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基因組學/中華民族基因組多態現象研究》綜合運用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等多方面知識與方法,闡明和理解大量的基因組數據、信息所包含的法醫學意義,并應用于解決法醫學研究和司法鑒定相關的各種問題。法醫基因組學研究使得法醫DNA分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獲得廣泛的應用,并推動人類遺傳學、生物醫學、動物學、考古學等其他學科的進步。在實際案例中,法醫基因組學不僅可以用DNA遺傳標記開展個體識別和親權鑒定,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全基因組數據。比如lobSTR分析技術,它能夠剖析全基因組STRs,為個體識別和個體醫療開辟了新的途徑,還能為生物群體進化、重塑生物群體的演繹歷史,以及認識人類健康與疾病提供新的視角。
第1章 法醫基因組學概論
1.1 法醫基因組學歷史及任務
1.1.1 法醫基因組學大事記
1.1.2 法醫基因組學主要任務和內容
1.1.3 DNA證據的法律倫理
1.2 法醫DNA理論與分型
1.2.1 DNA遺傳標記
1.2.2 DNA分型
1.2 13DNA遺傳標記的突變
1.3 DNA親權鑒定
1.3.1 父、母、子親緣認定
1.3.2 一同胞親緣認定
1.3.3 隔代或者旁系親緣認定
1.3.4 親權鑒定的結論與引用
1.4 大災難受害者身源確認
1.4.1 海嘯無名尸的個體識別
1.4.2 “9·11”遇難者個體識別
1.5 標準群體數據庫與法醫DNA數據庫
1.5.1 正常對照標準群體數據
1.5.2 法醫DNA數據庫
第2章 人類基因多態性現象
2.1 人類基因組的結構與變異
2.1.1 基因組的結構
2.1.2 個人基因組測序
2.1.3 人類核基因組繪圖
2.1.4 核基因組變異
2.1.5 線粒體基因組
2.1.6 表觀遺傳學
2.2 人類基因組計劃
2.2.1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背景和意義
2.2.2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策略與方法
2.2.3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結果與注釋
2.2.4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示
2.3 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
2.3.1 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的理論、歷史與意義
2.3.2 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與單體型圖計劃的關系
2.3.3 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的樣本來源與代表性
2.3.4 國際人類基因組多樣性計劃基因組遺傳標記的選擇
2.3.5 基因組遺傳標記的分析方法
2.3.6 群體基因組多態性數據遺傳分類注釋
第3章 線粒體基因組多態性
3.1 線粒體基因組概述
3.1.1 線粒體和mtDNA的發現
3.1.2 線粒體DNA的功能
3.1.3 線粒體基因組
3.1.4 法醫遺傳標記線粒體基因組DNA
3.2 線粒體DNA多態性
3.2.1 線粒體DNA的酶切多態性
3.2.2 線粒體DNA的SNP多態性
3.2.3 線粒體DNA單倍群
3.3 線粒體DNA的命名
3.3.1 命名原則
3.3.2 線粒體DNA法醫基因組學結果的解釋
3.4 線粒體DNA分析技術
3.4.1 人類線粒體全基因組DNA分析
3.4.2 人類線粒體基因組DNA高變區分析
3.4.3 人類線粒體全基因組多聚C位點分析
……
第4章 法醫基因組學理論
第5章 法醫基因組分型技術
第6章 遺傳標記數據的統計分析
第7章 群體DNA數據庫
第8章 個人識別
第9章 親權鑒定
第10章 動植物司法鑒定概述
第11章 新一代法醫基因組分型
第12章 DNA證據的司法解釋
附錄 民族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頻率
英文縮略詞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