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中國銀行招聘考試考點速記手冊(第2版)》參與本書編寫的師資團隊強大,編者具有豐富的專業(yè)教學輔導經驗,對考試規(guī)律研究頗深。本書在深入研究考試真題的基礎上,根據考點編寫內容,使考生能夠全面地了解中國銀行招聘考試內容。全書包含了行測、經濟、金融、法律、英語等內容,覆蓋范圍全面。通過本書的學習,考生能夠得到更全面知識和提升能力,以真正滿足考生的考試需求。另外,購買本書還享有以下增值服務:(1)580元核心考點班;(2)每晚19點在線課堂;(3)掃一掃免費聽中公名師精講;(4)在線模考系統(tǒng);(5)圖書補充資料;(6)時政熱點資訊。
《中公版·2017中國銀行招聘考試考點速記手冊(第2版)》是全國銀行招聘考試編寫組精心編寫而成。本書在研究中國銀行近三年考試真題的基礎上,充分把握考試難度,精選相關的內容編輯成書。本書的編寫目標便是在盡可能短的輔導時間內讓考生通過本書更全面地掌握知識,在此目標下精心設置內容,以期真正做到讓考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第一章中國銀行介紹
考點1中國銀行概述
考點2中國銀行必知信息
考點3中國銀行卡
考點4中國銀行之最
考點5新時期中國銀行紙幣
考點6中國銀行主要信用卡產品
考點7中國銀行主要借記卡產品
考點8中國銀行主要個人理財產品
考點9中國銀行主要特色個人貸款產品
第二章邏輯推理
考點1圖形推理
考點2邏輯判斷
考點3數字推理
第三章數學運算
考點1行程問題
考點2工程問題
考點3排列組合問題
考點4容斥問題
考點5濃度問題
考點6植樹問題
考點7對策分析類問題
考點8計算問題
考點9和差倍比問題
第四章言語理解
考點1邏輯填空
考點2語句排序
考點3病句辨析
考點4閱讀理解
考點5定義判斷
第五章資料分析
考點1百分數、百分點
考點2同比增長
考點3環(huán)比增長
考點4年均增長
考點5增長與百分數、百分點
考點6拉動增長
考點7貢獻率
考點8比重
考點9比重與增長
考點10倍數
考點11倍數與增長
考點12倍數與比重
考點13翻番
考點14平均數的概念
考點15平均數與增長
考點16平均數與倍數
考點17加權平均數與增長
考點18資料分析實戰(zhàn)技巧之實戰(zhàn)速算法
考點19資料分析實戰(zhàn)技巧之常見算式處理
考點20文章閱讀題目的考查內容
第六章經濟學
考點1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基本假設
考點2需求及需求彈性
考點3供給及供給彈性
考點4均衡價格
考點5基數效用論
考點6序數效用論
考點7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
考點8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考點9短期生產理論
考點10長期生產理論
考點11成本和利潤
考點12短期成本理論
考點13長期成本理論
考點14市場的類型和分類依據
考點15利潤最大化條件
考點16完全競爭市場
考點17不完全競爭市場
考點18生產要素
考點19博弈論
考點20宏觀經濟政策
考點21國內生產總值
考點22GDP的核算方法
考點23投資函數
考點24產品市場的均衡:IS曲線
考點25貨幣市場的均衡:LM曲線
考點26IS—LM模型(產品—貨幣市場同時均衡)
考點27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考點28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
考點29財政政策
考點30中等收入陷阱
考點31經濟周期理論
考點32乘數效應
考點33失業(yè)和失業(yè)率
考點34失業(yè)的類型
考點35菲利普斯曲線
考點36最大笨蛋理論
考點37羊群效應
考點38放大效應
考點39蝴蝶效應
考點40棘輪效應
考點41丁伯根法則
考點42計量經濟學幾類常用的樣本數據
考點43國際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理論
考點44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
第七章金融
考點1貨幣制度的類型
考點2利率
考點3利率市場化
考點4資產組合理論
考點5金融工具
考點6股票的特征及分類
考點7債券的特征及分類
考點8債券收益率的計算
考點9貼現(xiàn)的計算
考點10證券投資基金概述及分類
考點11金融衍生工具
考點12金融市場
考點13貨幣市場
考點14資本市場
考點15金融風險
考點16金融監(jiān)管
考點17金融機構體系
考點18中央銀行
考點19商業(yè)銀行
考點20政策性專業(yè)銀行
考點21商業(yè)性專業(yè)銀行
考點22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考點23外資銀行
考點24國際金融機構
考點25影子銀行
考點26貨幣政策概念
考點27貨幣政策的類型
考點28貨幣政策調控機制
考點29貨幣政策的目標
考點30貨幣政策工具
考點31逆回購
考點32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中介指標
考點33貨幣政策的時滯
考點34量化寬松政策
考點35貨幣需求
考點36貨幣供給
考點37貨幣均衡與社會總供求
考點38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求的調節(jié)
考點39通貨膨脹的類型
考點40金融自由化
考點41外匯的概念
考點42匯率
考點43國際收支及國際收支平衡表
考點44國際儲備
考點45國際資本流動
考點46離岸金融市場
考點47銀行理財產品
考點48公司信貸的種類
考點49貸款按風險程度分類
考點50貸款定價
考點51個人貸款
考點52存款業(yè)務
考點53銀行業(yè)的職業(yè)操守
第八章法律
考點1物權法概述
考點2抵押權
考點3質權
考點4留置權
考點5合同訂立——要約
考點6合同訂立——承諾
考點7合同的效力
考點8合同關系的相對性
考點9同時履行抗辯權
考點10先履行抗辯權
考點11不安抗辯權
考點12合同的分類
考點13違約責任
考點14公司法人
考點15股東會或股東大會
考點16董事會
考點17監(jiān)事會
考點18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考點19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
考點20股東的股權收購請求權
考點21公司的財務與會計制度
考點22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考點23國有獨資公司
考點24商業(yè)銀行法概述
考點25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法
考點26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九章管理
考點1管理概述
考點2科學管理理論
考點3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考點4現(xiàn)代管理理論叢林
考點5計劃
考點6組織
考點7領導
考點8領導行為理論
考點9控制
考點10激勵理論
考點11目標管理
考點12直線結構
考點13直線職能結構
考點14事業(yè)部結構
考點15模擬分權結構
考點16矩陣結構
考點17新型的組織結構
考點18人力資源管理
第十章英語
考點1名詞的數
考點2名詞的格
考點3人稱代詞
考點4物主代詞
考點5反身代詞
考點6相互代詞
考點7指示代詞
考點8疑問代詞
考點9連接代詞
考點10不定代詞
考點11關系代詞
考點12形容詞
考點13副詞
考點14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
考點15介詞
考點16常見的介詞搭配
考點17連詞
考點18動詞不定式
考點19動名詞
考點20現(xiàn)在分詞
考點21過去分詞
考點22一般現(xiàn)在時
考點23一般過去時
考點24一般將來時
考點25現(xiàn)在完成時
考點26過去完成時
考點27將來完成時
考點28現(xiàn)在進行時
考點29過去進行時
考點30動詞的語態(tài)
考點31主謂一致
考點32名詞性從句
考點33定語從句
考點34狀語從句
考點35倒裝
考點36虛擬語氣
考點37閱讀理解
附錄時政
考點1國內時政
考點2國際時政
考點3中行時政
中公教育·全國分校一覽表
第一章中國銀行介紹
考點1中國銀行概述
考點2中國銀行必知信息
考點3中國銀行卡
考點4中國銀行之最
考點5新時期中國銀行紙幣
考點6中國銀行主要信用卡產品
(續(xù)表)
考點7中國銀行主要借記卡產品
考點8中國銀行主要個人理財產品
(續(xù)表)
考點9中國銀行主要特色個人貸款產品
第二章邏輯推理
考點1圖形推理
1.順推型圖形推理
順推型圖形推理包含一組題干圖形和一組選項圖形,需要根據題干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在選項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圖形。
一般情況下,順推型圖形推理的規(guī)律有共同特征型、連續(xù)變化型和間隔排列型三種,共同特征型和連續(xù)變化型的考查方式較為常見。
順推型圖形推理的解題思路:
思路一:共同特征型要從圖形整體特征和構成元素出發(fā),歸納出圖形之間的共同特征。
思路二:連續(xù)變化型要根據題干圖形表現(xiàn)出的具有連續(xù)性的某種規(guī)律,延續(xù)得到下一個圖形。
思路三:間隔排列型這類題的題干通常給出5個圖形,其中第1、3、5個圖形表現(xiàn)出一致的規(guī)律,第2、4個圖形表現(xiàn)出某種規(guī)律,據此在選項中找出符合對應規(guī)律的圖形。
2.九宮格圖形推理
九宮格圖形推理的題干是一個3×3的方格,給出了其中的8個圖形,要求根據這幾個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在選項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圖形作為第9個圖形。
九宮格圖形推理解題思路:
思路一:按每行或每列將9個圖形分成3組,轉化為類似于類比型圖形推理的解題思路。
思路二:找出9個圖形具有的共同特征或者將9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尋找規(guī)律。
思路三:將9個圖形看成連續(xù)排列的一列圖形,由此轉化為類似于順推型圖形推理的解題思路。
3.折紙盒與拆紙盒
4.分類型圖形推理
分類型圖形推理的題干包含6個圖形,要求將這6個圖形分為兩類,使得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guī)律。
分類型圖形推理相對來說,涵蓋的考點不全面,一般只考查“結構類”“位置類”和“數量類”,因此在做分類型圖形推理時,只需從“結構類”“位置類”和“數量類”考點中分析分類的標準。
分類型圖形推理的解題思路:
思路一:以圖形之間的共同特征或共有元素為突破口,猜想并驗證分類標準。
思路二:分析單個圖形的外部整體特征和內在細節(jié)特征,然后用其他圖形去匹配。
考點2邏輯判斷
1.直言命題及推理
一個命題前面加“并非”,等值于這個命題的矛盾命題,即:
并非“所有A是B”=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
并非“所有A不是B”=有的A是B;并非“有的A是B”=所有A不是B。
可簡記為:所有與有的互換,有“不”的去掉,沒“不”的加上。
2.復言命題及其推理
(1)聯(lián)言命題與選言命題。
(續(xù)表)
(2)假言命題。
3.智力推理
(1)排除法、代入法、假設法。
(續(xù)表)
(2)找突破口法。
(3)圖表法。
4.削弱、加強、前提型推理
削弱、加強和前提型題目的題干多以論證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要正確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把握論證的結構,然后找到論證所存在的漏洞。若要削弱,則具體指出漏洞;若要加強,則盡量彌補漏洞。
考試中常見的論證方式主要有跳躍論證、歸納論證、因果論證、類比論證和非典型論證。
(1)跳躍論證。
跳躍論證,即論據與論點之間存在明顯的跳躍,其本身犯了“推不出”的錯誤,需要增加一個隱含假設才能使論證成立。實際上跳躍論證并不是一種論證方法,而是考試中常見的一種題干形式。跳躍論證的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征是論據與論點的關鍵詞不同。
跳躍論證的削弱與加強:
削弱:指出這一跳躍是不能成立的,即兩者之間沒有聯(lián)系或有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并不明顯,需要特別注意從論據到論點是否偷換了概念。
加強:建立聯(lián)系,即通過“搭橋”的方法在兩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排除他因,即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兩者之間存在聯(lián)系。
(2)歸納論證。
歸納論證,即從一系列個別性的前提出發(fā),引申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其論證結構一般為:
某類對象的每一個對象(部分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屬性A;
所以,該類對象的全體都具有或不具有屬性A。
歸納論證往往是以實驗、研究、問卷、調查等方法得出的數據作為前提,若部分對象與其屬性之間的必然性聯(lián)系、因果性聯(lián)系越強,部分對象與總體之間的相似度就越高,歸納論證也就越有效。
歸納論證的削弱與加強:
削弱:指出所調查的樣本或部分特殊,沒有代表性,不能推廣到整體;指出與整體相關的其他事實,這一事實足以影響到整體。
加強:說明樣本選擇正確,具有代表性或樣本數量充足;從題干數據出發(fā),補充評價觀點所需要的其他相關數據使結論成立。
(3)因果論證。
因果論證,即通過揭示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聯(lián)系而得出某種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其論證過程是基于某一事件的發(fā)生(不發(fā)生)與另一事件的發(fā)生(不發(fā)生)相關,推出兩個事件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在考試中,因果關系往往也是通過實驗、調查、問卷、研究等得出,最常見的是通過對比得出因果關系。
注意:①兩個比較場合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必須是唯一的。如果相比較的兩個場合還有其他差異因素未被發(fā)現(xiàn),結論就會被否定或出現(xiàn)誤差。
②兩個比較場合中唯一不同的情況可能只是被研究現(xiàn)象的部分原因。如果除了所揭示的因果聯(lián)系之外,還會有其他原因會對結果造成影響時,則該因果論證不可靠。
因果論證的削弱與加強:
削弱:直接指出題干所述的因果關系不成立;指出題干錯把原因當結果,結果當原因,即題干論證是“因果倒置”;指出除了原因條件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的條件;指出原因條件相同時,結果也可能不同。
加強:從反面場合加強,即指出題干原因條件不存在時,結果也不存在;排除他因,即說明除了題干原因之外的其他條件是相同的。
(4)類比論證。
類比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打比方”,類比論證就是通過“打比方”得出結論,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觀點的方法。
類比論證的可靠性主要與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有關,這兩種對象之間的相似屬性越多、越本質,且已知屬性與推知屬性聯(lián)系越緊密時,其可靠性越高。
類比論證的削弱與加強:
削弱:指出兩者之間在其他方面并不相似或者存在影響性質的其他因素。當兩者之間存在的不同屬性與推知屬性沒有必然聯(lián)系時,削弱力度較弱。
加強:指出兩者之間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5)非典型論證。
除了前面所介紹的幾種常見的論證方式外,還有一些題目的題干并不是以典型的論證形式出現(xiàn),而是先介紹一些背景材料后提出論點,或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解決某個問題而提出一種措施或者方法。
非典型論證的削弱與加強:
削弱:直接指出論點/論據錯誤;指出方法不可行或達不到目的。
加強:直接指出論點/論據正確;說明方法是可行的。
5.結論、解釋、評價型推理
考點3數字推理
(續(xù)表)
2.圖形形式數字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