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中國法學家胡建淼教授自調入國家行政學院近五年來所撰寫的法治論文。所收集的23篇論文,既涉及法治建設基本理論,又直面中國的法治現實,研究了許多敏感而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于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構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氛圍,有一定的幫助。它同時也可作為領導干部法治培訓的參考教材。
胡建淼,男,1957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89年7月,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1995年8月起任原杭州大學副校長,1998年9月起任浙江大學副校長,2007年10月起任浙江工商大學校長,2010年12月調任國家行政學院。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法學部主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兼行政執法行為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東亞行政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法研究會顧問,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和案例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國務院“人民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993),中國首屆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1995),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人員(1997);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曾兼任律師25年。長期從事公法和行政法研究,自1990年以來,曾到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德國基爾大學、法國馬賽大學等作過訪問學者或學術交流。自1987年來,共出版《行政法學》、《比較行政法》、《論公法原則》《法律適用學》等著作90余部(含合著),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含合著)。
目錄
自序1
第一章黨的十八大和法治中國
§1.1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奮斗目標的戰略舉措
§1.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
§1.3新目標•新路徑•新方針•新方法
§1.4黨的十八大關于“依法治國”的內在精神
§1.5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法治”亮點
§1.6以“兩個突出”、“三個關鍵詞”解讀四中全會精神
§1.7“全面”、“道路”、“體系”
§1.8努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1.9小康社會是法治社會
第二章法治信仰和法治理念
§2.1走向法治強國
§2.2讓法治成為一種信仰
§2.3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2.4法治文化的核心是“真善美”
§2.5處理好權與法的關系
§2.6人民滿意的政府才是好政府
第三章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3.1論法治思維的定性及基本內容
§3.2從傳統思維向法治思維轉變是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
要求和體現
§3.3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在于法治化
§3.4法律思維與現代政府管理
§3.5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提高行政決策質量
§3.6中國信訪制度:酒是好的,但有人將它喝醉了!
§3.7對建立和實施“黑名單”制度的法治思考
§3.8對現實中三種管理事例的法治思考
自序自從2010年12月從浙江調來北京以后,我就將自己定位于中國法治的“布道者”。我在《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4版序中就我當時調動的動機做過一個交待:本人到國家的平臺上,為全國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布道真正的“法治”,以推進中國的法治進程,比在浙江帶領一個大學進入“百強”更為重要。中國太需要法治了,太需要真正的法治了!到了國家行政學院,由于職業和使命上的調整,我不得不從純粹的“行政法學”跨越到包括“法理”在內的整個“法學”領域,從單純地研究“行政行為”擴展到研究“法治”和“依法治國”。我力圖搞明白: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法治”?中國真的需要“法治”么?為什么在中國推進法治是如此的艱難?作法治演講和撰寫法治論文是我的兩項交織進行的工作。撰寫法治論文為法治演講提供了理論基礎,法治演講又為論文撰寫提供靈感和研究方向。本書是我自調入國家行政學院工作以來近五年所形成的有關法治方面的論文集(不含行政法專業論文)。它既有宣傳性論文,更多的是研究性論文。鑒于我的法治論文在發表時常常因版面的限制而不得不壓縮,這次作為論文集出版時基本上保持了我撰稿時的原樣,以彌補原先的缺憾。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于和真正關心中國法治建設的同仁們獲得交流,以求共同推進中國法治的偉大事業。胡建淼2016年1月20日于國家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