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卓越了嗎?
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是什么?依我們看,不是車輪,而是組織: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在一起工作。組織做出的業績可以遠遠任何一個人所能獨立完成的任何業績。每當人們發現越來越好的共同工作的方式后,組織所發揮出來的水平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當我們的組織——無論是私營企業、政府機關、公共機構、慈善組織、社區團體、政黨還是宗教團體——變得更有效率并因此獲益時,這些成果都會轉化成對整體社會有益的東西。各種創新如大規模生產、公共交通、太空旅行、互聯網、人類基因圖譜等都是組織創造的。
確切地說,你手中的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組織集體的結晶:許多同事和朋友們與我們共同工作,來推動管理思維的最新發展。對于科林來說,作為麥肯錫全球組織業務單元的領軍人物,這本書是他的知識積累的結果。對于斯科特來說,本書代表著他長期提倡和實踐管理方法的一種宣言,這些幾乎占據了他職業生涯的全部。
但是,本書不是為我們而是為你而寫。如果你是一位想讓一切變得更好的領導者,本書就是為你而寫。如果你想為你的組織及其利益相關者留下深刻和持久的影響,這本書會幫助你。書中所述的概念和方法對每位在組織中起領導作用的人來說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你是一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一家專業服務公司的管理合伙人,或一個公共部門機構的負責人,或是來自于一個激進組織、一個非政府組織或一個社會企業。
我們希望每位領導者在讀這本書時都能夠獲益匪淺,我們更希望本書所引起的反響持久。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人們改善其管理組織的方式,那么我們也希望在某些方面能夠推動社會本身的進步。我們堅信,未來人類有能力在通過共同努力實現更多的成就方面遠勝于今日的我們。
終極競爭優勢
這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闡述了在實現領導和管理組織方面達到卓越的方法是什么。雖然這方面的著述汗牛充棟,但我們相信,還沒有其他著述會像我們試圖提供的著述這樣,在方法上結合了兩種迥異觀點。第一種觀點是組織卓越的“穩定性平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組織業績可以維持在高水平上;第二種觀點是組織需要一種動態轉變來實現第一種狀態。這種努力有些像當代的物理學家們為了提高對現實本質的研究并加深對它的理解,從而試圖把古典的牛頓物理學與亞原子物理學結合起來。與此相同的是,我們采用組織管理的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方法,目標是對組織基本特征有更充分的認識。
基于這個目的,我們要轉換墨守成規的管理思維方式。接下來,你們將學到在管理課上學不到的東西,至少現在還學不到。我們要傳遞的中心信息是把焦點對準組織健康——就是我們所定義的使你們的組織具有比競爭對手更快地調整、執行和自我更新的能力——這與傳統的關注績效表現的因素同樣重要。就像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的主席威廉·卡思特爾爵士所說,“健康的組織做起事來更快、更好,比不健康的組織更有影響力”。1
在本書中,你會學到:如何激發組織追求獨特業績和健康的強烈愿望;如何評估組織為實現這些愿景所做的準備是否充分;如何制訂出一個有力的計劃,使組織從今天的位置到達明天的目標以及如何讓這個計劃落實到位;你還將學會如何幫助組織逐漸轉變,實現一個能持續改善績效和組織健康的自我更新狀態。簡單地講,這本書就是一部讓組織發揮出最大潛力的工作指南。
與其他的商業類圖書不一樣,本書不建議讀者去研究其他組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并將它們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來。曾經有許多公司分析過通用電氣怎樣將自己的商業模式復制到多種行業,或者西南航空公司怎樣提供低成本的航空旅行,或者麗思卡爾頓是怎樣樹立顧客服務標準的,以及寶潔公司是怎樣保持其品牌的。答案是:太多了。雖然他人身上總是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但那些特定組織優秀的秘訣取決于它們的特殊背景:它的歷史、員工的能力和工作熱情、它的外部環境以及遠大抱負。要創建和保持住自己的獨特方案——一個唯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達到競爭對手們無法復制(或者說復制失敗)的結果,才是我們所說的終極競爭優勢的真諦。
如今,那些改變了全球經濟模式的動力已經削弱甚至摧毀了我們所熟悉的競爭優勢資源。舉例來說,互聯網的驚人發展(每年超過20%)讓無償使用的信息暢通無阻。2信息如此唾手可得,削弱了那些傳統上通過英明決策和優良資產來獲得優勢的公司的競爭力,因為這些優勢可以很快并有效地被復制。21世紀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多地取決于那些很難復制的無形資產,如公司文化和管理者才干。科威特電信公司扎音公司(Zain)的前首席執行官薩德·艾爾·巴拉克說得很明白:“不能再以一個新產品或者一項新業務來獲取競爭優勢了,因為所有的人都會效仿。極高的發展水平和豐富的資源讓復制新產品或者是新業務變得十分容易,但是在這個世界上,要復制一個生態共同體組織卻并非輕而易舉。”3
什么對商業至關重要
如今商業變化的節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在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中表現尚可的公司能在該指數的榜單中保留多久?在1955年,估計是45年;到了1975年,是26年;在2009年,是17年。4照這樣下去,2010年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榜單中的公司有半數在2020年前就會被擠出榜單。
近幾年,很多以前家喻戶曉的公司不僅僅被排除在指數之外,甚至銷聲匿跡了:安然、美國數字設備公司、雷曼兄弟、安達信以及英國的利蘭公司。當今的知名公司有誰會在未來10~20年里也不復存在了呢?
在快速而廣泛的經濟變革中,要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容易。當我們撰寫這本書時,世界似乎正在陷入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具深遠影響的經濟危機。沒有人知道事態的結果會怎樣,但有一個廣泛的共識就是:資本市場、消費者信心和政府政策的持續波動和不可預測將成為“新常態”。查爾斯·達爾文的觀點“優勝劣汰是以犧牲對手為代價的,因為優勝者最能成功地適應他們的環境”也許是變革管理理論中的陳詞濫調,但在商業中這再真實不過。能夠充滿活力地管理一個組織從而讓它可以快速適應環境,是21世紀最重要的競爭優勢來源。
成功不僅僅是要贏得市場和消費者,同時也要贏得有才干的員工。商業的社會角色在發生變化。隨著我們工作時間的增加和社交時間的減少,我們用于同家人、當地社區和宗教機構從事傳統活動的時間也相應地減少了。其結果是,我們的價值和認同感更多地衍生于我們的工作場所(我們的工作)和市場(我們所要的產品和服務)。
這樣,工作就占據了我們生活的中心位置。但是我們期望從中得到什么呢?為了找出答案,我們調查了來自前200家優秀組織中的5 000多位高管,問卷的問題是哪些基本因素可以決定你加入、留下或者離開一個組織。被選擇最多的選項中包括“自由和自主”和“激發挑戰性”,一半以上的受訪者選擇了這兩個選項;1/4的受訪者選擇了“高的總體報酬”;被選擇最少的選項是“職業穩定”(8%的選擇)和“合理的節奏和較小的壓力”(1%的選擇)。
這個信息告訴我們,有才干的員工不會滿足于只是為了完成季度業績目標而處在無關緊要的位置,他們要的是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工作場所里感受到被授權去做出有意義的、積極的變革。就像英國皇家郵政的前首席執行官亞當·克洛茲爾說的:“人們在尋求歸屬感、成就感。畢業生們總是問這些問題,我屬于這里嗎?我在這里有未來嗎?你們有什么樣的培訓?你們為社區做了些什么?”5另一位首席執行官,巴西伊塔島聯合銀行的羅伯特·塞圖貝也深有同感:“有才干的人來這里不只是完成任務,他們想貢獻他們的想法,自由地討論,專業地成長,為公司的未來作貢獻。”6
可是,我們在為這些人創造有意義的工作環境方面做得夠好嗎?答案不幸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們的表現越來越糟糕。以美國工作滿意度調查為例。在1987年,61%的員工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滿意,到2000年,滿意度降到51%,到2009年又跌到45%。7這個趨勢涵蓋了所有年齡和收入階層的人。
滿意度降低是一方面,也許我們至少還有更好的工作效率?事實上也沒有:在1995~2009年間,美國商業產出的增長低于自1950年以來的任何一個15年周期8。而大多數發達市場經濟體都表現出同一趨勢。
當我們的經濟出現衰退時,能夠鼓勵員工并幫助他們提高效率的領導和管理組織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益普索市場調研公司對100位來自英國前500家最大公司的董事會成員的調查顯示,“吸引、激勵和留住最好的員工”是商業中頭等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超過改善工作效率和正確的經營戰略。9
什么對社會至關重要
如果把我們的目光放得更遠,越過消費者和人才市場而放眼整個社會,會發現組織卓越從未如此重要。舉例來說,在政治活動中,承諾進行變革的領導者吸引了更多公眾的參與。這種參與不是因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而是因為人們越來越認同,現有的健康保險、教育、經濟調控、外交關系等方面的解決方案已經不再適用。
在美國,奧巴馬曾因為承諾對整個政治體制進行大規模改革而成功當選總統;在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對公共領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改造;在英國,領導者也在推動一系列的改革來改變公共部門的工作方式,讓各部門和中央政府之間形成一個新的服務契約,下放決策權力并且通過廣泛的努力來改善其執政能力;10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提出了新的計劃,旨在讓政府更有效和更負責任。這些只是在各國政府中發生的許多整體改革的一部分。
除了政治領域,非政府和非營利組織也在持續應對跨越國境層面的挑戰,如保護環境及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腐敗和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
就整個世界來說,至少有五個因素在推動廣泛的改革:①主要經濟增長歷史性地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②成熟經濟體面臨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去提高生產力來維持生活水準;③通信和貿易的網絡發展到無法想象的、史無前例的復雜;④在經濟增長和環境可持續中保持平衡所帶來的挑戰變得越來越緊迫;⑤國家在市場調控和經濟發展方面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這些因素在未來幾十年里會持續發揮影響。
回應這些挑戰的方式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組織的卓越會有助于我們的這些努力嗎?成功的概率是多少?不成功的后果是什么?社會成本是多少?又由誰來承擔呢?
失去卓越
近30年前,麥肯錫的湯姆·彼得斯和羅伯特·沃特曼出版了《追求卓越》一書,這本書后來成為最暢銷和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