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書收錄了從馬克思高中畢業撰寫的三篇作文 到恩格斯晚年撰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代表性著述 20 余篇。這 20 篇著作 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 各專業和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 運動專業博士生必修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 的必學書目。叢書作者對這 20 余篇著作的研究狀況 和研究內容的梳理、概括和總結,基本上反映了北 大“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課程的主要內容,展 現了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學習研讀馬克思主義 經典
本書由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研究生的論文組成,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探究、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哲學與史學之間:新世紀以來國內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研究述論、抗戰時期白求恩“消毒十三步法”探究、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及其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在京郊農村的早期傳播探究——以京郊首批農村黨組織之一大瓦窯黨支部的建立為例、加強偉大建黨精神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領等。
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對毛澤東詩詞從藝術和思想方面進行賞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書店出版單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書分正編、副編和附錄三部分。正編收錄詩詞39首,副編收錄詩詞24首,時間跨度從1923年到1966年。附錄有毛澤東同志致臧克家、胡喬木、陳毅等同志的書信7封及后記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結合毛澤東同志生動而豐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闡釋其詩詞的內涵,真切品味蘊含其中的精神;從藝術的角度欣賞作品運用的各種藝術手法。在具體的賞析過程中,作者又對詩詞常識做了細致
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鏈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新話題。本書系統闡釋了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鏈的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和具體過程,并重點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入腦過程及其理論教學鏈(厘掘思想、創新內容、討辯激思、寫講促學、評閱敘事、交流匯報)、實踐教學鏈(觀、聽、訪、演、 幫、思)、管理教學鏈(考勤、作業、考試、活動、敘事)。理論教學鏈是指向,實踐教學鏈是深悟,管理教學鏈是保證,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發力,共同組成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鏈的教學立體。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和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持編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年鑒》,是目前全國唯一一部全面反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和學科建設的綜合性年鑒,主要匯集上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新成果、新進展、新走向,具有權威性、學術性、時效性。關于本卷的欄目設置,說明如下。一、“重要文獻”欄目收錄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文獻。二、“重點文章”欄目選取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中知名專家的重要成果或該領域中具有較大影響的文章,具有學術前沿性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庫》中的一種,從伽達默爾和哈貝馬斯的解釋學內部的論爭入手,并通過對伽達默爾、哈貝馬斯和馬克思在實踐哲學方面的核心思想進行比較研究,進一步地反思了馬克思哲學的交往實踐觀性質,結合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征進一步探討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現實意義,這既是對馬克思實踐哲學思想的進一步展開研究,也是我國當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庫》中的一種,從分析馬克思主義視域出發,研究和回答馬克思道德理論何以存在的依據、方式和特性。作者首先闡釋了馬克思歷史哲學理論與道德的相容性關系,分析了馬克思經濟哲學中持有批判的、超越西方傳統道德理論的正義觀、權利觀和平等觀等,同時批判了分析馬克思主義重構的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解決西方學界中馬克思“道德悖論”問題的兩個路徑:準確把握馬克思道德理論中獨特的跨越性批判特性;正確領會和運用馬克思道德理論的實踐話語方式。本書對推進馬克思道德理論研究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