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共有十章,深入探討大學生在職業發展、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難題,提出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引導大學生科學認識自我、職業與環境,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這部教程既適合高校教師和學生使用,也可以作為社會青年和各級各類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人員的參考學習用書。
第一章 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
第一節 當前就業形勢
一、青年就業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的難點之一
三、當前大學生就業的一些特點
四、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二節 國家和各地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
一、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
二、中央部委促進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解讀:
四、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實行鼓勵和優惠政策
第三節 地方師范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環境
一、地方院校師范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困境及其產生的原因
二、地方師范院校突破畢業生就業困境的對策
第二章 建立職業生涯意識
第一節 科學認識職業 把握職業信息
一、職業
二、職業信息
第二節 職業生涯概述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二、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三、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
四、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
五、職業生涯規劃的分類
六、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第三節 職業生涯規劃基本理論
一、職業選擇理論
二、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三、職業錨理論
第三章 大學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第一節 認識自我 轉變角色
一、個性探索與職業選擇
二、幾種主要個性要素對職業選擇的影響
六、能力與職業選擇
三、當代大學生如何認識自我
四、大學新生職業認識的迷茫與困惑
第二節 科學認識環境 適應職業需求
一、環境概述
二、環境對人的影響
三、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四、師范院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是如何了解自己的周邊環境
第三節 確定目標 制訂方案
一、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目標
二、制訂大學期間的學業規劃
三、大學期間學業規劃的實施、反饋及修正
四、大學期間生活成長規劃的實施、反饋及修正
五、大學期間社會實踐規劃的實施、反饋及修正
第四章 生涯決策與職業素養
第一節 專業認知與職業選擇
一、正確認識所學專業
二、了解目標職業信息
三、掌握目標職業相關技能
四、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職業
第二節 職業生涯決策
一、職業生涯決策的方法與過程
第三節 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
一、職業道德
二、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
三、職業道德規范要求
二、職業素養
第五章 提升就業能力
第一節 大學生就業能力概述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
二、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
三、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就業能力素養
第二節 大學生如何提升就業能力
一、提高基礎能力
二、提高專業能力
三、提高差異性能力
第六章 求職準備
第一節 信息收集
一、就業信息
二、就業信息收集
三、就業信息的處理與利用
第二節 求職材料準備
一、求職信的撰寫
二、個人簡歷的撰寫
三、求職材料自薦書主要包括的內容
四、電子求職材料
第三節 大學生就業基層項目介紹
一、西部計劃
二、三支一扶
三、大學生村官計劃
四、教師特崗計劃
五、參加中央部門組織實施的基層就業項目,服務期滿后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六、基層項目政策新動向
第四節 入伍預征
一、哪些"高校畢業生"可以參加入伍預征
二、公民應征入伍的基本身體條件:
三、高校畢業生入伍預征的程序
四、畢業生入伍服義務兵役享受的優惠政策
第五節 公務員、選調生及事業單位招錄人員考試常識
一、公務員的基本常識
二、選調生
三、事業單位招錄人員
第七章 求職技巧與就業心理調適
第一節 求職技巧
一、設計個人形象
二、求職禮儀
三、面試的方法和技巧
四、筆試的方法與技巧
五、電話求職的方法與技巧
六、網絡求職的方法與技巧
七、求職中的詐騙現象及防騙技巧
八、大學生求職面試常見誤區
第二節 就業過程中的心理調適
一、就業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二、就業過程中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三、就業過程中心理問題的調適
第八章 就業手續辦理及就業權益保護
第一節 就業手續辦理
一、就業協議
二、勞動合同
三、畢業生的檔案
四、畢業生的戶口
五、報到證
六、違約與調整改派
七、試用期、實習期、見習期
第二節 就業權益與法律保障
一、主要就業政策法規中涉及畢業生權益保護的內容
二、求職中自我保護的措施與途徑
三、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及基本內容
第九章 職業適應與職業發展
第一節 角色轉換
一、社會角色
二、角色轉換
第二節 職業適應
一、職業適應的概念
二、職業適應的內容
三、職業適應的影響因素
四、如何適應職業
第三節 職業發展
一、職業發展的要求
第十章 大學生自主創業常識
第一節 大學生創業意義與創業條件
一、創業的內涵
二、成功創業的基本因素
第二節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準備與實踐
一、當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及鼓勵措施
二、綿陽師范學院創業支持措施
三、創業的一般過程與創業準備
四、大學生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第三節 創業者素質的培養
一、創業者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二、創業精神的培養
三、加強創業培養,創造一流業績
參考文獻
3.教師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狀況
(1)從教師勞動力市場的供給主體來看,對于從大中專學校畢業的準教師們在國家取消“包分配”的派遣機制而自主擇業后已經完全成為獨立的勞動力供給者,那些在職的教師勞動力相比較在擇業過程中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我國的“單位人”體制依然對人的流動產生影響,但在擴大落實聘任制之后,這種約束正逐步改變。另外,從教師勞動力的需求主體看,雖然私立學校和部分“轉制”類學校擁有學校的人事自主權,但對于絕大部分公立中小學生來說,人事配置權還掌握在上級政府主管部門手中,由政府代替學校執行需求任務。不過同樣在推行全員聘任制后,即使學校不具備獨立的人事權,但是在學校和政府的隸屬關系下,可以把這兩者作為共同的需求主體在市場上執行需求者權利和義務。
(2)就形成條件來說,中小學教師幾乎完全來自各級大中專畢業生。自從國家取消對大中專學生行政分配制度之后,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自主擇業。從供給者角度看,這些勞動力的供給者在進入市場與用人單位締結勞動契約之前已經真正擁有了對自己勞動力處置的自由,而且這部分學生在當初考入學校之后隨著戶口等關系的轉移就已經基本脫離了對原先生產資料的占有(如具有農村戶口的學生脫離了土地),所以對這部分勞動力供給者來說,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是自己謀生的基本手段。從需求者角度看,主要由民間力量自主辦學的私立中小學和部分由公立學校經過“轉制”后的學校根據國家的法規和政策擁有對勞動用工的自主權,而且對于這部分學校不管是“公有民辦”還是“民辦公助”,雖然國家予以適當資助,但不會“包”下來,其效益的好壞將決定其生存和發展,所以這部分學校會在自身效益的約束下自主決定其勞動用工需求量。當然,對于大部分公立中小學校來說,其人事權還掌握在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手中。對于這部分公立中小學校,也存在著和私立學校及當地兄弟學校在招收優秀生源,申請政府項目上的競爭以及自身形象聲譽的制約,而優秀的教師是學校相關利益的重要保證。因此,作為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即便從其管理的有效性方面考量,也會充分考慮到下屬學校的要求,從學校效益的角度在教師勞動力市場上擇優錄用所需人才,所以這部分公立中小學校越來越擺脫了計劃經濟下上級分配來誰就使用誰的完全沒有發言權的境地,更多地與主管部門共同決定人才的引進。如果把主管部門和所屬中小學校看作一種聯合體的話,那么它更加符合一般勞動力市場上作為需求主體的一般特征,即使這種聯合體的用人目標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是擇優錄用原則本身蘊涵著其內在的利益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