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廣泛吸取中外有關創業理論、實踐與教育的精髓,總結作者的創業經驗和創業教育指導的心得,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探討了創業活動的一般規律和關鍵問題。
本書設置了理論篇與實踐篇兩個部分。理論篇包括創業概論、創業機會、創業條件與融資、創業者與團隊、商業計劃、創業過程、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新創企業的危機管理;實踐篇包括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準備、農業創業、制造業創業、服務業創業、教育業創業、零售業創業、金融業創業,將大學生的專業進行分類,并結合我國最新的產業劃分,盡可能地給讀者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意見和拓展性的知識。
第一篇 理論篇
第1章 創業概論
1.1 創業的概念
1.1.1 創業的定義
1.1.2 創業與創新
1.1.3 創業與就業
1.2 創業活動
1.2.1 我國創業活動的基本情況
1.2.2 我國創業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1.2.3 鼓勵、支持創業活動的政策建議
1.3 創業要素模型
1.4 創業環境
1.4.1 創業環境現狀
1.4.2 創業環境影響因素模型及相互關系
1.4.3 創業環境評價
第一篇 理論篇
第1章 創業概論
1.1 創業的概念
1.1.1 創業的定義
1.1.2 創業與創新
1.1.3 創業與就業
1.2 創業活動
1.2.1 我國創業活動的基本情況
1.2.2 我國創業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1.2.3 鼓勵、支持創業活動的政策建議
1.3 創業要素模型
1.4 創業環境
1.4.1 創業環境現狀
1.4.2 創業環境影響因素模型及相互關系
1.4.3 創業環境評價
1.5 創業精神
1.5.1 把握機會
1.5.2 甘冒風險
1.5.3 自我超越
1.6 創業教育
1.6.1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特點
1.6.2 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經驗分析
1.6.3 借鑒美國經驗促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建議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創業機會
2.1 創業機會概述
2.1.1 創業機會的概念
2.1.2 創業機會的特征
2.1.3 創業機會的類型
2.2 創業機會的PEST分析
2.2.1 政治法律環境
2.2.2 經濟環境
2.2.3 社會環境
2.2.4 技術環境
2.3 創業機會概念的來源
2.3.1 創業機會的來源
2.3.2 宏觀上行業的創業機會
2.3.3 大學生創業機會的尋找
2.4 創業機會的評估
2.4.1 創業機會的定性評價
2.4.2 創業機會的定量評價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創業條件與融資
3.1 創業的條件
3.1.1 創業的客觀條件
3.1.2 創業的主觀條件
3.2 融資概述
3.2.1 融資渠道
3.2.2 融資的分類
3.2.3 融資方式
3.3 創業的融資問題
3.3.1 創業融資的渠道
3.3.2 創業融資難的根源
3.3.3 創業融資需要注意的問題
3.4 創業融資風險
3.4.1 創業者找尋創業資本時,小心誤入迷途
3.4.2 創業融資風險的規避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創業者與團隊
4.1 創業者的素質及特征
4.1.1 創業者的概念
4.1.2 創業者的心理特征
4.1.3 創業者的個人能力
4.2 創業團隊的概念與意義
4.2.1 團隊概述
4.2.2 創業團隊概述
4.2.3 團隊與創業團隊的區別
4.2.4 創業團隊對于創業成功的重要性
4.3 創業團隊的組建和管理
4.3.1 創業團隊的組建途徑
4.3.2 創業團隊的管理方法
4.4 創業團隊的風險與發展
4.4.1 創業團隊的風險
4.4.2 創業團隊的發展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商業計劃
5.1 初步了解商業計劃
5.1.1 什么是商業計劃
5.1.2 為什么要有商業計劃
5.1.3 商業計劃的類型
5.2 如何編制商業計劃書
5.2.1 商業計劃書的六大要素
5.2.2 制訂商業計劃書的步驟
5.2.3 編寫商業計劃書的技巧
5.2.4 商業計劃書的格式和結構
5.2.5 商業計劃書的內容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創業過程
6.1 理解創業過程
6.2 創業過程的階段劃分
6.2.1 四階段創業過程
6.2.2 霍爾特創業過程四階段
6.2.3 奧利夫創業過程八個關鍵步驟
6.3 創業流程
6.3.1 制造業的創業流程
6.3.2 知識型企業的創業流程
6.4 創業企業的時間周期
6.5 創業中所需的資源
6.5.1 什么是創業資源
6.5.2 創業資源的分類及其作用
6.5.3 創業資源的整合
6.6 創業模型
6.6.1 薩爾曼(Sahlman)創業學模型
6.6.2 蒂蒙斯(Timmons)創業學模型
6.6.3 加德納(Gartner)創業學模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
7.1 人的管理
7.1.1 創業企業招聘人才應具備的條件
7.1.2 創業企業的招聘渠道
7.1.3 創業企業的薪酬設計
7.1.4 創業企業的人員架構
7.1.5 創業企業的人員管理制度設計
7.2 營銷管理
7.2.1 市場定位
7.2.2 創業企業的4P實用
7.3 財務管理
7.3.1 創業企業的融資管理
7.3.2 現金流管理
7.3.3 創業企業財務預算
7.3.4 財務分析
7.3.5 稅務管理
7.4 客戶管理
7.4.1 客戶開發管理
7.4.2 客戶促銷管理
7.4.3 客戶關系管理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新創企業的危機管理
8.1 危機管理概述
8.1.1 危機的定義
8.1.2 危機管理的定義
8.2 新創企業成長規律
8.3 萌芽期的危機管理:調查市場危機
8.3.1 市場危機的類型
8.3.2 影響市場危機的因素
8.3.3 市場危機的解決辦法
8.4 成長期的危機管理:現金流向危機
8.4.1 成長期易犯的錯誤
8.4.2 現金流向危機的解決辦法
8.5 成熟期的危機管理:階層與人才危機
8.5.1 成熟期的階層構建特點
8.5.2 如何解決成熟期階層構建危機
8.5.3 成熟期企業人才流失
8.5.4 如何應對人才危機
8.6 衰退期的危機管理:創新危機
8.6.1 衰退期企業的"內憂外患"
8.6.2 技術創新危機特點
8.6.3 如何解決技術創新危機
8.6.4 企業體制創新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篇 實踐篇
第9章 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準備
9.1 中國大學生創業的宏觀環境
9.1.1 中國的大學教育體系結構介紹
9.1.2 中國大學生創業形勢
9.1.3 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支持
9.2 大學生創業前準備
9.2.1 知識準備
9.2.2 能力準備
9.2.3 心理準備
9.3 大學生創業企業類型
9.3.1 大學生創業企業類型的劃分依據
9.3.2 大學生創業的三種企業類型
9.3.3 大學生創業選擇企業類型的幾點建議
9.4 大學生創業的瓶頸及解決方法
9.4.1 大學生創業瓶頸的主要表現
9.4.2 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因素
9.4.3 瓶頸的主要解決辦法
9.5 走出創業失敗的誤區
9.5.1 創業準備期
9.5.2 創業實踐期
9.5.3 創業成功期
第10章 農業創業
10.1 農業概述
10.1.1 農業的定義
10.1.2 農業的分類
10.1.3 農業的特點
10.1.4 農業的特殊性
10.1.5 農業的發展現狀
10.2 農業相關政策
10.2.1 農業政策
10.2.2 農業政策的影響及趨勢
10.3 大學生在農業中的創業
10.3.1 大學生農業創業的SWOT分析
10.3.2 大學生農業創業的相關準備
10.3.3 農業創業的資金問題
10.3.4 給大學生農業創業的建議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制造業創業
11.1 制造業概述
11.1.1 定義
11.1.2 制造業政策
11.1.3 發展狀況與趨勢前景
11.1.4 我國制造業優劣勢
11.2 大學生制造業創業
11.2.1 制造業創業特點
11.2.2 大學生專業與創業領域選擇
11.2.3 大學生制造業創業自身條件分析
11.3 對大學生制造業創業建議
11.3.1 大學生在制造業創業時易忽視的問題與建議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服務業創業
12.1 服務與服務業概述
12.1.1 服務與服務業
12.1.2 服務業的分類
12.2 服務業的發展
12.2.1 國內外服務業發展比較
12.2.2 服務業發展趨勢
12.3 服務業創業的特點與優劣勢
12.3.1 服務業經營特點及與其他產業的區別
12.3.2 服務業創業的優勢與劣勢
12.4 服務業行業的相關政策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3章 教育業創業
13.1 教育業概述
13.1.1 定義
13.1.2 特點
13.1.3 發展現狀
13.2 教育業創業的相關政策與發展趨勢
13.2.1 相關政策
13.2.2 發展趨勢
13.3 大學生在教育業中的創業
13.3.1 大學生的專業與領域
13.3.2 大學生自身條件分析
13.3.3 給大學生在教育業創業的建議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4章 零售業創業
14.1 零售與零售業的概況
14.1.1 零售的定義
14.1.2 零售業的定義
14.1.3 零售業的分類
14.1.4 零售業的特征
14.1.5 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14.2 與零售業相關的政策及其所帶來的發展趨勢
14.2.1 與零售業相關的政策
14.2.2 國內零售業的發展趨勢與機遇
14.3 大學生在零售業創業
14.3.1 專業與創業領域的選擇
14.3.2 大學生在此領域創業自身條件分析
14.3.3 大學生零售業創業的特點
14.3.4 對大學生零售業創業的建議與指導
14.4 網絡商店
14.4.1 網店發展的現狀與前景
14.4.2 如何開網店
14.4.3 開網店的注意事項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15章 金融業創業
15.1 金融業概述
15.1.1 金融業的定義
15.1.2 金融機構的分類
15.1.3 金融業的特點
15.1.4 金融業的發展現狀
15.2 金融行業相關政策
15.2.1 金融環境的定義
15.2.2 中國金融環境分析
15.2.3 金融"十二五"規劃政策解讀
15.3 大學生在金融業創業的建議
15.3.1 大學生專業與領域
15.3.2 大學生自身條件分析
15.3.3 給大學生在金融業創業的建議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前 言
創業與創業教育于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硅谷大批“學生”企業的創立和成功創業有力地刺激和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創業教育也在此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創業教育已深受重視,發展頗具規模。一些學校甚至以創業領域的研究和教學作為學校的策略重心及競爭優勢。長期以來,我國大學創業教育嚴重缺失。美國等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而我國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 1% 左右。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鼓勵青年創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等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大學生的創業動機也比較強,但創業能力不足,亟須通過創業教育和實踐操作來提升創業能力。
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已經起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從原來的就業教育指導逐漸轉變為以創造、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內很多大學都在積極探索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但目前的相關研究、案例、教材等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創業教育的需求。
本書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總結作者的創業經驗、教訓與感受和從事創業教育與指導的心得,廣泛吸取中外有關創業理論、實踐與教育的精髓,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探討了創業活動的一般規律和關鍵問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展開。理論篇通過簡練易懂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創業的基礎知識,按照創業的階段,分為3個層次探討:創業機會的識別和把握、創業條件的獲取和創業過程與經營管理的相關知識。實踐篇按學科劃分領域,選取各個領域中的代表行業,結合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大學生的專業和大學生創業的案例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書中結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和國家的創業環境,引用了相關案例,旨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進行實際操作。
因此,本書具有以下3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本書圍繞著創業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編寫,邏輯清晰,語言通俗易懂,涵蓋了創業管理中的核心內容。
第二,內容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本書的內容多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吸收了國內外相關領域優秀的研究和教學成果。同時,國內外相關的創業書籍并沒有分行業向大學生進行行業基礎知識及創業相關內容的介紹,但是這一部分內容卻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每個行業都具有其獨有的特色,我們不能把基本理論直接套用在各行業的創業活動中,而應該結合行業特征進行合理計劃,科學創業。但是對于初出茅廬的大部分大學生來講,對所要進行創業的領域了解的并不深入,所以在進行創業時會感到迷茫、手足無措。本書作者在反復討論和思考之后,決定分行業向大學生介紹各行業創業的基本情況,并在此基礎之上給他們提供一些基本的創業思路和方法,為進行創業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性。本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理論篇,另一部分為實踐篇,兩部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理論篇為實踐篇打下基礎,通過實踐篇的學習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另外,每一章都有學習目標、案例導入、本章小結和案例分析題,非常方便讀者的使用,特別是結合大學生實際創業的案例分析,可以較好地滿足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本書從大學生創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易讀、實用、指導性強”為編寫宗旨和追求目標。讓大學生在創業準備時有本可依,有跡可循,為大學生創業的第一步提供必要的知識和幫助,或許我們不能給予大學生創業的勇氣,但是本書的理論篇和實踐篇可以培養大學生鑒別項目的眼力,教給大學生自主創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指引其走上成功創業之路。
本書由李莉、陳建華負責主編,曠健玲、袁慧英負責策劃統稿,梁桂標、林凱勵撰寫第1章;蔡冬珠、黃雪撰寫第2章;謝慶梅、梁艷瑩撰寫第3章;李虹穎、唐雪麗撰寫第4章;李韻、吳昕蕾撰寫第5章;趙嚴、陳安撰寫第6章;呂曉秋、楊賀淇撰寫第7章;耿煥玲、吳曉珊撰寫第8章;梁槿、柯麗媛、梁桂標撰寫第9章;麥珮、馮靖撰寫第10章;張瀅婧、許倩倩、王璇撰寫第11章;江佳韻、陳綺嫻撰寫第12章;單映、簡富涵撰寫第13章;趙曉琳、陳淑伊撰寫第14章;王騰、黃琳、唐涵娜撰寫第15章。王沈平女士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北京自動化所的黃友森教授作為此書的主審,給我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編輯在創業管理實務教育普及和推廣方面所做的貢獻,感謝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給予的反饋和辛勤勞動。
最后,我要感謝家人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同時,感謝梁桂標認真校對,也感謝朋友范大良、楊楊、湯云剛給我的建議與幫助,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顧良智,感謝母校澳門城市大學。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正。
編 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