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第三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是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材,是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特色為:①貼近臨床護理崗位工作過程:重點疾病附有“典型工作任務”、“護理工作過程”。②理論與實踐有機對接:在“治療及其相關護理”后面附有“臨床醫囑單”;在“診斷要點”后面附有“情境”、“診斷分析”③為“教學做”一體化創造條件:與配套教材《內科護理實訓指導》聯合,實現了邊講邊做邊練習。④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安排教材內容:盡量用圖片、圖表展示教學內容,使繁雜內容簡潔明了;類似疾病配有“疾病鑒別”。⑤融人護理職業標準:根據《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及“全國護士執業考試大綱”要求組織編寫。
第1章 緒論
第2章 循環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循環系統基礎知識
第2節 心電圖基礎知識
第3節 心律失常病人的護理
第4節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
第5節 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
第6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第7節 風濕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第8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人的護理
第9節 心肌病病人的護理
第10節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護理
第11節 心包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2節 循環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第3章 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呼吸系統基礎知識
第2節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護理
第3節 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護理
第4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5節 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
第6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第7節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
第8節 肺炎病人的護理
第9節 肺結核病人的護理
第10節 支氣管擴張癥病人的護理
第11節 肺血栓栓塞癥病人的護理
第12節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病人的護理
第13節 自發性氣胸病人的護理
第14節 呼吸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第4章 消化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消化系統基礎知識
第2節 胃炎病人的護理
第3節 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
第4節 肝硬化病人的護理
第5節 肝性腦病病人的護理
第6節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護理
第7節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
第8節 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護理
第9節 結核性腹膜炎病人的護理
第10節 腸結核病人的護理
第11節 慢性便秘病人的護理
第12節 消化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第5章 泌尿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泌尿系統基礎知識
第2節 腎小球腎炎病人的護理
第3節 腎病綜合征病人的護理
第4節 慢性腎衰竭病人的護理
第5節 急性腎損傷病人的護理
第6節 尿路感染病人的護理
第7節 泌尿系統疾病常見臨床
第6章 血液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血液系統基礎知識
第2節 貧血病人的護理
第3節 白血病病人的護理
第4節 淋巴瘤病人的護理
第5節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6節 血液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第7章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基礎知識
第2節 單純性甲狀腺腫病人的護理
第3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病人的護理
第4節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病人的護理
第5節 庫欣綜合征病人的護理
第6節 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病人的護理
第7節 糖尿病病人的護理
第8節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病人的護理
第9節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第8章 風濕性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風濕性疾病基礎知識
第2節 類風濕關節 炎病人的護理
第3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的護理
第4節 骨質疏松癥病人的護理
第5節 風濕性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第9章 神經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1節 神經系統基礎知識
第2節 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3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的護理
第4節 腦血栓形成病人的護理
第5節 腦栓塞病人的護理
第6節 腦出血病人的護理
第7節 蛛網膜下隙出血病人的護理
第8節 癲癇病人的護理
第9節 三叉神經痛病人的護理
第10節 帕金森病病人的護理
第11節 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病人的護理
第12節 重癥肌無力病人的護理
第13節 神經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綜合歸納(自學)
參考文獻
培養學生觀察、判斷病情變化的能力,配合醫生進行診療操作的能力,配合醫生合理用藥的能力,對內科疾病實施護理的能力,進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幫助學生掌握常見內科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措施,熟悉常見內科疾病的診療要點,了解常見內科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主要輔助檢查項目的臨床意義
不論在醫院還是社區,內科疾病均是常見疾病。臨床內科護理工作崗位是護理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崗位之一。內科護理知識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的30%~40%。內科護理教學過程是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學生人文修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⑤內科護理教學過程也是理論與實踐、教學與臨床有機融合的過程。所以,內科護理課程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對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發展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是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等前導課程的依據;并與其他專業課程相平行并密切相關;是后續專業拓展課、頂崗實習的基礎。
內科護理教學設計職業化體現在基于護理崗位工作過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臨床護理崗位工作過程,以常見疾病護理為學習情境,按三大模塊組織教學。人院護理。接待病人,評估病人一般情況及病情,及時執行醫囑。住院護理。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進行健康教育。出院護理。評價病情轉歸,并進行相應的出院指導。
,內科護理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實踐能力培養。主要是基礎護理技能、健康評估技能、專科護理技能。見習前告之見習目的和任務,見習后開展護理綜合實訓。在臨床真實的環境、條件下得到真實的訓練。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各類技能比賽、小發明展覽等。
以案例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方案。基于內科護理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將每一情境按入院、住院、出院護理三大模塊進行仿真教學,開展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情境”模擬訓練,提高學生的臨床護理技能,加強學生的護理職業素養。
自2003年以來,我國已有多門內科護理的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課程資源上網.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授課教案、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錄像、案例視頻、綜合實驗指導、在線練習、在線測試等資料,豐富了教學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
此外,在教學設計中還要特別注意:①內科護理的學習情境是平行、包容的。②按人體系統設計內科疾病護理授課內容。國內多數綜合性醫院內科科室設置和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都是按人體系統劃分的。按人體系統設計內科疾病護理課程,不僅條理清晰,便于知識技能的復制、遷移、創新,還有利于學生迅速適應臨床,有利于學生順利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尤其適合初學者學習。
傳統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是按學科知識過程進行的。如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等,本教材打破傳統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按照臨床護理工作過程:入院、住院、出院護理三大模塊組織教學,縮短了課堂教學與臨床護理工作的差距。讓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就開始知道臨床做什么,怎么做,見圖1—1—2。
內科護理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是根據“工學結合”的思想.按照臨床內科護理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進行整合和序化的,以案例為載體,將常見內科疾病護理設計成教學情境,理論實踐交融,教學做一體化,教師根據臨床護理工作過程進行仿真教學,學生進行模擬訓練,邊教、邊做、邊學。教學中始終貫穿著素質培養,見圖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