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8章,從一個新的角度研究了創新潛能的開發,主要內容包括人類創新潛能概述、潛能開發理論與方法、教育潛能、學習潛能、藝術潛能、心理潛能、健康潛能和國學潛能。
1.本書共8章,從一個新的角度研究了創新潛能的開發,主要內容包括人類創新潛能概述、潛能開發理論與方法、教育潛能、學習潛能、藝術潛能、心理潛能、健康潛能和國學潛能。
2.本書既可以作為大中專院校管理學、公共關系學、心理學、廣告學和市場營銷學等專業的教材,又可以作為廣大潛能學愛好者學習研究的讀本,也可以作為其他各類教育中對個體創新潛能開發的參考教材。
前 言
潛能蘊含著經驗與真知。學習潛能,不僅是為了掌握一門學問,更重要的是為了充實自己的頭腦,開發自己的潛能。本書的撰寫目的主要有三個。
1.提升潛專會的學術理論廣東社會學學會潛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簡稱潛專會)已經走過了16年的歷程,在學術研究和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研究人員不斷成長,活動成果不斷涌現,社會影響不斷提升。為了把潛專會16年的研究成果,以學術研究的整理和提煉的方式表現出來,26位專家齊心合力,撰寫了本書《創新潛能開發研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提高潛專會的學術理論,必須從骨干開始。主編把潛專會的骨干(部長級以上)和專家召集起來,結合潛專會的17位骨干在2015年3月至6月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管理學系2012級公共關系學專業學生開設的潛能開發原理與實務課程的課件,以及兩次微課精選和課后寫作,經過數月的雙向溝通和思想碰撞,26位撰稿者終于撰寫完成了《創新潛能開發研究》這本聚集體智慧結晶的讀物。本書主編是譚昆智、韓誠、吳建華、劉少廷。
撰稿具體分工如下(以章節為序):第一章、第二章,譚昆智。第三章第一節,吳建華;第二節,何寧;第三節,梁立仕;第四節,陳潔鴻;第五節,許光明。第四章第一節,陳月明;第二節,郭錫焰;第三節,羅述智;第四節,韓誠;第五節,李揚。第五章第一節,陳向平;第二節,譚昆智;第三節,何德勝;第四節,鄧妙音。第六章第一節,劉少廷;第二節,李新異;第三節,劉少廷;第四節,陳錦濤;第五節,鄧梅英;第六節,黃政評;第七節,陳家義。第七章第一節,尹曉霞;第二節,楊斌;第三節,謝宇峰;第四節,韓誠。第八章第一節,李新異;第二節,馮映云;第三節,林道明;第四節,梁佩瑜;第五節,譚昆智。四位主編設計了本書的框架與體系,并負責全書的統稿工作。撰稿人員深入企事業調研,開天窗、接地氣,為此書能夠順利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本書的傳播理念旨在告訴讀者:人有無限的潛能,我們要開拓潛能就不能懷疑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而在每個人的身上也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這份特殊的才能便是潛能。只要我們能將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奇跡便會出現。本書著重強調兩大內容,即創新潛能和健康潛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指導讀者從自身的潛能著眼,從自己的心靈、觀念和日常行為中尋求成功的途徑。管理學上有句名言:沒有無用的人才,只有無能的管理者。它精辟地概括了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育人、用人的思想和經驗。
2.強調創新潛能以強烈渴望為核心我們如果經常重復或頭腦中閃現日復一日,我會在各方面干得越來越好這句話,無疑會加強這句話在自己頭腦中的印象,從而調動身體的活力來激發自身的潛能,為未來事業的成功做準備。對潛能的強烈渴望是一種力量,不論情況多么惡劣、困難多難克服,內心的渴望都會告訴自己,其中必有解決之道。對潛能產生強烈渴望的前提是,必須知道自己具備這個潛能的潛質。很多人情緒低迷,不能適應環境,常常對自己信心不足,最關鍵的是沒有對自己的潛能產生強烈的渴望。我們如果持因循守舊的觀念,原地踏步地生活著,認定自己目前的狀態就是永久的狀態,便會阻礙我們對自身潛能的挖掘。但是,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有著巨大的潛能,希望自己的潛能得到激發,再通過不斷地努力,便能夠改變現狀,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縱觀浩瀚的人類歷史長河,那些創造成功事跡的偉大人士,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潛能抱著強烈的渴望,認定自己有著巨大的潛能,并努力去激發它,由此激發出的強大力量促成了他們做出非凡的事跡。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要對潛能抱有強烈的渴望,這是激發潛能并促成我們成功的前提。
3.拋磚引玉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知,用頭腦思考,用雙手實踐。本書創新之處在于研究了創新潛能開發的六大內容,即教育潛能、學習潛能、藝術潛能、心理潛能、健康潛能和國學潛能。我們撰寫本書是為了拋磚引玉,除了要告訴讀者潛能開發的信息外,還希望潛專會的專家和研究者,將沉淀自己心底的各種研究心得和成果更多地展示出來,從而促進潛能開發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也讓我們的研究成果得到社會認同并與更多讀者分享。事物的發展是無限的,人類的認識也是無限的,要敢于發現新問題,認識新知識,善于應用新成果。在探索新現象時,要善于從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因素,從成功中找出隱藏著的容易導致失敗的因素。
在本書付梓之際,請允許我們向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范英教授、廣東社會學學會潛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老主任陳月明研究員獻上我們最誠摯的謝意,是他們長期的關心和指導,才使我們產生創作上的靈感。我們還要感謝潛專會的專家、學者以及每一位爽快地接受了編者采訪的會員;同時,還要感謝中山大學出版社徐勁社長、周建華總編輯和嵇春霞副編輯(我們已經是第四次合作了),正是由于他們的鼎力支持,才使本書得以面世。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疏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學界同行及各界讀者批評指正。
2016年1月10日于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譚昆智 廣州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公共傳播學系副教授、公共關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傳播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管理學系副主任,分管公共關系學專業教學與管理。兼任廣東社會學學會副會長、廣東社會學學會潛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公共關系學、人際關系、現代禮儀、市場營銷學、組織文化等方面的教學、研究與開發工作。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撰寫著作和教材12本,主編著作和教材7本,參編著作和教材10本。
韓誠 番禺區康樂園康復中心首席專家,采用非藥物能量調理的潛能開發技術定向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和大腦功能發展,專業康復過陰癥(自閉)和過陽癥(多動),安全且有效率高達86.3%。現任廣東社會學學會潛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廣州荔盟會文教委主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州志愿者學院青少年社會工作培訓講師。潛心研究情緒和綜合素質16年,創立情緒分析流派、6Q潛能評估體系、多元人格理論等。
吳建華 高級政工師,在廣州市中學從教42年,先后擔任學校工會主席、團委書記、教導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等職務。現任廣東社會學學會潛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多年潛心研究潛能開發,并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結合,在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和潛能開發研究諸方面做出貢獻。曾獲省市優秀教師、廣東社會學學會與廣東精神文明學會30年理論與實踐探索優秀工作者獎。《潛能開發指南》編寫作者之一。
劉少廷 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廣東省普寧市人,現旅居廣州。在職警官,心理專家和談判專家、教官,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現任廣東社會學學會潛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潛能開發技術專長有教練技術、筆跡修煉、情緒分析和演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