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上海社會科學院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團隊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是關于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第三部研究報告。
全書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問題,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為導向,圍繞政府管理制度框架、科技與經濟融合、國際創新合作模式、人才發展、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張江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八大議題,堅持問題導向與對策導向,針對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各個相關領域面臨的瓶頸問題和短板問題,在借鑒國際、國內經驗的基礎上,給出多角度分析報告。
本書就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作出具體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體制機制變革和創新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政策措施,對上海進一步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城市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是上海社會科學院科創中心建設研究團隊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我們從2014年就開始組建團隊,圍繞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簡稱科創)中心這一國家戰略,選擇總體戰略與對策、人才戰略、體制機制創新、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等課題開展系列研究。其中,總體戰略與對策研究是上海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與學術活動中心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并于2015年正式出版。人才戰略研究成果也于2015年正式出版。
本書是我們研究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第三部研究報告,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問題,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為導向,圍繞政府管理制度框架、科技與經濟融合、國際創新合作模式、人才發展、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張江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八大議題,堅持問題導向與對策導向,針對科創中心建設各個相關領域面臨的瓶頸問題和短板問題,在借鑒國際、國內經驗的基礎上,給出多角度分析報告。
在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方面,基于時代背景和創新規律兩方面,明晰政府在科創體系建設中的角色定位,提出科創體系組織、政策工具運用和項目管理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通過分析,提出完善創新生態等四點政策建議。
在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方面,通過對上海在科技創新于經濟發展上的作用分析,歸納出重大基礎研發能力不足、科技創新支持力較弱、集群缺乏龍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力不強、基礎性環境較差五個方面問題,分析得出存在思想觀念老化、創新鏈阻斷、資源配置服務不完善、環境建設不足四個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八點政策建議。
在推進更高層次國際創新合作的有效模式方面,回顧了上海國際創新合作現狀,通過對照發達國家國際創新合作經驗,發現上海在有效性和高端化兩方面存在八個突出問題,最后提出加強政府作用、鼓勵科技企業海外戰略、深化創新開放體制、打造國際創新產業鏈和全球高端創新合作平臺四點政策建議。
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關鍵在人才及人才體制機制創新。調動人才的創新創造積極性,需要寬松的環境、激勵的機制和有效的保障保護。只有在寬松、自主、有序的人才環境下,在崇尚自主創新、鼓勵價值實現的社會氛圍下,在尊重用人主體和人才個體自主選擇的制度條件下,才能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真正營造出充滿活力的創新社會。所以要堅持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的改革總基調。
深化上海科研院所體制機制分類改革部分,通過分析改革的背景和現狀,提出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的目標、內涵、思路和戰略部署,針對上海四類科研院所,分別提出改革內容,最后提出深化在滬科研院所分類改革頂層設計、財政和人事三個方面的體制機制保障。
如何構建市場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任務。報告提出,當前上海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存在四個方面的體制機制問題,即主體行政化、科研人員考核問題、國有企業科研經費管理問題、政府科技管理問題,選擇德國產學研的成功案例,提出上海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四條對策建議。
激發上海中小科技企業創新活力同樣面臨體制機制的障礙,本書從中小科技企業科創資金投入、科創服務、創新人才、政府科技資源與信息四個方面著手分析,借鑒世界最具創新力的北歐國家芬蘭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經驗,對上海中小科技企業上述四個方面分別提出了八條建議。
最后一部分聚焦張江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就張江如何加快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制度機制創新進行分析。報告從體制機制改革出發,提出應從保障資源供給、成果轉移轉化方面作出努力,通過供給側改革的制度創新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和動力,包括三個機制三個待遇三個激勵,試點離岸創業、財稅聯動、科技金融機制、新型研發組織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
王振,1963年10月生。1998年畢業于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部農林經濟學系,獲博士學位。2001年于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信息研究所所長、一帶一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絲路信息網負責人、長江經濟網負責人。研究員、產業經濟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長三角及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人才戰略與政策、中小企業問題研究。《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報告》主編、《長江經濟帶藍皮書》主編、上海市城市規劃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人才研究會副會長。第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五屆上海市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獲得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上海市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
序章 突破體制機制瓶頸,邁向全球科創中心/趙付春、王振
第一節 健全符合創新規律的科創中心體制機制框架
第二節 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
第三節 推動更高層次國際創新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
第四節 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體制機制
第五節 深化上海科研院所體制機制分類改革
第六節 構建市場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
第七節 聚焦上海中小科技企業活力激發的體制機制建設
第八節 發揮張江的體制機制創新實踐優勢
第一章 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政府管理制度研究/趙付春
第一節 時代背景和創新規律
第二節 政府角色分析
第三節 現存問題
第四節 基本現狀分析
第五節 政策建議
第二章 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研究/劉亮
第一節 現狀分析
第二節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三節 對策建議
第三章 推進更高層次國際創新合作的有效模式及其機制研究/沈桂龍
第一節 上海國際創新合作的方式與效果
第二節 國際經驗
第三節 現存主要問題
第四節 推進舉措
第四章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體制機制與政策研究/王振
第一節 上海建設科創中心面臨的人才挑戰與短板
第二節 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的總體思路
第三節 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與政策創新的舉措
第五章 深化科研院所體制機制分類改革研究/湯蘊懿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現狀分析
第三節 分類改革的目標、原則、分類和定位
第四節 分類改革內容
第五節 深化體制機制保障
第六章 構建市場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胡雯
第一節 上海產學研協同創新中的體制機制問題
第二節 國外經驗借鑒: 德國創新網絡計劃
第三節 對策建議
第七章 激發上海中小科技企業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研究/顧潔
第一節 現存問題
第二節 上海中小科技企業創新活力缺乏、創新能力成長性不足的體制機制原因
第三節 國際經驗: 芬蘭的創新體系
第四節 對策建議
第八章 建設張江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體制機制研究/陳煒
第一節 把握機遇,創造新模式
第二節 精耕細作,促改革措施落地
第三節 創新機制,激發內生活力
第四節 優化環境,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