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石油市場近一個多世紀的風云變幻,以洛克菲勒及其標準石油帝國的崛起和隕落為重要主線。19世紀末期,作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石油企業,標準石油公司在洛克菲勒的領導下幾乎消滅了世界范圍內石油行業的競爭者,其規模與影響力甚至讓美國聯邦政府也為之震驚,因而對其施以反壟斷調查。洛克菲勒的壟斷地位直到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之時才開始動搖。借助創新技術,搭乘戰爭便車,連接歐洲資本、亞洲市場進而進軍美國,殼牌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圍內與洛克菲勒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在本書中,作者使用大量生動的細節和詳實的史料,精彩地還原了一百年前那場史詩般的石油戰爭。
2000年8月,一個由歐美作家、攝影師、石油愛好者和能源專家組成的24人團隊,帶著獨特的貨物從石油城巴庫出發。一桶石油穩穩地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烏拉爾摩托車的挎斗上。這支團隊此行的目的是將這桶由阿塞拜疆出產的原油運輸到土耳其的杰伊漢港,并完成第一次交易。按照規劃,這群人將沿著一條虛擬的輸油管道路線前行。
從里海向西,曲折前行,團隊將爬到海拔9000英尺之上,越過高加索山脈,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上蜿蜒前行,到達位于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杰伊漢港,這是古絲綢之路的一條支線。如果人們構建好這條虛擬的輸油管道,將會打破俄羅斯對歐洲陸上輸油管道的壟斷。管道通過黑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讓原本擁擠的油輪運輸航線變得暢通。然而,盡管已經投入了巨額的政治和經濟資本,這一構思依然停留在地圖上——“一條沒有出路的管道”。對于那些已經對里海石油生產抱有期望的觀察家來說,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BTC)輸油管道的毫無進展是他們不斷受挫的根源。這支不同尋常的護衛隊的車手們希望證明沿著古代絲綢之路可以將巴庫的第一桶原油運輸到杰伊漢港。然而,他們需要經過一些存在沖突的地區,因此運輸石油的任務變得更有難度。
這趟不可思議的冒險之旅過后二十年,BTC輸油管道已經變成了現實。只是,這條輸油管道面臨的障礙正如古老的石油行業一樣。雖然每個人都希望操縱原油,但是沒有人愿意觸碰或嗅到它。一般而言,最需要石油的地方基本不能生產石油。最終,能夠操縱石油的人要克服距離、地形、風險、技術和欲望的障礙。21世紀,當令人生畏的俄羅斯能源壟斷阻止輸油管道通往歐洲時,這一切“無疑”是事實。20世紀初,當一個不太一樣但同樣強大的石油壟斷王國做著同樣無情的事情時,這一切“絕對”是事實。只是,當時壟斷石油的是美國公司,而不是俄羅斯人。它就是標準石油公司,由有史以來最富有的美國人——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創立和管理。
彼得 B. 多倫,美國傳記作家和暢銷書作家,多年專注能源產業,任華盛頓特區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副主任。他是iTunes上備受歡迎的播客節目“石油歷史”的作者,有多部作品被收入《外交政策》《防務新聞》《國民評論》《美國觀察者》和《能源安全期刊》。他的分析與評論也常見諸美國及歐洲的媒體,如福克斯新聞、《華爾街日報》和《新聞周刊》。本書出版于2016年,廣受業內外好評,被譽為反映十九世紀石油商戰史極為出色的作品,被《華爾街日報》評為該領域無法超過的著作。
第1章 百老匯之王
第2章 獵犬溝渠街商人
第3章 內情人
第4章 形形色色的勾當
第5章 無法完成的任務
第6章 骨螺號
第7章 荷蘭皇家
第8章 隱藏的地質圖
第9章 莫特莊園的騎士
第10章 世紀大交易
第11章 競爭對手
第12章 掌聲回響
第13章 財富逆轉
第14章 血色黑城
第15章 戰馬和駿馬
第16章 決定命運的冒險
第17章 巨人滑落
第18章 必須占領美國
第19章 無法估量的財富
第20章 遺產
第21章 永久的難題
致 謝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1889年9月下旬的兩天,熱帶氣旋席卷了美國東海岸。氣旋臨近時幾乎毫無預警,暴風雨推翻了紐約港南部航道的船只,在新澤西海岸變成傾盆大雨。9月25日星期三晚上,秋季東北風的路徑忽然改變了方向。這場風暴原本應該掠過紐約,卻改道向東到達大西洋。星期四早晨,曼哈頓在一片潮濕的迷霧和煤煙中蘇醒。濃霧包圍著島嶼,能見度也縮減到只有一百英尺。一大早,整座城市就處于危險之中。
奇特的大霧給渡船隊、貨運輪船和曼哈頓附近水域的帆船帶來了一場小小的噩夢。沒有清晰視線的指引,船長和水手們在曼哈頓東部水域彈奏出一陣陣令人毛骨悚然的,融合了警鐘、船舶汽笛聲和霧角的混合曲。水面上有很多船,能見度非常低。在這種情形下,一些船只本該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出乎意料的是,這天早晨唯一的碰撞發生在前往皇后區狹窄關口的地方,一艘看不清路的拖船撞上了打撈牡蠣的漁船,但并沒有造成任何人員死亡。幸運的是,這次小碰撞給拖船造成的損害非常小。除了水面上的危險之外,9月26日的早晨和19世紀80年代后期的任何一天都一樣。但是,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至少對美國最富有的人——約翰?洛克菲勒來說,這個早晨很特別。
就像周圍的曼哈頓島民一樣,洛克菲勒是個重復節奏的生物,他工作起來就像一臺機器。習慣性準時,保持著根深蒂固的隱秘性,永遠忍受不了冗長的會議。他明確指出,每周周日不處理任何跟金錢相關的業務,這意味著其他日子,他一直在處理生意上的各類事情。每天早晨上班前,洛克菲勒都會坐在位于紐約西四區第54街離中央公園只有五個街道的客廳里刮胡子。每天晚上,他會在一個黑色筆記本上詳細計算每一筆看得到的支出和收入,以此結束一天的工作。比起洛克菲勒認識的所有朋友,小口袋里的那本臺賬更像是個固定伴侶,每時每刻陪伴著他。在很多不同的日程安排中,9月26日的紀念活動顯得非常特別。這一天是洛克菲勒的“工作日”,他自己的私人假期。對洛克菲勒家族來說,“工作日”有著豐富的含義。9月26日是洛克菲勒第一份有薪工作的周年紀念日。這份工作原是在位于克利夫蘭的翰威特-塔特爾農產品經紀公司里任職簿記員。通常情況下,每年這一天工作之后,洛克菲勒和家人以及一些被邀請的客人們會在一起慶祝一番。簿記員一周的工資是15美元。洛克菲勒書寫工整,15歲的他穩穩地坐在這個職位上。幾十年后,洛克菲勒回憶“工作日”慶祝時,嚴肅而愉悅。對洛克菲勒來說,這一天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原本應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紀念日——生日也顯得黯然失色。“工作日”是一切的開始。這是一條人生分界線,切開了之前發生的一切和之后發生的一切。洛克菲勒回憶說:“我所有的未來,似乎都取決于這一天。”“當我問自己,‘如果我沒有得到這份工作會怎樣’時,常常會發抖。”
到1889年,距首個“工作日”已經有了整整34個年頭。與十幾歲時相比,49歲的洛克菲勒容貌已大為改變。典型的寬闊方臉開始消瘦,誠摯的大眼睛變細,濃密的胡子遮住了少年時丘比特弓狀的上嘴唇;嘴角紅胡須的周邊有了一些皺紋。雖然這些年來洛克菲勒的容貌一直在改變,但是他的很多個人能力卻變得更為出色。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能力是分類記賬,洛克菲勒對此有著如魔鬼般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