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作為英國殖民地副大臣前往東非進行考察,旅程中大型狩獵觀光活動與官方會晤交替進行,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本書絕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游記,其中不乏對非洲風土人情的描述,但更為重要的是,丘吉爾在其中穿插了他對于非洲政府治理和經濟發展的看法,指出挖掘東非發展潛力的*方式是發展鐵路系統。此外,本書也為讀者了解當時英國與非洲殖民地的關系打開了一個窗口。此次出版保留了1908年英國首版的3幅地圖及59幅照片,爭取*程度地為讀者還原出丘吉爾所描述的那個神奇的非洲世界。
◆ 英國前首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世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的丘吉爾關于非洲的經典之作
◆ 收錄1908版珍貴的3幅地圖及59幅照片
◆ 自1908年首版以來多次再版,被譯為多國文字,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中文版首次面世
就搜集信息這個方面而言,旅行具有的種種優勢,可能常常都被人們高估了。人們已經撰述了許多的著作,已經記錄下每一個國家的諸多情況,連那些最為偏遠的國家也不例外;因此,審慎而持續地研究一下現有的資料,無疑就會讓讀者獲得幾近充實的知識,連身都不用起呢。但是,對于形成自己的觀點、對于促進并保持思想活躍、對于識別色彩和比例而言,旅行的收獲,尤其是徒步旅行的收獲,卻是無價的。正是出于此種考慮,為了確保自己擁有這些收獲,去年我才進行了本書所述的這場漫游。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成功地得到了這些收獲;而即便是得到了這些收獲,它們是不是可以傳達給讀者,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我是用一種公允的眼光,來看待本書中所記述的這些內容的。
它們主要都是我在烏干達度過的那一個個漫長而炎熱的午后所寫,也就是待當天的行程完成之后寫下來的。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已經在《海濱雜志》上刊登過了;而本書中增添的內容,則屬于讓整個故事完整起來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這些增添的內容,完整而連貫地記述了這場對我而言非常愉快、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旅程中較為輕松的一面;我希望,它們可以激發并強化英國人民對本國近期在非洲東北部獲得的這些神奇領土的興趣,因此我才用一種相互關聯的形式來進行敘述,以饗公眾。
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
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出身于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勛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后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丘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從1929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歐陽瑾,男,1972年生于湖南,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熱愛并多年從事翻譯工作,已單獨翻譯或者與人合譯了多部作品,出版了《重壓下的優雅海明威中短篇小說精選》《瓦爾登湖》《正向思考力》《有限伙伴:二十一世紀美俄關系新常態》《強勢》等譯著,且有多部譯作正在出版中。
目 錄
第一章 烏干達鐵路1
第二章 近探肯尼亞山23
第三章 東非高原53
第四章 大湖覽勝73
第五章 烏干達王國97
第六章 坎帕拉之行117
第七章 徒步之旅145
第八章 默奇森瀑布169
第九章 河馬營191
第十章 順白尼羅河而下217
第十一章 維多利亞艾伯特鐵路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