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與設計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前的前導課程。本課程研究現代設計中最基本的點、線、面等造型元素,并對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分析,從而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要素。本書依據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需要而編寫,在選擇教材內容及確定知識體系、編寫體例時,注重基礎理論教學和實際技能訓練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目標是培養現代設計師或從事相關行業設計工作者等復合型應用人才。 全書共分五個章節,其內容包括概述、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和實踐案例展示。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既有長期在教學一線授課的教師,又有在設計行業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 本書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性,可使學生在較短的學時里取得顯著的學習效果。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廣大藝術設計工作者和藝術設計愛好者學習參考。
(1) 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依據高職教學特點,對基礎理論的闡述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每一章節都以大量的圖例及案例分析來深化理解。(2) 內容全面,與時俱進。商業設計與人們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追隨時代的變化性比較強。本書內容既包含了一些經典的著名案例,同時又與時俱進地囊括了當前比較前沿的設計案例和設計概念。(3) 突出重點,強調實踐。考慮到高職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特色,在每一章節都對知識中的重點難點作以突出說明,并輔以連貫性、思維一體化、針對性的設計練習,強調動手實踐訓練。
構成存在于一切藝術和設計形式當中,無論平面的還是立體的,都離不開構成藝術。我們研究構成的意義在于,以最基本的點、線、面等造型元素對客觀事物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分析,從而反映出客觀事物的本質要素,并通過對這些要素的觀察和認知所產生的聯想,按照美學規律和構成原理,重新結構、整合,創造出一個具有全新理念的新形象。為了培養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應用型人才,本書在選擇內容及確定知識體系、編寫體例時,注意學生基礎理論教育、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設計能力的綜合培養。本書以平面、色彩和立體三大構成為脈絡,既闡述了三大構成各自的特點和構成原理,又強調了三大構成在設計專業中的具體運用。具體而言,本書具有以下特點:(1) 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依據高職教學特點,對基礎理論的闡述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每一章節都以大量的圖例及案例分析來深化理解。(2) 內容全面,與時俱進。商業設計與人們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追隨時代的變化性比較強。本書內容既包含了一些經典的著名案例,同時又與時俱進地囊括了當前比較前沿的設計案例和設計概念。(3) 突出重點,強調實踐。考慮到高職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特色,在每一章節都對知識中的重點難點作以突出說明,并輔以連貫性、思維一體化、針對性的設計練習,強調動手實踐訓練。參加本書寫作的有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教師及設計企業的資深從業人員,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節,第四章的第一、二、三節,第五章為黃文軍編寫;第二章的第二節為李艷編寫;第二章第三節為王雅蓮編寫;第三章為蔡狄堅編寫;第四章的第四節為黃侃(企業)編寫。本書由彭欣編輯通讀全稿并提出修改意見。為方便教師教學,本書配有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包(包括精致的電子課件、教案、案例庫及案例分析、習題集及參考答案),下載地址:http://www.tup.tsinghua.edu.cn。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諸多資料,恕不一一列明,在此向所有的專家學者致謝,并特別感謝廣州地下線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的協助與支持。
編者
第1章設計與構成概論
第2章平面構成
第3章色彩構成
第4章立體構成
第5章設計構成新概念及運用探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