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學白日夢:余華散文精選》收錄39篇余華歷年創作的散文作品,在本書中余華用平實中不乏幽默的文字,講述童年與青年時期、創作之路,以及他的閱讀與思考,為讀者呈現余華4年的文學歷程。本書分為上下兩輯:“文學青年的誕生”與“把寫作作為方法”,分別講述余華的作家之路,以及創作與閱讀中產生的思考,讓讀者重新認識這位著名的中國作家。
《哲學開始于仰望天穹:周國平散文精選》是中國學者、作家周國平的散文作品集,收錄47篇周國平歷年創作的散文作品,分為“哲學”“閱讀”“思考”三大板塊,對應周國平研究者、閱讀者、思想者的三種身份。本書為用富有哲思、深入淺出的文字,讀者呈現周國平數十年學術與寫作生涯的思想精華,讓讀者領略這位哲學學者、作家的精神魅力。
《后來的人類》收錄了糖匪2020年至今創作的三部中篇小說:《看云寶地》《快活天》《半篇半調2》。故事的背景設定于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人機耦合的賽博世界里,有云端的虛擬分身、增強大腦算力的腦機結合改造手術、掌控公寓各項功能的家庭主腦、滿足人類性欲的歡喜、出租身體的球形振子場。糖匪用科幻之科,細細描摹后來的人類。他們是在云間駐留直到生命休憩的鶴來、忍受家庭主腦監視的欣敏、意外走紅的美妝博主陳可青、出租肉身的趙曉百……
漂泊與流浪這是有關我們的一生----------------------------《飛往溫哥華》里的人物都呈現出一種既主動又被動的生命狀態。一對早年離異的中產父母,為了陪伴身患抑郁癥的兒子而飛往異國;分手的異國男女想要戰勝曾讓他們分開的東西,死亡的威脅卻悄然而至;寄居在姥姥家的女孩,盼著父親歸來一同放風箏,等著昏迷的母親醒來;涂口紅、翹著蘭花指、賣洗衣液的男孩,以自己的方式強硬地生活著;父親去世半年后,男孩收到叔父的郵件,從溫哥華前往西雅圖
本書以1987年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呈現的賈府世家禮數的場景為歸依,從中國禮教與傳統儒學的角度,考察了賈府日常生活中的家庭關系和禮規習俗。
這是作家周生祥繼出版《跨界》《天候》等長篇小說和生態散文集系列五卷本之《潤物》后又一部生態散文集。《潤聲》是作者從近些年作品中精選的100個小故事,以作者居住的小區為背景,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生活在這里的香樟、銀杏、楓香、沙樸、桂花等植物之間發生的趣味盎然的故事,植物能講故事、猜謎語、做奧數、玩游戲。將植物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風土人情相結合,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樹立了眾多個性鮮明的植物形象。本書從一個小小的植物園為切入口,以小見大觀照社會現實,以貼近生活的立場,深描生態環保建設的變遷、新農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收錄了作者三十年來的100余篇文章,內容分為綻放生命、學習路上、四季風雨、杏壇清風、故鄉情深、旅行小記、子芽要:快評、情韻依依、相見恨晚、磅大地、漢語之美、史可鑒心等十二個部分,收錄了作者近三十年創作的散文隨筆一百余篇,表達了作者深摯的家國情懷、教育情思,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文學的感悟等。
《五雜組》,明謝肇淛著。謝肇淛,福建長樂人,字在杭,號武林、小草齋主人、山水勞人,萬歷二十年進士,著有《麈余》《文海披沙》等。《五雜組》是其最負盛名之作,全書共16卷,包括天部、地部各2卷,人部、物部、事部各4卷。天部記敘歲時、節氣、天象、風俗等;地部記敘地理沿革、往來交通等;人部、物部和事部則記載名人、軼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其內容廣大悉備,對研究明代歷史、社會風俗、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思想觀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
本書以繼承和借鑒為切入點,將胡適1917-1937年的文學思想納入中國現代文學建構、中西文學交流的歷史脈絡中,探討胡適文學革命思想形成的歷史成因、個性特征、傳統基礎、西方資源,分析其文學思想的具體內涵,涉及白話語言觀與白話文學觀、新詩理論、現實主義文學觀,以及以中國古典小說考證為代表的社會歷史批評觀等重要方面。
本書是青年作家遼京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包括13個故事: 娃娃、星期六、張口結舌、吮吸、傾聽、門外、暴雨內澇、雪球、無處可往、有人跳舞、前夜、名字、好男孩。主人公均為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其中, 《吮吸》《傾聽》等延續作者前作《新婚之夜》對當代城市女性生活狀態的關注, 《娃娃》《門外》則聚焦中年危機帶來的生活風暴, 《有人跳舞》關注母子關系和衰老, 《星期六》以一個戀愛中的男性視角講述倫理困境。遼京擅于捕捉關系里人的孤獨和錯位, 并能洞察當代生活表象下生命的各種真相。讀者能夠在這些故事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