束縛。
比如前面說到的幾個方面,“不會拼的人”基本上都符合第一條標準。他們也很勤快,工作很積極,任務搶著做。有時比那些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還要拼命。但如果用后幾條標準去衡量的話,你就會發現他們漏洞百出。
肯吃苦的做事馬虎草率,做事認真負責的沒有人生目標,有人生目標的缺乏可行性規劃,目標與規劃都具備的又不能專注于主要方向,樣樣都有的又缺乏百折不撓的堅持精神。如此一來,“不會拼的人”只有帶水分的“努力”,欠缺真正有含金量的積淀。倘若把“努力”看作是磚瓦,那么他們用來蓋房子的磚瓦都是質量不合格的劣質品。哪怕能僥幸建成高樓大廈,那也只能是豆腐渣工程,經不起環境和時間的考驗。
所以,在你覺得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之前,不妨先檢討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夠努力。因為更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努力”,還達不到足以成事的程度。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自己的努力。天時和地利可遇不可求,人和則需要用心經營。說來說去,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你什么都無法完全掌控。這便是“七分靠打拼”的道理。
一個人是否想努力主要是態度問題,有決心就可以馬上做到,但下決心是需要點魄力的。資金、平臺、渠道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支付很多成本去獲得。但積極進取的上進心是一種免費的可再生資源。只要你內心強大而堅定,隨時可以爆發心中的小宇宙。
然而,肯努力與會努力是兩碼事。就算是肯努力的人,同樣會存在某些有水分的努力。該怎樣鑒別和克服有水分的努力呢?本書將從八個方面提供友情提示和幫助。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在森林中旅游的人,最怕迷失方向。無論多么小心地往前走,總會繞回原地,直到被一次又一次的轉圈耗盡了力氣與希望……古人把這種在森林中不停兜圈子的現象叫作“鬼打墻”。言下之意,迷路的人被山鬼遮住了雙眼。自以為走在直線上,其實不知不覺地繞了一個大圈。現代科學對此的解釋是: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生物會本能地進行圓周運動(但主觀感知是直線運動)。“鬼打墻”現象的成因,就是迷路者喪失了方向感,無法像平時那樣自動修正航線。
我們平時之所以能走出直線,是因為大腦始終以周圍景物作為參考坐標,不斷將你的航線修正為直線。換句話說,找到了準確的方向,就能擺脫“鬼打墻”的困境。
很多奮斗者非常努力。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一年到頭血汗直流,卻遲遲得不到預想中的回報。拼命往前跑,回過神來時,卻又繞回了起點。他們不甘心在原地踏步,不愿意放棄抱負,于是又以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再次投入到新一輪的“鬼打墻”過程中……
這些方向不對的奮斗者比不思進取的懶人活得更苦更累,反而離成功越來越遠。久而久之,他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得不償失”的日子,逐漸熄滅奮斗的熱情,徹底淪為自己曾經看不起的懶人。
為了給自己的放棄找借口,他們總是說:“我已經竭盡全力了,可天道未必酬勤,命運何其不公?”
在他們眼中,“天道酬勤”的古訓是個騙人的笑話。殊不知,他們不過是“南轅北轍”的庸夫。
戰國時,有個人想去南方的楚國,但他偏偏朝北邊走。有人提醒他走錯方向時,他卻回答說,他的馬匹優良、路費很多、車夫駕駛技術好。地球雖然是圓的,但以當時簡陋的交通工具,想從北方繞一圈到南方,根本不可行。馬好、錢多、車夫能干,原本是早日到達楚國的有利條件,但方向一反,再有利的條件也是白搭,越是努力趕路,離目的地就越遠。
所以,后人常用“南轅北轍”這個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標截然相反。而那些在生活中遭遇“鬼打墻”的奮斗者,犯了同樣的錯誤。比如當年人們對圓珠筆的改進工程,就因為思路偏差走過一段彎路。
圓珠筆用的是干稠性油墨,通過筆頭內小鋼珠的轉動來帶出油墨。這種不同于自來水筆的工作原理,讓圓珠筆免去了灌墨水的麻煩,并且擁有更長的書寫時間。故而圓珠筆問世之后,很快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但大家發現,圓珠筆前端的鋼珠用久了就會磨損,繼而越來越小,以致最后脫落,使得筆管內的油墨漏出來。最終,在油墨還沒用完之前,筆芯就報廢了。
為了克服這個瓶頸,日本的一家圓珠筆廠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財力與物力進行技術攻關。研究方向包括提高鋼珠的硬度,改良油墨配方,等等,但都沒能解決漏墨難題。
為此,社長組織全公司員工開諸葛亮會,集思廣益。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突然有人提出了個新思路--既然圓珠筆芯寫到2萬字左右時就會報廢,那讓油墨在筆芯報廢前用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工廠采納了這個提議,研制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短支圓珠筆,果然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假如沒有找對最后那個方向,這家圓珠筆廠將會繼續把寶貴的時間、精力、資源浪費在試錯上,如同陷入了“鬼打墻”。后來的成功,也許就是另一家企業的故事了。這個頗有腦筋急轉彎味道的案例告訴我們,比起堅持不懈的努力,選對正確的方向更為重要。
人生之路復雜曲折,失敗在所難免。任何一位成功者,都少不了要經歷過多次試錯。每一次試錯,都可能讓奮斗者雪上加霜,也可能讓他們咸魚翻身。很多時候,人們承受不了失敗的煎熬,在找到正確的方向前就已經放棄了。假如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就算能咬牙堅持到底,也只會收獲“南轅北轍”式的苦果。
天道酬勤,但天道不獎勵走錯路的奮斗者。你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你自以為的努力根本沒上道。
有位勇猛剽悍的將軍,殺敵無數,屢立戰功。但他在一場重大戰役中一敗涂地。那一天,他的部隊中了埋伏,所有制高點與有利地形都被敵軍牢牢控制,戰況十分被動。然而,他自恃驍勇,不但沒有撤退,反而指揮士兵猛攻敵軍統帥所在的山頭……經過激烈戰斗,猛將兵敗被俘,全軍覆沒。
他非常不服氣,便對敵軍統帥說:“這次失敗都怪我的友軍無能。我一中埋伏就命令友軍馬上增援,我沖擊你的指揮部,他從外線夾攻。要不是他被你的小股部隊拖住,被俘虜的就不是我而是你了。”
敵軍統帥搖搖頭道:“不會。你的作戰計劃注定流產。”
猛將問:“為什么?”
敵軍統帥分析道:“因為你的突破方向選得不對。我從外線包圍你,你不但沒趁我包圍圈尚未合攏時突圍,反而一頭扎進了我布置的口袋陣。雖然你的兵力很多,雖然你打得很頑強,但大軍在錯誤的方向擠成一團,反而施展不開拳腳。你自己主動深入重圍,和援軍又不在一個方向,根本配合不起來。所以,這一戰你注定失敗。”
這番話讓猛將無言以對。
猛將自以為英勇無敵,就算陷入了敵軍的重圍之中,也能像錐子一樣扎破口袋陣,反敗為勝。殊不知,這恰恰犯了戰略性錯誤。敵軍統帥正確地估算了兩軍的戰斗力,合理利用了戰場地形,在正確的方向上用兵,把猛將困得死死的。反觀猛將,他選擇了敵方最喜聞樂見的錯誤做法,把兵力全投入到了對方預設好的陷阱中,豈有不敗之理?
盡管猛將有膽識、有魄力,但選錯方向讓他萬劫不復。其他領域的奮斗者也同樣如此,假如迷失了方向,就會遭遇人生中的“鬼打墻”。
也許你非常努力,工作學習拼命到爆肝,卻沒有取得任何應有的成績。這種現象出現一次,可能是運氣不佳。出現兩次,可能是火候不到。如果出現第三次,毫無疑問,你已身處“鬼打墻”的狀態。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不是加倍努力,而是及時檢查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說到底,錯誤的方向,會讓你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遭遇錯誤的對手,做出錯誤的決定。除了白費功夫與慘敗,你什么也得不到。
上天絕對不會垂青“南轅北轍”的人,哪怕他們是標準配置的拼命三郎。所以,請不要懷疑“天道酬勤”,請趁早舍棄錯誤的方向,嘗試新的出路。沒有人能一生下來就永遠走在正確的大道上。奮斗者的人生,最不缺的就是試錯與尋找。而找到那個正確的方向,也是努力的一部分。試錯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必要積淀。我們應當勇于試錯,不斷在調整中找到那條對的路。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切努力不至于白費。
面粉是普通之物,但經過廚師的妙手,可以變成包子、面包、面條。成功不止一種標準,不止一條道路。只要目標清晰,按規律辦事,不起眼的面粉就可化身為各種美食,平凡無奇的人就能成就不平凡的偉業。
條條大路通羅馬,前提是目標夠清晰
每個人的夢想各不相同,實現的途徑也多種多樣。條條大路通羅馬,奮斗不息就有望成功。但光知道努力還不夠,得明確自己的方向,并且對怎樣實現目標有著清晰的規劃。
清朝順治到康熙年間,窮孩子湯天池到蕪湖一家鐵匠鋪做學徒。鐵匠鋪旁邊住著一位畫師。湯天池非常喜歡畫畫,勞作之余總愛去看畫師作畫。他還抽空在江邊以沙灘為紙,以竹枝為筆,描繪蝦蟹魚鱉、蘆葦垂柳、漁舟燈火。
時間一久,畫師開始煩了。當湯天池提出想學畫時,畫師猛潑冷水,說他是個沒有學畫資質的笨人。湯天池聽后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發奮練習。他還立志,要用鍛鐵之法來作畫。
打鐵與繪畫本是兩個毫不相干的行業。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以鐵作畫。一個沒人指導的小鐵匠,別說開辟一門新的藝術領域了,能不能成為專業畫師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湯天池一面練習繪畫技巧,一面以鍛鐵技術嘗試只做一些如蟬、螃蟹、樹葉、菱角之類的小作品。通過刻苦鉆研,他打造的動植物小景鐵畫栩栩如生,頗有神韻。小景鐵畫藝術已經變得比較成熟,湯天池開天辟地的嘗試終于有了回報。按照常人的觀點,他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是個勵志的傳奇故事了。但湯天池并不滿足,而是繼續鉆研大幅山水鐵畫。由于苦思不得其法,湯天池登門向畫師鄰居請教。
那位高傲的畫師不是別人,正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畫大師蕭云從。蕭云從原本看不起這個干粗活的小鐵匠。但湯天池鍥而不舍的精神徹底打動了他。倆人從此成為至交,經常共同切磋繪畫藝術。
在蕭云從的啟發下,湯天池將“減筆皴”的繪畫筆法融入鍛鐵工藝,成功打造出了大幅山水鐵畫。他的鐵畫融合了國畫、金銀器、剪紙、雕塑等藝術門類,將山石、峰巒、樹皮等的紋理細節展現得極其生動,并運用黑白對比等手法營造出了畫面的立體感。剛勁豪放、古樸典雅的鐵畫藝術,堪稱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人民大會堂里的巨型繪畫《迎客松》,就是以黃山千年迎客松為素材而創作的鐵畫。
鐵畫藝術的誕生讓湯天池名噪一時。但除了好友蕭云從外,大多數文人墨客都認定這個窮鐵匠的作品根本算不得什么高雅藝術。湯天池也不喜歡與俗儒結交。于是他的鐵畫光叫好不叫座。直到百年后,戶部主事黃鉞將湯天池的鐵畫帶入京城,獻給愛好書畫的乾隆皇帝,蕪湖鐵畫才得以廣泛流傳。許多鐵匠也爭相學習鐵畫藝術。于是,湯天池被后世尊為鐵畫藝術的開山祖師。
如果湯天池當初放棄了學畫,他可能只會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鐵匠師傅;如果湯天池當初棄鐵從畫,他也未必能成為眾人敬仰的一代鐵畫名家。偏偏他從兩難選擇中闖出第三條路--將自己擅長的鍛鐵技術與所喜歡的國畫藝術相結合,開辟了獨具一格的鐵畫藝術。
當初蕭云從罵湯天池笨,是因為湯天池毫無繪畫基礎,不具備討論國畫藝術的資格。而湯天池為了圓自己的作畫夢,在打鐵之余不斷學習國畫技法,并不斷嘗試錘制小景鐵畫。如果沒有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他再努力也感動不了山水畫名家蕭云從,倆人也就不會共同研究大型山水鐵畫的獨特技法了。
成功之路有時很窄,你必須戰勝許多困難,打敗許多對手,才能登上領獎臺;成功之路有時很寬,你不一定要與別人擠在同一座獨木橋上。另辟蹊徑,說不定反而比擠在那個看起來像“捷徑”的獨木橋上,更快到達目的地。當然,前提是你的目標與規劃要足夠清晰。
一位10歲的奧地利鄉村少年,對未來有著無限遐想。他很瘦小,卻立志要成為一個世界健美冠軍,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這位少年不但先后完成了這兩個目標,還成了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女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少年給自己制訂了清晰可行的人生規劃。
為了變成肌肉最發達的男子漢,少年收集了大量健身雜志,并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進行訓練與飲食。
16歲時,少年第一次參加奧地利的全國健美比賽。3年后,19歲的他在德國舉辦的歐洲健美錦標賽上一舉奪魁,成為那一屆的“歐洲先生”。
恰在同一年,他的偶像美國健美先生雷戈帕克邀請這位奧地利小粉絲去自己的豪宅做客。少年之前多次給偶像寫信表達敬仰之情,這股灼熱的誠意最終打動了雷戈帕克。雷戈帕克傳授了不少健身經驗,讓少年獲得了更快的進步。此次美國之行點燃了少年的美國夢。盡管他的英語不好,也不適應美國的生活習慣,但他還是到美國南加州--當時的“健身圣地”定居。他的努力得到了美國健身界“教父”喬韋德爾的賞識。
20歲時,少年一戰成名,勇奪“環球先生”。此后他共獲得了13個世界冠軍頭銜,幾乎在當時所有世界級比賽中獨占鰲頭,7次成為“奧林匹克先生”。這至今仍是健身界空前絕后的紀錄。
榮譽的背后,是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據說,其他運動員都不喜歡這個奧地利小子與他們同時訓練。因為大家通常每周只訓練2~3天,每天2~3個小時。唯獨他每周天天訓練6個小時。當人們看到這位前奧林匹克先生鋼鐵般的肌肉時,不難想象他平時在健身房里是多么全神貫注。
就在達到健身事業的巔峰時,他毅然奔向了第二個夢想--做電影明星。好萊塢里不乏半路出家的演員,但是像他這樣的人卻不多。創造不朽的成就后,再全身心投入另一個毫不相干的領域,這種人生大冒險,沒幾個人有魄力去做。但他勇敢地去做了,而且做得執著而聰明。他正式移民美國后不久就接到了一部電影。導演卡梅隆原本想讓他演作為英雄的男主角,他看過劇本后卻決定出演大反派。為了說服導演,他不斷陳述自己心中的夢想。最終,卡梅隆答應了他的要求。果然,他憑借這個角色贏得了空前的好評,成為一線國際動作明星。
他就是銀幕上與現實中的硬漢代表阿諾德·施瓦辛格。從奧地利鄉村少年到美國巨星,從體育界世界紀錄創造者到好萊塢的“魔鬼終結者”,這條路的艱辛一目了然。但施瓦辛格硬是用清晰的規劃與數倍于人的努力,把一個個人生目標都實現了。
有的人從小立下志向,看起來努力了很久,后來卻放棄了。他們找不到通往成功的路徑,于是在人生的迷霧中偏離航道。他們一輩子都會咀嚼這個被封印的夢,心中默默流淚。
而那些成功實現夢想的人,未必個個都是從小立志,也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他們的起點低、起步晚,但依然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因為他們有清晰的目標與規劃,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慢,都不會迷失自我。
都說時勢造英雄,能笑到最后的沒幾個。勝利者未必十項全能,卻有如天助;失敗者或許近乎完美,奈何時運不濟。其實,兩者的根本差異不在于玄虛的“天命”,而在于人事。勝利者跟對了人,做對了事,故而能讓自己的努力產生遠超對手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