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且特別強調了“工匠精神”對我們這個新時代的重要性。全書分為七章,全面介紹了工匠精神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造業是國之根本,要以“工匠精神”謀創新求轉型,練好內功,把實業做實、把產品做專、把質量做精、把品牌做強;工匠精神是中國制造要補的“精神之鈣”;讓工匠精神回歸,塑造工匠精神推動中國制造升級。書中對古今、中外的工匠精神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使之更加豐滿和具有時代感,無疑是對“工匠精神”的延伸和深入,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中國制造2025新的輔助材料。
引 言
章 我國工匠精神起源
節 工匠文化之源
第二節 工匠文化之行
第三節 工匠文化烙印
第二章 世界工業強國“工匠精神”
節 日 本:“職業皆佛行”
第二節 德 國:對質量近乎宗教般狂熱
第三節 美 國:發揚光大的“職業精神”
第四節 意大利:高度尊重人和物
第三章 中國制造之“工匠精神”
節 中國制造“工匠”代表
第二節 當代工匠精神企業典范
第三節 培育工匠精神面臨的挑戰
第四章 建設制造強國需要工匠精神
節 制造大國轉型迫在眉睫
第二節 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人
第三節 工匠精神的時代新價值
第五章 品質革命塑造中國制造新形象
節 “中國制造”的形象危機
第二節 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節 以精益求精的匠心重塑中國制造新形象
第六章 “工匠精神”與創新創業
節 創新發展是國運所系
第二節 創新是工匠精神不懈的追求
第三節 “互聯網+”與工匠精神
第七章 “工匠精神”回歸
節 “工匠精神”的個人回歸
第二節 “工匠精神”的企業回歸
第三節 “工匠精神”的文化回歸
附 錄
重要講話精神摘錄
2016年“兩會”期間,最引人關注和熱議的詞匯莫過于“工匠精神”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之后,“工匠精神”一詞就迅速占領了各類媒體的重要版面。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為什么“培育工匠精神”會出現在國家政府層面文件之中,從而正式上升為國家意志?
德國:對質量近乎宗教般狂熱
一、工匠精神——成就德國百年企業的鑰匙
時移勢易,工業化取代了小作坊,但“匠人”的基本精神沒有變。
二、珍視“身后名”,不貪“眼前利”
人們常常用“嚴謹”“認真”等字眼形容德國人,這種性格塑造了德國特色的制造業和家族企業。“專注”是其“理性嚴謹”民族性格的行為方式。德國制造業者,“小事大作,小企大業”,不求規模大,但求實力強。
三、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培養
作為一個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德國必須依靠人力勞動來實現發展。德國前總統赫爾佐克曾說,“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師。”雖是極而言之,但也道出了高技能人才對德國實體經濟的特殊重要性。因此,從戰略層面,德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雙元職業教育體系。
當代工匠精神企業典范
一、工匠精神助推華為成為手機行業的領軍者
整潔干凈的華為生產車間,參觀者也必須穿戴專用工作服方可入內
2016年3月,華為獲得國內質量領域的最高政府榮譽——“中國質量獎”制造領域名。華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為所以能夠摘取這項桂冠,是華為長期堅持以“質量為生命”的結果。
關于“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誤解
工匠只是“器”嗎?我們缺乏主動做事、自我驅動的精神;我們缺乏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的耐心;我們缺乏追求卓越、做出精品的長遠愿景。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究竟去哪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