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圍繞前沿的環境公益訴訟、環境侵權、地下水保護、核安全許可制度、大氣污染、碳排放權、礦山治理等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問題展開研究,探討法律問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和辦法,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出謀劃策。
第一篇理論研討
基于能源結構調整的能源稅收法律制度研究 黃錫生 張真源 /
淺析生態環境善治 李岸曰 丁霖 /
環境法律的形式理性困境與脫困 杜寅 /
海洋環境資源案件的審前程序研究——結合2016年的幾部司法解釋展開 梅宏 /
核安全許可制度中的技術審查時限問題研究——以我國核安全法草案中的技術審查條款為例 耿保江 /
可持續發展的反思:以經濟社會學為視角 寧偉 /
第二篇生態環境法制
再論環境侵權事實 林瀟瀟 /
略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體系定位與完善路徑 程多威 /
論生態環境損害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王甜 /
論我國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法律定位 李博 /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效性研究 談珊 /
物權視角下林權的定性與權利內容界定 方超立 /
論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中的保證金制度 鄭小雨 /
論第三方治理企業在環境行政處罰中的主體地位 奚望 /
霧霾治理視角下常態化機動車限行措施的正當性研究——兼談國家的環境保護義務 姚麗靜 /
論我國污染場地治理責任主體的認定 董芳 /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模式研究 申少花 /
第三篇國際視野
REDD+機制和國際組織 荊珍 /
港口國監督視角內的船舶壓載水環境風險法律監管 杜萱 李志文 /
法國地下水保護法制研究 裴一林 /
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中的環境條款研究 吳喜梅 趙智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