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編寫原則是經典性和新穎性結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普及性和研究性結合。所選篇目皆為中國古代至當代的文史哲作品中的名篇,注釋詳盡,分析透徹。
本教材是高等院校非漢語言專業本科生公共課“大學語文”的教材,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教材的編寫原則是:經典性和新穎性結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普及性和研究性結合。所選篇目皆為中國古代至當代的文史哲作品中的名篇,注釋詳盡,分析透徹
蘭州交通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文學與古代文論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在《南京師大學報》、《西北師大學報》、《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30馀篇
前言
一、往圣哲思(經典類)
概述
1.《論語》(選錄)
2.《周易.系辭傳》(節錄)
3.《禮記》
《禮運》(節錄)
《禮器》(節錄)
《學記》(節錄)
《大學》(節錄)
4.《老子》(選錄)
二、史存千秋(史傳及傳記類)
概述
1.《鞌之戰》《左傳.成公二年》
2.《垓下之圍》司馬遷
3.《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4. 《方山子傳》蘇 軾
5.《資治通鑒.赤壁之戰》司馬光
6.《譚嗣同傳》(節錄)梁啟超
7.《范愛農》魯 迅
8.《留德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季羨林
9.《丙午丁未年紀事.風狂雨驟》楊 絳
10.《一百個人的十年.拾紙救夫》馮驥才
三、立言不朽(論說類)
概述
1.《孟子》
湯放桀章
桀紂之失天下章
民為貴章
2.《莊子》
養生主
秋水
3.《過秦論》賈 誼
4.《文心雕龍.物色》劉 勰
5.《原毀》韓 愈
6.《朋黨論》歐陽修
7.《原君》黃宗羲
8.《談交友》朱光潛
9.《快樂》梁實秋
10.《切不可巴望"好皇帝"》邵燕祥
附:《不能否定好皇帝》
四、鴻雁留痕(書牘類)
概述
1.《諫逐客書》李 斯
2.《與吳質書》曹 丕
3.《與陳伯之書》丘 遲
4.《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5.《致四弟》曾國藩
6.《與妻書》林覺民
7.《致宋振庭》夏 衍
附:宋振庭的信
8.《致巴金》蕭 乾
9.《幸福的秘訣--給女兒的信》杰婓遜
五、死生契闊(祭吊類)
概述
1.《左傳.哀公十六年》
2.《哀二世賦》司馬相如
3.《吊古戰場文》李 華
4.《祭十二郎文》韓 愈
5.《祭石曼卿文》歐陽修
6.《哀鹽船文》汪 中
7.《給亡婦》朱自清
8.《悼喬治桑》雨 果
9.《致兒子汝勒》法布爾
六、江山如畫(雜記類)
概述
1.《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楊衒之
2.《畫記》韓 愈
3.《記承天寺夜游》蘇 軾
4.《項脊軒志》歸有光
5.《甘肅秦長城遺跡》顧頡剛
6.《餃子》梁實秋
7.《葡萄月令》汪曾祺
七、騷雅遺韻(詩詞類)
概述
1.《九歌.湘夫人》屈 原
附:湘君
2.《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無名氏
3.《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4.《輞川閑居贈裴秀才》王 維
5.李白詩三首
夜泊牛渚懷古
將進酒
夢游天姥吟留別
6.杜甫詩五首
贈衛八處士
月夜憶舍弟
登樓
宿府
江漢
7.《烏夜啼》"桃花落了春紅"李 煜
8.《雨霖鈴》"寒蟬凄切"柳 永
9.《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蘇 軾
10.《雙調.夜行船.秋思》馬致遠
11.《金縷曲》二首顧貞觀
12.《再別康橋》徐志摩
13.《姊歸祭屈原》余光中
14.《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 婷
15.《面向大海,春暖花開》海 子
八、百態人生(戲曲及小說類)
概述
1.《牡丹亭.驚夢》湯顯祖
2.《嬰寧》蒲松齡
3.《孔乙己》魯 迅
4.《斷魂槍》老 舍
5.《"漏斗戶"主》高曉聲
6.《關于添購一把鐵水壺的報告》許世杰
九、桃紅李白(雜文類)
概述
1.《風賦》宋 玉
2.《恨賦》江 淹
3.《送孟東野序》韓 愈
4.《陋室銘》劉禹錫
5.《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魯 迅
6.《說真話》巴金
7.《〈干校六記〉小引》錢鐘書
8.《續說園》陳從周
9.《合歡樹》史鐵生
10.《幸福》龍應臺
11.《村子》梭 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