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教材是根據五年制高職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在“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指導下,在五專物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基礎上,總結了教學實踐中的改革成果和經驗而編寫的。本套教材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主要包括力學和熱學知識,由七章內容組成: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功和能、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分子動理論和能量守恒、氣體的性質,還有七個力學實驗。下冊以電磁學知識為主,以光學、原子和原子核知識為輔,主要包括七章內容:靜電場、恒定電流、磁場、電磁感應、交流電、光現象及其應用、原子和原子核,還
李巧玲,中北大學理化學院,化學系主任,教授,主要教學經歷:
自1986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基礎化學的教學工作,主講了本科生的《無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分析化學》課程,主講了碩士研究生的《無機化學中的近代物理方法》、《固體化學及應用》、《聚合物阻燃理論》,博士研究生的《現代儀器分析》、《現代化學基礎》等多門本科及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負責主講的《無機化學》課程, 2005年被評為山西省精品課程。主持的教學改革項目, 2008年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主要科學研究、實踐經歷:
目前主持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留學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留學基金、山西省攻關項目、兵器工業創新基金等項目多項。在高效阻燃材料的合成化學和納米功能材料的軟化學制備的研究領域已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8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2項,獲國際先進水平的省部級鑒定5項。2005年被評為山西省**青年學術帶頭人。2007年獲第五屆山西省青年科技獎,青年科研專家稱號。2010年入選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目前培養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4名。是中北大學化學學科的帶頭人。
現任化學系主任,《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中北大學學報》、《新技術新工藝》編委,國家自然基金同行評議專家。
第1章緒論1
1.1學生實驗守則1
1.2大學化學實驗課程的目的2
1.3大學化學實驗課程的要求2
1.3.1實驗前的預習2
1.3.2學習方法2
1.3.3實驗過程與記錄3
1.3.4實驗報告3
第2章化學實驗室基本知識7
2.1實驗室安全知識7
2.1.1實驗室安全規則7
2.1.2消防知識8
2.1.3三廢處理8
2.2實驗室常用玻璃儀器9
2.3試劑規格與存放12
2.3.1化學試劑的規格12
2.3.2取用試劑時的注意事項12
2.3.3化學試劑的存放13
2.4試紙與濾紙13
2.4.1用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13
2.4.2用試紙檢驗氣體14
2.4.3濾紙14
2.5實驗室常用溶劑——純水15
2.5.1蒸餾水15
2.5.2電滲析水15
2.5.3去離子水15
2.6儀器的洗滌與干燥16
2.6.1玻璃儀器的洗滌16
2.6.2儀器的干燥19
2.6.3干燥器的使用19
2.7試劑的配制和取用20
2.7.1固體試劑的取用20
2.7.2液體試劑的取用20
2.7.3試劑的配制21
2.8加熱與冷卻21
2.8.1加熱裝置21
2.8.2加熱操作22
2.8.3冷卻方法23
2.9稱量儀器及其使用24
2.9.1臺式天平24
2.9.2分析天平24
2.9.3電子天平32
2.9.4稱量方法34
2.10常見儀器的用法35
2.10.1721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35
2.10.2酸度計的使用36
2.10.3電導率儀的使用42
2.10.4比重計的使用44
2.11化學實驗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44
2.11.1誤差44
2.11.2數據記錄、有效數字及其運算法則46
第3章無機化學實驗(基礎訓練)部分50
3.1無機化合物的提純和制備的基本操作50
3.1.1蒸發(濃縮)、結晶和固體干燥50
3.1.2過濾操作51
3.2基礎實驗52
實驗一儀器的熟悉、洗滌和干燥52
實驗二簡單玻璃工操作53
實驗三氯化鈉的提純54
實驗四二氧化碳摩爾質量的測定56
實驗五摩爾氣體常數的測定57
實驗六硫代硫酸鈉的制備60
實驗七硫酸亞鐵銨的制備61
實驗八弱電解質的離解平衡63
實驗九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質66
實驗十配合物的制備及其組成和配離子分裂能的測定68
實驗十一沉淀反應71
實驗十二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73
實驗十三明礬的制備75
實驗十四主族元素(一)——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76
實驗十五主族元素(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79
實驗十六副族元素(一)——d區元素82
實驗十七副族元素(二)——ds區元素86
實驗十八綜合練習——金屬各類化合物的性質91
第4章分析化學實驗(基礎訓練)部分94
4.1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訓練94
4.1.1滴定分析常用儀器的使用與校正94
4.1.2實驗室常用溶液的配制及濃度96
4.1.3堿滴定應掌握的實驗技術98
4.1.4酸滴定應掌握的實驗技術101
4.1.5移液管與容量瓶的使用102
4.2基礎實驗104
實驗一電子天平的操作及其稱量練習104
實驗二溶液的配制106
實驗三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08
實驗四草酸純度的測定109
實驗五鹽酸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10
實驗六堿灰中各組分與總堿度的測定111
實驗七EDTA的配制與水的總硬度的測定114
實驗八重鉻酸鉀法測鐵鹽中鐵含量(氧化還原滴定法)116
實驗九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17
實驗十間接碘量法測銅(氧化還原滴定法)118
實驗十一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19
實驗十二丁二酮肟鎳重量法測定鋼樣中鎳含量121
實驗十三普通碳素鋼中錳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122
實驗十四電位滴定法測定醋酸的濃度及其離解常數123
實驗十五離子選擇性電極法測定水中微量氟124
實驗十六排放水中銅、鉻、鋅及鎳的測定(AAS法)126
實驗十七氣相色譜法測定苯的同系物129
實驗十八固體與液體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定性分析130
實驗十九不同介質中苯、苯酚和胺的紫外光譜的測定132
第5章綜合、研究性實驗部分134
實驗一無機未知物的定性鑒定134
實驗二茶葉中微量元素的鑒定與定量測定135
實驗三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合成和組成分析137
實驗四含鉻廢液的處理139
實驗五廢爛板液的綜合利用140
實驗六利用廢銅和工業硫酸制備五水硫酸銅143
實驗七氧化鎂的制備——利用工業廢渣制備氧化鎂145
實驗八配合物磁化率的測定147
實驗九化學反應熱效應的測定154
實驗十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156
實驗十一納米BaTiO3的制備與表征158
實驗十二納米TiO2的低溫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活性檢測159
實驗十三高鹽廢水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莫爾法)161
實驗十四水樣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163
實驗十五工業廢水BOD的測定165
實驗十六沉淀重量法測定鋇(微波干燥恒重法)167
實驗十七分光光度法測定鐵(Ⅲ)——磺基水楊酸配合物的組成168
實驗十八鄰二氮雜菲分光光度法測定鐵條件的研究170
實驗十九氣相色譜法測定鄰二甲苯中的雜質(內標法)171
實驗二十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甲醛法)173
實驗二十一食用醋中醋酸含量的測定174
實驗二十二蛋殼中鈣、鎂含量的測定175
實驗二十三維生素C片中抗壞血酸含量的測定(直接碘量法)176
實驗二十四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分離與鑒定177
第6章附錄179
6.1相對原子質量表(2005年)179
6.2常用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表181
6.3化學中與國際單位并用的一些單位182
6.4幾種常見酸堿的濃度和密度183
6.5常用基準物及其干燥條件183
6.6常見離子的鑒定方法184
6.7標準電極電勢表186
6.8弱電解質的解離常數(t=25℃)193
6.9溶度積常數(298.15K)194
6.10某些離子及化合物的顏色196
6.11某些氫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時所需的pH值198
6.12常用緩沖溶液的配制198
6.13標準緩沖溶液在不同溫度下的pH值199
6.14定性分析試液的配制方法199
6.15常用酸堿的配制200
6.16常用指示劑及其配制201
6.17實驗室中一些試劑的配制203
6.18常用洗滌劑的配制204
6.19磁化率、反磁磁化率和結構改正數204
參考文獻206
實驗二 茶葉中微量元素的鑒定與定量測定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并掌握鑒定茶葉中某些化學元素的方法。
2.學會選擇合適的化學分析方法。
3.掌握配合滴定法測茶葉中鈣、鎂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4.掌握分光光度法測茶葉中微量鐵的方法。
5.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 實驗原理
茶葉屬植物類,為有機體,主要由C,H,N和O等元素組成,其中含有Fe,Al,Ca,Mg等微量金屬元素。本實驗的目的是要求從茶葉中定性鑒定Fe,Al,Ca,Mg等元素,并對Fe,Ca,Mg進行定量測定。
茶葉需先進行“干灰化”。“干灰化”即試樣在空氣中置于敞口的蒸發皿后坩堝中加熱,把有機物經氧化分解而燒成灰燼。這一方法特別適用于生物和食品的預處理。灰化后,經酸溶解,即可逐級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