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社交活動的禮儀特征,詳細介紹了禮儀的基礎知識、個人儀態修養、公眾場合禮儀、專項禮儀、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及國外部分國家禮儀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兼顧理論知識與實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書適合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理工類院校作為通識教育教材,能夠給理工類大學生提供一種規范的、可操作的禮儀參考,進一步提高理工類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本次修訂按照目前教學的情況和三年修訂教材的計劃,特對本書中的案例及相關章節內容進行修訂,以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禮儀在人際關系中的協調作用顯得更加重要、更加活躍、更加不可或缺。有的人把禮儀理解為會穿衣打扮,會行禮鞠躬,這是片面的。因為沒有內在的文化修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氣質做基礎,外在的禮儀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對禮儀的理解不能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層和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上,禮儀是一個人內在的精神與氣質的外現,它體現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是一種既有內在要求又有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范。
“德誠于中,禮形于外!倍Y儀本身是人們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等精神內涵的外化,如果沒有對禮儀的正確認識和對禮儀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及把握,就不可能產生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禮儀在人際關系中的協調作用顯得更加重要、更加活躍、更加不可或缺。有的人把禮儀理解為會穿衣打扮,會行禮鞠躬,這是片面的。因為沒有內在的文化修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氣質做基礎,外在的禮儀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對禮儀的理解不能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層和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上,禮儀是一個人內在的精神與氣質的外現,它體現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是一種既有內在要求又有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范。
“德誠于中,禮形于外!倍Y儀本身是人們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等精神內涵的外化,如果沒有對禮儀的正確認識和對禮儀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及把握,就不可能產生積極的道德情感和正確的道德判斷力,更不能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所以,禮儀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從社會層面看,禮儀所體現的是一定社會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從個人角度看,禮儀反映著一個人的思想覺悟、道德情操和文化教養程度。因此,通過一個國家公民的言行舉止、文明習慣,就可以察知這個國家的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質;通過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禮儀的運用程度,就可以察知其教養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準。美國《幸!冯s志對美國500位年薪5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300位政界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93.7%以上的人認為人際關系暢通是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中國沈陽人才調查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每100位頭腦出眾、業務過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際關系障礙而在事業中嚴重受挫,難以獲得成功,這些人共同的障礙是難以開口贊美別人。
當然,我們在重視禮儀內在美德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否定禮儀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說:“沒有經過琢磨的鉆石是沒有人喜歡的,這種鉆石戴了也沒有好處。但是一旦經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后,它們便生出光彩來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無論什么事情,必須具有優雅的方法和態度,才能顯得漂亮,得到別人的喜歡和欣賞!
禮儀的核心是關心人、尊重人。學習禮儀有利于培養人們理解、寬容、謙虛、誠懇的待人態度,熱情友好、莊重大方、高雅文明的行為舉止,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應當說,熱情、謙恭、有禮的態度是表現對他人尊重的一種重要方式。
在社會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使人充滿自信、胸有成竹、處變不驚,而且能夠規范交際行為,更好地向交際對象表達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與善意,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信任,造就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而且,外表的魅力——美麗的容貌、優雅的舉止、得體的談吐、翩翩的風度等,往往有形無形地左右著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展。
禮儀的學習本身是一個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過程。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只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而不注重禮貌、禮節、儀表的學習,舉止就會缺少恰到好處的“度”,顯得不得體,良好的內涵可能就不會被別人認可和接受;相反,如果只注重自己的禮貌、禮節、儀表的學習,而不注重內在道德品質的修養,也會顯得虛偽浮華。只有既注重禮貌、禮節、儀表的學習,又注重良好道德品質修養的人,才能成為真正有教養、有風度而受歡迎的人。
本書是筆者在借鑒眾多學者成果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和為企事業單位做咨詢培訓的過程中不斷摸索、積累的實踐經驗的結晶。鑒于我國目前禮儀方面理論論述的書籍很多,筆者把本書的重點放在實訓的環節上,希望能夠在細微處給大家提供一種相對規范、可操作的禮儀參考,為社會文明素質的提高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編 者
2014年12月于沈陽
劉暉,教授,沈陽航空工業學院任教。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指導委員會理事,中國人力資源實踐與教學研究會會員,遼寧省公共關系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第1章 禮儀概論 1
1.1 禮儀的起源及意義 1
1.2 禮儀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則 11
1.3 國內外禮儀案例 16
本章小結 20
思考題 21
第2章 個人儀態修養 24
2.1 面部修飾禮儀與技巧 24
2.2 服飾禮儀 30
2.3 行為舉止禮儀 39
2.4 表情與目光 52
2.5 談吐禮儀 60
本章小結 67
思考題 67
第3章 公眾場合禮儀 69 第1章 禮儀概論 1
1.1 禮儀的起源及意義 1
1.2 禮儀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則 11
1.3 國內外禮儀案例 16
本章小結 20
思考題 21
第2章 個人儀態修養 24
2.1 面部修飾禮儀與技巧 24
2.2 服飾禮儀 30
2.3 行為舉止禮儀 39
2.4 表情與目光 52
2.5 談吐禮儀 60
本章小結 67
思考題 67
第3章 公眾場合禮儀 69
3.1 初次見面禮儀 69
3.2 校園禮儀 80
3.3 日常出行禮儀 87
本章小結 95
思考題 95
第4章 專項禮儀 98
4.1 求職面試禮儀 98
4.2 辦公室禮儀 110
4.3 宴請禮儀 115
4.4 贈送禮物禮儀 125
本章小結 130
思考題 131
第5章 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及國外部分國家的禮儀與禁忌 135
5.1 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禮儀與禁忌 135
5.2 國外部分國家的禮儀與禁忌 147
本章小結 170
思考題 170
后記 173
參考文獻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