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與青少年違法犯罪》旨在探索網絡科學與犯罪學、刑法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問題。對于網絡游戲引起違法犯罪的類型化、犯罪原因的多元理論、網絡犯罪的界定與相關罪名的完善、少年幫教與少年司法制度等,都期待實現理論探求甚至有所突破。
前言
第一章 網絡游戲的歷史發展與社會影響
一、網絡游戲發展與類型分析
(一)網絡游戲的歷史與現狀
(二)網絡游戲的類型:以游戲內容為標準
1.角色扮演類
2.策略經營類
3.運動休閑類
4.射擊游戲類
二、網絡游戲的社會影響
(一)積極方面的影響
1.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
2.促進文化發展
3.電子游戲走進教學
4.促進電子競技運動的發展
(二)消極方面的影響
1.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
2.導致青少年猝死、自殺
3.激化家庭矛盾
4.引發網絡成癮
5.誤入消費陷阱
第二章 網絡游戲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征和類型
一、網游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征
(一)行為人多為男性青少年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二)行為人年齡呈現減小趨勢
(三)青少年對網游依賴程度高
(四)犯罪行為具有多發性
(五)案件多發生在網吧
(六)案件多為侵財犯罪和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犯罪
二、網游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類型
(一)刑法學與犯罪學中的犯罪類型
(二)刑法學角度的分類:以侵害法益為根據
1.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利犯罪
2.侵害財產權犯罪
3.性違法犯罪
4.其他犯罪
(三)犯罪學角度的分類:以犯罪動機為根據
1.尋求刺激
2.效仿游戲里的情景不能自拔
3.物質欲望
4.一時沖動
第三章 網絡游戲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
一、網絡游戲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概述
二、網絡游戲影響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學基礎
(一)現有研究的癥結:缺少犯罪學理論作支撐
(二)網絡游戲與網吧確有原罪性:犯罪場理論
(三)青少年犯罪發生的原因:社會控制理論
三、原罪性何來——為什么會有網絡游戲犯罪場
(一)為了迎合以青少年為主的客戶群
(二)網絡游戲的經營模式以代理為主、自主研發為輔
四、青少年的弱自我控制與被削弱的社會控制
(一)青少年的弱自我控制
1.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導致了自我控制能力弱化
2.高仿真性混淆了青少年對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認識
3.網絡游戲亞文化進一步弱化行為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網絡游戲使得社會控制能力變弱
1.玩家與社會聯系的弱化或斷裂
2.政府監管的缺位
3.網絡監管技術不足
五、網絡游戲犯罪場在弱社會控制力下的青少年之間互相影響
(一)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易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1.青少年獨特的性格特征增加犯罪可能性
2.特殊群體的存在增加青少年犯罪率
3.家庭不良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4.學校對青少年成長施加壓力
(二)青少年與網絡環境的相互作用問題
1.網絡消極因素為青少年提供負面社會暗示
2.網絡不良信息為青少年提供模仿犯罪的范本
3.網絡游戲客觀上誘使青少年潛意識地選擇消極價值取向
(三)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初涉網絡游戲后對于游戲規則的初步認識
2.熟悉網絡游戲后逐漸開始對其鉆研并逐步融入網絡世界
3.在對網絡游戲的鉆研和融入達到一定程度后表現出一種沉迷
4.深度沉迷網絡游戲后拒絕進入現實世界
5.完全融入網絡游戲的世界后混淆了現實與網絡的規則
第四章 建立多元社會綜合立體防護機制
一、建立多元社會綜合立體防護機制概述
二、超前預防:構筑第一道防線
(一)凈化網絡法治環境
1.國外凈化網絡法治環境的主要做法
2.加強我國政府層面對網絡(游戲)市場的規范管理
(二)加強網吧治理與強化網游企業的社會責任
1.加強網吧的行業治理
2.強化網游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發揮學校的預防作用
1.從道德和法律角度進行網絡防沉迷教育
2.豐富課余生活及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
三、臨界預防:拯救越軌青少年
(一)重視無業青少年以及不良青少年犯罪預防
(二)家庭教育和管理預防
(三)建立社區警務
四、再犯預防:幫助罪錯青少年回歸社會
(一)將社會服務令納入社區矯正制度
(二)強化家長職責
(三)建立青少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
五、網癮的戒除
(一)正確認識網癮
(二)加強對網癮治療機構監管
(三)給予家庭溫暖
(四)完善網絡防沉迷系統
第五章 健全網絡游戲監管和完善網絡游戲立法
一、加強網絡游戲執法監督和管理
(一)網絡游戲行業的管理現狀
(二)網絡游戲的執法主體
(三)完善監督機制
二、建設和完善網絡游戲分級制度
(一)國外網絡分級制度評述
(二)我國網絡分級的現狀
(三)網絡游戲分級制度的爭論與建構
三、健全完善網絡與網絡游戲法律制度
(一)國外網絡立法對青少年的保護與借鑒
(二)通過行政立法建設我國網絡游戲基本法律制度
(三)立法建議
1.網絡基本法的制定及現有法律法規的完善
2.關于制定防治網絡成癮的法律法規問題
3.完善網絡犯罪的罪名體系
附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