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陳年茶韻》
老厝墻角挖出的百年老茶,窖藏老甕出土的珍藏茶,百年茶莊的滄海遺珠,阿公家傳的老茶……陳年茶不單是茶中文物、中國茶發跡世界的見證,還是滿載人情、歷久彌新的日常好物。
陳年茶有著歲月浸潤過的色澤,茶質在時間的洪流中由新鮮漸漸陳斂,帶來獨特的回甘……書中從陳年茶的好滋味談起,點出品茗及鑒賞陳年茶的關鍵。從茶葉經時間轉變的判別,到了解其茶性及相應的茶器,以及茶葉包裝上符號與圖像的演化發展,娓娓道出豐厚時間所賦予陳年茶韻,并以作者三十多年品陳年茶的經驗分享,引領我們體驗一場以文字承載的品茗之旅。
02-《銀器掇香》
銀茶器,在大航海時代代表著歐洲對中國、對東方、對一切美好世界的熱情與向往;早在唐宋時代,中國銀器就已東渡日本,深遠影響了日本茶器的審美與技藝傳承。銀茶器與千年茶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傳承了中國傳統工藝美學和人文內涵,也反映了政經時局與對外貿易的發展。
全書從銀的發茶性出發,將唐宋以來各代銀茶器的形制演變娓娓道來,細致描述了銀茶器的材質、紋飾、款識特色,千變萬化的制作工藝,以及品茗感觸,追溯了外銷銀茶器的風光歲月、中西銀茶器文化交融的盛況。帶領我們在欣賞、品鑒、追憶的過程中,完成一次關于銀茶器的感官與文化之旅。
03-《珍錫茗緣》
錫茶器的制作,可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明清時期,錫茶器成為文人品茗的珍愛之物,承載了茶與藝的融合韻味;及至民國,錫茶具與銀茶器一道將中國茶傳遞至歐洲,催化了東西方貿易的繁興。
錫茶器樣貌溫良,具有人情味,且有不居功的品德。錫制茶罐、茶盒、茶盤、茶托、建水……老舊斑駁的外表下,傳世珍錫顯露出充滿歲月感的震撼之美。本書細致講述了錫茶器的紋飾、造形與款識特色,中西錫茶器的文化交融盛況,以及錫器的品茗感觸,引領讀者在品賞、回味、追溯中,完成一次錫茶器的感官與文化體驗。
★茶長存,情多憶,解密茶與歲月的豐饒滋味!茶種、茶店、茶人、茶裝,探見茶蹤演化;制茶、藏茶、鑒茶、品茶,咀嚼茶氣意涵。陳年茶隱忍實力,老而彌堅,陳年茶既深刻復雜,又有中和之韻,可與人生相比。
★一只茶器,就是一個世界!銀器品茶,承載唐宋茶道千年風雅,影響東瀛茶器審美與技藝。經數十道工序,涉數百件工具,數萬次精敲細擊,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細數傳世珍錫茶器,探究中國傳統錫器文化底蘊,重現茶器工藝中的微觀美學!品賞錫器簡素之美,重新發現茶與藝的融合韻味。錫器是明清文人品茗愛物,緣起中國、興于日本煎茶道,是兼具傳統與極簡美的質樸之器。錫制茶罐、茶盒、茶盤、茶托、建水……錫器是常民生活之物,無金銀器的華貴,少陶器
的矜持,卻用富有謙卑的光澤,帶來有人情味的慰藉。
【前言】喝出好運
隔了一年,就是陳年!
茶,只要放了一年以上,就是陳年茶。
陳年茶運,說的是茶歷經歲序在自然醇化過程中產生了好韻(運)。
《廣雅》中說:運,轉也。其實,陳年茶轉得好就有韻(運)。
茶運生其味醇且和即為茶韻。
運和韻諧音,光是講陳年茶韻,不足以得茶色香味之美,陳年茶運則
能說出茶在唇舌間運行運轉的醇和;淺酌細嚼,覺清風透入五內,品后溫氣不散,
令人周身和暖,如飲醇醪。
陳年茶為人帶來香幽且烈,味醇且和的好滋味,為品茗帶來新享受。
陳年茶藏放得宜,不泄其氣,不損其味,小口啜飲,齒頰留香,馥郁濃美,生津滌頰。
陳年茶順歲月而運,若小有疏漏,致損氣味,原氣泄而味變,就不值得再品。
陳年茶因緣留存,如今鋪天蓋地的宣傳,使其成為品茗新寵珍藏六十年百年老茶之說充斥市場,不同的陳年茶亦各有說辭,品陳年茶想品出好
韻(運),先建立如是觀:陳年茶并非越老越好,要醇要轉韻,才喝得出好韻(運)。
以理智探見陳年茶的過往,方可獲得陳年之佐證:通過品嘗可驗年歲,細細咂摸驗身正名,那陳年茶味真是馥郁濃美、沁人心脾。
什么是老茶?多久才夠老?說到這樣的問題,年代就成了寶。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七十年,眾說紛紜,人們就怕茶不夠老,趕不上老茶熱。
但茶的年齡與品質,真的成正比嗎?
老茶越老越好的說法,應該是普洱陳年概念的延伸。
一說到老茶之本尊及相關議題,人們往往聚焦于臺灣茶。
烏龍老茶、紅水烏龍、文山陳年包種、東方美人等一齊上市,讓消費者心悅,也讓悶了許久的臺灣茶出了口氣。
新鮮茶好,還是陳年茶更好?企圖在茶的芬芳中找到時光醞釀的醇美,這也成為人們發起老茶運動、提煉歷史韻味的精神追求。
老茶究竟是往昔被有心人故意留下的歷史沉淀,還是賣茶人在忙亂中誤放墻角,才僥幸形成的奇跡?
撥云見霧,還是霧里看花?是否要說清楚、講明白陳年有多陳,才不至于誤闖茶齡禁地?
茶老了,是好是壞?老茶不應以年紀論優劣,而應以品評標準來審視。
優質老茶指的應是原料質地優良,存放過程妥善,最后泡出的滋味能使人在陳年中找出新鮮勁的;而不是以價格來論說其品質,更不是以年紀來判斷其好壞。
我有三十多年品陳年茶的經驗,具體探討陳年茶時,我感到最無奈的是:茶品太零散,無從考證其茶名、茶種和茶齡。
因此,相比對陳年茶精確的論述分析,本書故事性的表述更多:
自老厝墻角挖出了百年老茶
窖藏老甕出土的珍藏茶
百年茶莊的滄海遺珠
阿公家傳的老茶
陳年茶有諸多說法,乍聞有理,卻難佐證,各家表述,錯綜復雜,光怪陸離,虛實難分……
我幸運地得到了一些原封包裝茶,這是我與茶之間令人欣喜的相遇,也讓我得悉茶齡明確斷代的憑據。
在各章中,我選了下列陳年茶作為品鑒基石,以建立我的味蕾品鑒經驗:
1.紅印餅茶;2.英美包種銀針、聯昌泰古勞銀針;3.英美素馨花香茶;4.惠記集泉茶莊鐵羅漢;5.可以興7562;6.德記茶莊雨前龍井、正山小種;7.裕茂茶莊嚴頭龍須;8.裕茂選莊巖水仙、美珍名巖水仙;9.奇苑南巖鐵觀音;10.英美烏龍茶。
本書中的茶,茶齡加起來年歲近千,每一盒的茶種、茶名都載錄清楚:何人選莊?
哪家茶莊出品?作為陳年茶韻(運)的品鑒茶,為其選壺搭杯,以經典名器泡飲之,臟腑如遇甘露。
陳年茶韻,由無到有,由隔一年到陳百年,陳年茶轉運出一世情:茶長存,情多憶。
往昔品新茶,歌詠青春的跳躍,今日品陳年茶的好韻,我心有悸動:
陰森幽暗的茶裝,寶光微露的開啟,使我能與你抿在口中,遠離似無盡頭的沉睡。
一種釋放狂歡般的交融,讓我走進陳年,走進茶運,走進宇宙般邃遠迷幻的茶味的霓虹。
在這里,茶湯是天然秩序,甘醇被賦予價值。
品陳年茶,仿佛一路守候永恒的青春。
陳年與新鮮不是對立,而是相互接近,是在時間里存入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