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了食品樣品前處理、分析誤差及數據處理、儀器分析方法基礎知識, 詳述了食品營養成分分析方法( 常規方法和新方法) , 風味物質的分析, 還介紹了營養成分的某些化學特性分析方法, 如: 糊化度、過氧化值的測定; 并簡介了食品中有害物的分析方法; 食品的物性分析, 相較于第一版《食品分析》而言, 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 在第五章“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分析”中將有大的改變, 將增加獸藥 (抗生素) 殘留分析、丙烯酰胺分析和塑化劑分析, 替換掉蘇丹紅、三聚氰胺、孔雀石綠的分析。在第六章中增寫了食品無損檢測。此外, 還增加了低場核磁共振測定水分、電子鼻、電子舌的介紹。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總論
1.1 概述
1.2 食品法規與標準
1.2.1 食品法規
1.2.2 食品分析標準1
1.3 食品分析樣品的類型
1.4 分析方法及其認證
1.5 分析數據的評價
1.5.1 測量數據的集中趨勢
1.5.2 分析的可靠性
1.5.3 報告分析結果
1.6 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1.6.1 樣品的采集
1.6.2 樣品的制備
思考題
第2章 光譜及色譜分析
2.1 光譜產生的基本原理
2.2 紫外一可見吸收光譜
2.2.1 概述
2.2.2 基本原理
2.2.3 儀器
2.2.4 操作條件
2.2.5 標準曲線
2.2.6 儀器誤差對吸光度測定精密度的影響
2.3 熒光光譜法
2.3.1 概述
2.3.2 熒光光譜分析
2.4 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
2.4.1 紅外光譜法
2.4.2 拉曼光譜
2.5 質譜
2.5.1 概述
2.5.2 有機質譜儀
2.5.3 質譜的解析
2.5.4 氣相色譜一質譜
2.5.5 液相色譜一質譜
2.6 原子光譜
2.6.1 原子吸收光譜
2.6.2 原子發射光譜
2.7 高效液相色譜法
2.7.1 概述
2.7.2 高效液相色譜儀器的組成
2.7.3 高效液相色譜中的分離模式
2.7.4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7.5 HPLC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
2.8 氣相色譜法
2.8.1 概述
2.8.2 氣相色譜儀
2.8.3 氣相色譜分析的樣品制備
2.8.4 氣相色譜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
思考題
第3章 食品營養素的分析及化學特性分析
3.1 水分分析
3.1.1 概述
3.1.2 水分含量分析方法
3.1.3 溶液中固形物的測定
3.1.4 水分活度的測定
3.1.5 水分分析的進展
3.2 有機酸分析
3.2.1 概述
3.2.2 酸度的分析
3.3 脂質分析
3.3.1 概述
3.3.2 脂質分析方法
3.3.3 脂肪特征值分析
3.3.4 氣相色譜法測定脂肪酸
3.3.5 氣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3.3.6 脂質分析方法的進展
3.4 糖類分析
3.4.1 概述
3.4.2 單糖和低聚糖常用分析方法
3.4.3 多糖常用分析方法
……
第4章 色素及風味物質分析
第5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分析
第6章 食品物性分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