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創立與發展,最初既是中國社會現代轉型、學術現代轉型的一個結果,同時也可說是這一轉型的一種動因。1920年代,唐鉞的《修辭格》不僅在漢語學界確立了“修辭格”研究的范式,更顯示了以科學方法探索修辭問題;而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更是不僅努力建構修辭學的理論模型,而且“運用修辭學理論為當時的新文藝運動盡一臂之力”(陳望道語),也就是以修辭學的視角直接回應白話文運動的發展,促進社會思想的解放?墒牵袊揶o學這一學術基因在后來的發展中未得到充分的接續傳承,有時甚至被遮蔽,以致于修辭學研究本身隨之也不斷地被社會邊緣化。如何發揚前輩修辭學人的創新精神和社會關懷意識,如何使中國的修辭學適應時代要求,為推動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思考的深刻問題。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學:理論、方法與案例》是中國修辭學界一部“國家與機構形象修辭學“的專著,是“國家話語生態研究叢書”之一種;它創造性地提出了“新言語行為分析”的模型,“國家與機構形象修辭學“的問題,“實驗修辭學”、“案例庫修辭學”等方法。這部書的出版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不但標志了中國百年修辭學研究的重大轉向。
胡范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導!度A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前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總編委會編委,復旦大學《當代修辭學》編委會主任,《中國修辭》年刊編委會主任;上海市語文學會會長、上海高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行為法學會法律語言研究會副會長;新疆中亞漢語國際教育研究基地、浙江政務新媒體研究院等機構學術委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新疆師大、新疆財大等?妥淌;華東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點創辦者之一。
多年來,一直全力推動中國修辭學和語用學研究新領域、新問題、新方法的研究,創造性地構建了“新言語行為分析”的理論模型,提出整合修辭學與語用學,以新“言語行為”范疇為核心概念并邏輯展開、有效分析語言生活實際問題;并率先提出了“國家與機構形象修辭學”“實驗修辭學”“案例庫修辭學“等一系列新的理論命題。發表論著200余篇部。
修辭學研究的重大轉向和修辭學人社會責任的重新覺醒———序《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學:理論、問題、案例》/ 陳光磊
第一章 國家和機構形象的傳播與當代修辭研究的轉向
第一節 幽默語言、謊言、法律語言、機構形象修辭、實驗修辭學等研究的邏輯起點 ———基于“新言語行為分析”的思考
第二節 作為修辭問題的國家形象傳播
第三節 第三節 言者身份與修辭力量:國家形象修辭分析中的一個問題
第四節 “海量接受”下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研究的方法設計———兼論構建“機構形象修辭學”和“實驗修辭學”的可能
第五節 “案例庫修辭學”: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研究的一種進路———兼論“面向中亞的跨文化交際案例庫”設計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與突發危機管理
第一節 突發危機管理的一個語用學分析———兼論語言學的研究視界
第二節 實話如何實說:突發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中的政府信息發布———危機管理的語用分析之二
第三章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與場域話語研究
第一節 中國法律言語行為研究的若干問題
第二節 指稱、事實、觀念———看守所在押者身份稱謂的社會認知語言學分析
第三節 新聞語言客觀性問題的言語行為分析
第四節 1972—1975時的社會批判:《管錐編》與撰述語境的互文性分析
第四章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與語言政策研究
第一節 漢語國際教育的根本目標與核心理念
———基于“情感地緣政治”和“國際理解教育”的重新分析
第二節 全球治理視域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及孔子學院建設:問題、因由與對策
第三節 語言權利的要義:“保護”還是“平衡”
第五章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與語言景觀設置
第一節 中國戶外標語口號研究的問題、目標與方法
第二節 “背包隨便放,賊眼滴溜溜”———評戶外公益性廣告的語用預設
第六章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與話語風格建構
第一節 語言幽默的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
第二節 真實陳述?虛假陳述?事實所指
第三節 虛假陳述與真實陳述的糅合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