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山坐落在煙火的北面,它像極了一匹臥倒的駱駝。按照常理,那不過是人們借經驗和想象使一種事物變成了另種事物。但是因為兩個撲朔迷離的傳說,駱駝山倒顯得有些合理地神秘了。傳說的第一個版本聽起來多少讓人信服……
本書是一部經典詩歌作品精選集。本書以歷史為主線,收入從先秦到元明清及近代不同時期代表詩人的作品600余首,按愛國、戰爭、自然、生活、歷史、友誼等主題,分類歸納為丹心報國、金戈鐵馬、故土情深、敬老愛親、友誼長存、仁者愛人、萬物有靈、田園苦樂、四季如畫、游山玩水、詠史懷古、自述自勉、童真童趣、樂學樂思、人物畫廊、天馬行空、藝海拾貝、多彩生活、至真愛情等20個版塊。同時配以詩人介紹和詩文解讀。
本書收錄了作者閱讀古代文學經典或現代學術經典的若干文章,其中較多跨越自己專業的隨談,所以作者自認是“聊為之說”。全書分三輯:第一輯是關于先秦及唐宋詩文的隨談;第二輯談及的近現代作家,也多是圍繞他們與古典的關系而言;第三輯是關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現代文學研究的評論,亦與古典學術傳統有關。這些文字品評經典、“溫故知新”,或可供文學研究者和文學愛好者參考。
一個天性敏感的小學生,喜歡沉浸于知識的海洋里;但由于父母婚姻的失敗,小小年紀便開始嘗到生活的苦味。一個寄居在姑姑家的初中生,不小心發現了一本墨綠色的日記,上面記載了一段姐姐被嫌棄的人生。一個癡迷于閱讀的高中生,眾人膜拜的大才子,有一天突然就退學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入職場就見識了工作的荒唐、女性的困境和人性的幽暗。但人生無論有多少坎在等,總有人會為你留一盞燈。
《留燈》收錄《幽慢》《留燈》《清水》《跟隨》四篇作品,以小學、初中、高中、初入職場為時間線,書寫了每個普通人的成
唐宋詩文是古典文學的一座奇峰,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穿越漫長的歷史時空流傳至今。從孩提時代咿呀學語,我們就開始誦讀床前明月光;少年意氣,也學李白豪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外漂泊,便知每逢佳節倍思親;壯志難酬,又可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一首詩、一闕詞,為什么能流傳千古?詩言志、文載道,詩文雋永、文脈千年,訴說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離合悲歡,茫茫天地間,個體之于歷史何其渺小,寥寥數語,訴不盡春風秋月、物轉星移,卻凝聚了萬千氣象、百味人生。
在這本書中,依托于
本書內容包括:紅塵、收獲、煙火、木魚的淚、海洋、讀與渡、靈魂的聲音、夏天、沉默、尋找、鄉愁、茶館、飛行、桃花、央吉瑪等。
本書系統性研究當代文學理論觀念的嬗變與創新,以及它在當代文論變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涉及文學本質論等當代文論基本問題、文化研究轉向等前沿性理論問題、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問題、當代文論學科反思與理論重建問題等方面的觀念嬗變與創新的理論探討。
作家、批評家的公共言說總能在不同層面上傳播文學,潛在影響社會。本書會集韓東、徐則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評家相關訪談十六篇,力圖還原他們在不同場合的對話交鋒。如韓東對鄉土小說與前輩作家的闡釋;徐則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繪制自我文學地圖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對書畫藝術或諸多現實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對技術時代或城鄉變革的坦誠言說;等等。這些現場感十足的靈動對話在不同意義上呼應文學研究、多主體的口語表達與對話交鋒的生機,或能為板結的文學研究、沉寂的理論思維帶來蓬
中國詩歌敘事傳統首倡者董乃斌先生的精心之作,致力于發掘被抒情傳統遮蔽的敘事傳統,構建文學史抒敘雙線并貫的范式。作為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叢書的首卷,開宗明義,縷敘中國詩歌傳統研究現狀,直指中國詩歌抒情傳統唯一獨尊說的偏謬之處。并以此為基石,以大量中國古典詩歌(如《詩經》、李杜詩)為實例,結合歷代文論詩評,解析詩中蘊含的敘事成分及價值。以15個關鍵詞,陳說從敘事角度研究中國詩歌的必要性和意義;融貫文獻與中西理論,有力反撥抒情傳統唯一獨尊說,將長期被忽視的中國文學敘事傳統從幕后推至臺前,建構中國
本書是江蘇師范大學教授、現代詩人徐榮街先生的作品,詩選由其家人和學生整理,詩歌寫作時間從1963年到2022年,跨越了60年光陰,書稿收錄了作者不同時期的代表詩作,詩歌描寫祖國的發展變化,體裁上多為現代抒情詩,《你只有二十二歲——雷鋒頌》《接班人之歌》《綠野放歌》《再唱大風——古彭九歌》等不少詩歌產生較大影響,多次在各大型詩歌朗誦會上朗誦,內容上多是謳歌英雄、贊美祖國山河歷史文化,也有一些個人的生活感想以及海外見聞,有歷史感、有詩性,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