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誕是20世紀中國新文學史上一位被長期遺忘的優(yōu)秀詩人,是30、4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京派詩人。本論著是著者主持整理《朱英誕集》(十卷本,2018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部分研究成果。論著從朱英誕詩歌綜論、朱英誕詩歌與中外詩歌傳統(tǒng)、朱英誕詩歌理論批評三個方面,對朱英誕詩歌作了較系統(tǒng)性的研究,涉及到朱英誕現(xiàn)代詩學觀、詩歌意象、詩歌風格、現(xiàn)代山水詩,現(xiàn)代舊體詩、詩歌理論與批評諸方面,重點突出了朱英誕詩歌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研究,是第一部朱英誕詩歌研究的學術成果,是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
《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積十年之功聯(lián)合打造的學術品牌,是全國致力于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學人們共享的重要研究平臺。此前已出版多輯,被中國知網收錄,在學界產生了積極、正面、廣泛的學術影響。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既立足于空間以探究其文學文化書寫,也立足于文學文化思考其空間表達,這是傳統(tǒng)而又歷久彌新的研究。本輯以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研究為主體,兼及抗戰(zhàn)大后方的藝術研究,主要設置“區(qū)域文化與海華文學研究”“區(qū)域文化與國別文學研究”“區(qū)域文化與抗戰(zhàn)音樂研究”“區(qū)域文化與
姜宸英(1628—1700),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浙江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市)人。早年,與朱彝尊、嚴繩孫并稱為“江南三布衣”。康熙二十年(1681),被薦入史館,參與《明史》修纂。一生艱于科考,屢試不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及第,時年已七十歲。康熙三十八年(1699)為順天府鄉(xiāng)試副考官,因科場作弊案牽連入獄,不久死于獄中。其著述較為豐富,有《姜先生全集》三十三卷、《詩箋別疑》等存世。 本書對現(xiàn)有的關于姜宸英的研究成果試作述評,并指出進一步研究的學術增長點與可能性,以期推進、深化有關姜
本書即以四部叢刊本《幽憂子集》為底本,以《唐文粹》、《文苑英華》、《樂府詩集》、《全唐文》、《全唐詩》等總集校勘,是正文字,搜錄異文,輯補逸佚。書末附有《盧照鄰年譜》。
本書以影響研究為切入點,以比較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運用翔實的史料,深入分析大陸母體文學對臺灣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積極探求中國現(xiàn)代文學精神、現(xiàn)代經典作家對臺灣文學發(fā)展的意義,細致地梳理臺灣文學與祖國大陸母體文學間深刻的淵源關系;同時,又進一步凸顯了臺灣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特殊組成部分的地位和價值,研究臺灣文學為豐富和發(fā)展中國文學提供的獨特而寶貴的藝術經驗,從而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中建構起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術新體系。
本書以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十余種尺牘選本為研究對象,以文本為出發(fā)點,結合具體文本內容,并盡最大努力從各方搜集到各種資料,詳細考證,紛縷析,從文學和歷史等角度,尤其從文學范疇、文體品性、文人禮儀等方面論述了尺牘的文化意蘊,研究它們出現(xiàn)及成書的原因,以及流傳的過程等。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文學與文化”展現(xiàn)了說不盡的文學巨著;“科普與教育”開啟了通俗易懂的科普旅程;“哲學與人生”開辟了通向內在之路的深刻獨白。其間不僅有名家的指點、教師的引導,還有圖書館館員和學生的感悟,讀來親切可感,著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和“人生指南”。
明代是中國記游文學空前發(fā)展的興盛時期,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保存了數量巨大的游記,蘊藏著巨大的文學研究價值。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仔細梳理,認真分析,概括總結,從文學視角出發(fā),以6種典范文本為研究對象,對明代的游境寫心書寫做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總結,并將心靈書寫的論題,置于明代記游文學整體特色及其歷史進程中予以考察:從嗜游之心、記游之境觀察明代文士心態(tài)與記游文學新風尚;以境隨時遷、心隨境異分析社會變遷中的明代士人游境之心路;通過心與境合、極貌寫情縱向評價明人創(chuàng)造性的
這是一本幫助你了解宋朝人衣食住行的歷史普及讀本。中國文化的高峰出現(xiàn)在宋朝,宋人的生活方式,也成為影響一千多年的模板。我們今天的生活習俗、節(jié)奏乃至價值觀念,大都是從宋代開始定型。宋朝能滿足一個現(xiàn)代人基本的需求,養(yǎng)貓養(yǎng)狗,上班吃外賣,逛夜市,看演出......它散發(fā)著自己獨有的時代魅力。本書圍繞著現(xiàn)代人的興趣點選取了四大主題,包含美食、逛街、住行、節(jié)日。從這本書中你會發(fā)現(xiàn),宋人的美食天天不重樣,夏季冷飲冰果應有盡有,不想出門了還可以叫外賣;去夜市逛街,到酒樓喝酒,到瓦舍勾欄觀賞各種文藝演出;當
《在菜場,在人間》是一本書寫一群平凡菜場小販的炙熱生活的書,也是一本講述貼地而活的生之樂趣的書。作者是一邊擺攤一邊寫作,被央視贊為菜場女作家的陳慧。
陳慧的前半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幼年被送養(yǎng);少年生病;青年遠嫁;中年離異。一個底層女人的不幸,似乎都發(fā)生在她身上。好在,為了討生活去菜市場擺攤的日子里,她白天擺攤,夜里寫作,竟在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里找到了救贖。
在菜市場擺攤的十八年里,陳慧遇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