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是誰?她生活在哪里?有著怎樣的一生?本書探索了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中的原型麗莎?蓋拉爾迪尼的生命軌跡。作者竭力還原出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女人,展現了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普通女子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經歷,并牽連出當時的政治、宗教、藝術和商業環境,描繪了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整體畫卷。
本書通過查閱大量檔案記錄和實地探訪,探索了達? 芬奇名作《蒙娜麗莎》中的原型麗莎? 蓋拉爾迪尼的人生軌跡,以及她生活其中的那個世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作者竭力還原出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女人,她的家族背景、童年、婚姻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展現了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普通女子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經歷,對了解當時的女性生活和社會風俗很有幫助。本書還涉及當時佛羅倫薩的政治、宗教、藝術和商業環境,通過與此畫相關的蓋拉爾迪尼、焦孔多、達?芬奇及美第奇等家族的線索,牽連出當時佛羅倫薩的歷史環境,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整體畫卷。作者的筆觸融合史料分析和故事演繹,生動有趣,極具可讀性。
自序
創作本書的前提是,《蒙娜麗莎》中的那位女性確實是在對畫作的最初描述中確定的人物麗莎?蓋拉爾迪尼——佛羅倫薩商人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的妻子。
多年以前,我游覽了盧浮宮博物館,首次欣賞列奧納多?達?芬奇的那幅名畫。后來,我聽到了她的名字,不禁念出這幾個音節:麗、莎、蓋、拉、爾、迪、尼。幾乎就在那一瞬間,我大腦中的記者神經鍵被突然激發,好奇之心油然而生:那個女人的名字家喻戶曉,其具體身世卻幾乎不為人知。
我追尋相關事實,探尋她的人生軌跡。我向許多權威專家請教,涉獵的領域包括藝術、歷史、社會學和女性研究。我一頭扎進檔案館,扎扎實實地閱讀了大量學術文章和歷史文獻。我依賴記者心目中永遠值得信任的方式——實地探訪。在長達數年的時間里,我遍訪了佛羅倫薩的大街小巷,出入博物館,瞻仰紀念碑。我尋覓蒙娜麗莎那個時代的遺跡,慢慢了解并且愛上了那里的美麗天空和四季變化。
我在調查了解的過程中發現,隨著時光的推移,蒙娜麗莎的史實已經支離破碎,與達?芬奇的傳說交織起來時更顯撲朔迷離。對于相關歷史日期和文獻,專家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愛好者也各執己見,莫衷一是。各種說法沸沸揚揚,曇花一現。誠然,我們確實了解達?芬奇的某些生平逸事;但是,關于他生活的那個世界,這些只言片語卻沒有揭示什么重要線索。
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奇曼曾說,偉大人物、卓越天才、政治領袖和虔誠圣人遠遠超出了常人的水平,難以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比之下,現實之中的小人物與他們所處時代的聯系更加緊密,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信息。
在歷史記載中,那位名叫麗莎?蓋拉爾迪尼的女人名不見經傳。在她的那個時代里,社會風俗迅速變化,政治局勢沖突不斷,經濟生活動蕩不定,藝術創作靈感迸發。那時,西方文明又見新的曙光。她的人生看似平淡無奇,但是,我們500 余年之后回頭審視,她的生平細節構成了一幅非同尋常的畫卷,以直觀的方式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它似曾相識,又略顯陌生。
我請教的一位智者曾經提醒我,習俗是不斷變化的,但人性恒久不變。本書描述了麗莎?蓋拉爾迪尼所處時代的風俗、服飾、家園、儀式和日常生活。與此同時,我也展示了她的其他側面:女人、女兒、姐姐、妻子、母親、家長。她的人生豐富多彩,與21 世紀的許多女性一樣。在我探索的這個領域中,或然因素與可能因素相互作用。每當我從經過確證的事實,轉向有理有據的想象時,我小心翼翼,盡量厘清兩者之間的界限。
黛安娜?黑爾斯,自由記者、作家。曾任《美國大觀》《婦女家庭雜志》等刊物特約編輯。著有《美麗的語言》《就像一個女人》等書。曾因《美麗的語言》一書被意大利總統授予意大利團結之星騎士勛章,并曾獲美國心理學會及全國婦女政治會議等頒發的獎項。
自序
一個真實存在的女人 1
第一編 蓋拉爾迪尼血統(公元前59 年—公元1478 年)
第一章 內心的火焰 17
第二章 沒有面孔的聲音 35
第三章 “尋求快樂者……” 58
第二編 佛羅倫薩(1479— 1499 年)
第四章 文藝復興的女兒 83
第五章 金錢與美麗 109
第六章 婚姻生意 129
第七章 商人的妻子 145
第三編 新世紀(1500— 1512 年)
第八章 新的開始 169
第九章 肖像創作過程 185
第十章 家庭問題 211
第四編 美第奇家族的勝利(1513— 1579 年)
第十一章 獅子的崛起 233
第十二章 死亡之海 251
第五編 世上最著名的畫作
第十三章 麗莎夫人的奇特經歷 273
第十四章 最后的微笑 296
致謝 311
與蒙娜麗莎相關的歷史事件 317
主要人物表 321
注釋 325
參考文獻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