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2016年至2022年間創作現代詩與近體詩的合集,分為“家有考生”“父母喬遷”“著書立說”“本命年”“體裁漸豐”“知天命”等六大板塊,以古運河邊的春夏秋冬節氣變化為主線,按親情、贈答、旅行等分類,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詩歌體裁豐富,包括絕句、律詩、古風、長短句和現代詩等多種形式。作者將自己經歷風霜雨雪、體會陰陽消長、陪伴花開葉落、感受歲月滄桑的深切體驗,用詩歌這樣的形式表達出來,他在傳統文化中追尋人生答案,也期待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傳遞給更多的青年學生。
本書為紀實性文學作品,全書敘述了擁有“莊家外婆”“趙主任”“莊家姆媽”“莊家阿嫂”“莊師母” “老趙”等各種稱呼的外婆的人生故事,情節曲折跌宕、精彩紛呈。月湖的超級外婆遭遇了人生三大最不幸的事件,幼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但依然成為全國先進個人;她當月湖居委會主任業績出色,后來被破格留用到75歲才退休;她目不識丁,沒有讀過“四書五經”,更講不出儒家道義,但她一生的言行處處滲透著仁愛品德與生存智慧。全書通過一個個故事,體現了外婆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樸素情感。
吃飯,是每個人一生中最普通、卻也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做飯,是決定吃飯是否溫馨快樂的第一步。如何應季應景地選擇食材?如何讓每頓飯都在口味、營養和氛圍上達到最佳?如何在簡簡單單的鍋碗灶臺之間,感受到古人的善根慧心和今人的科學與智性?這本書正是為解答這些問題而生。《如法而食》告訴我們應該吃什么、怎么吃,也傳遞了中式飲食的藝術,作者對飲食的感悟,以及從簡單食事中得到的人生哲理。本書內容有趣,(除個別章節外)全書文筆優美,啟發性強,契合當代人健康生活理念,對提升飲食理念甚至提升生活質量,都有很強的
新世紀散文詩,雖然只有短短的20年,但經歷的變革、發生的變化、面臨的挑戰都是少有的。面對開創新局面的迫切性,新世紀散文詩有許多新現象值得關注和研究。 本書承擔的使命即站在文化建設的高度,梳理全國重要散文詩作家的寫作歷史、特色,為深入研討新世紀文學發展提供文本。 散文詩是新詩的一體,其要做大做強,必須在“詩”這個核心上下功夫。而在以往的一段時間里,散文詩的這種規定性是被疏忽的。 本書將精選100位代表性作家的經典作整理入冊。特色體現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強化“詩”的內質與鮮活話語以及在
明清時期是近代漢語過渡到現代漢語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范圍副詞體系是不同歷史和不同方言產生的范圍副詞融合成的整體。本書以明清時期白話小說中的范圍副詞為基本語料,采用共時與歷時相結合的方法,從共時角度分析所出現范圍副詞的語義指向、組合功能、句法分布和語體選擇;從歷時角度利用語法化理論和語義研究理論分析其來源,力求對這一時期漢語范圍副詞使用概況做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考察研究。
本書是作者在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成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通過對河西地區流傳的民間寶卷的來源及河西地區民眾念卷活動的探討, 揭示了河西民間寶卷與國內其他地區寶卷的關系、與唐末五代俗講的關系, 以及河西寶卷及民眾念卷活動的本質, 為傳承和保護河西寶卷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河西地區的民俗提供借鑒和參考。著作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 探討了河西寶卷的來龍去脈, 揭示了民間宗教與河西寶卷的關系, 揭示了河西地區的一些民情和民俗, 廓清了籠罩在河西寶卷頭上的一些迷霧, 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
本書在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和社會史視角下,討論茅盾如何以小說創作呈現其作為左翼知識分子的復雜精神歷程。 在小說作品方面,本書緊緊圍繞《子夜》這一軸心,在重點考察部分作品的同時,綜合考察茅盾早期革命文學和“左聯”時期創作,如《云少爺與草帽》《牯嶺的臭蟲》《幻滅》《動搖》《追求》《創造》《自殺》《色盲》《虹》《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牯嶺之秋》和佚作《上牯嶺去》(武漢《中央日報》副刊1927年8月18日)等,并著力呈現這些作品相互之間——尤其是它們與《子夜》之間——復雜的互文本
這套我們時代的歷史底稿,是中國青年報新世紀20年優秀作品的選集,包括《在場》和《底稿》兩本書,一橫一縱勾畫了這20年的歷史脈絡和人間故
事。《在場》按主題分類,集萃了曾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深遂的內涵和精良的寫作使之超越時效,沉淀為有獨立閱讀價值的作品。而《底稿》則是
編年體,采用了年度概述+年度作品+腳注的編排方式,既保留了歷史現場的原汁原味,又賦予其歷史審視的上帝視角。
中國青年報向以理想主義高地享譽業界,他們的新聞講述追求真實、深度和寫作技
本書是一部題材溫暖的散文作品集,收錄了著名散文家姚育明近期的散文作品,分為“動物”“人物”兩輯,包括《五百羅漢救小魚》《汪星人》《分杯汪曾祺》等篇。作者筆下,充滿了對世間萬物的慈愛、熱愛之心,家里的萌寵、偶遇路邊的鮮魚、小區的流浪貓,都是作者細心關注與照顧的對象,通過活色生香,充滿暖意、善心的描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在人物一輯中,既有作者回憶與文壇好友汪曾祺、史鐵生等人的交往經歷,也有與鄰居的日常往來,還有與小朋友的忘年之交。她以真摯、誠懇、欣賞的態度對待朋友,善于
這是一本知名女作家詩意行走的散文集,主要描繪了嶺南的自然風光。這本書的特點是以心靈的真誠打動讀者,讓嶺南的山水和人物閃耀著迷人的光亮。粵海逐夢、廣西追尋、椰島思念、港澳銘心,寫得情真意切,細膩到位。這里有深厚文化的浸潤、特殊美感的發現、真摯情感的醞釀以及多彩神思的飛揚。作者披襟剖心,真誠敘說,把個性、志趣、涵養、學識等融于字里行間,使得整部作品充滿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