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小朋友們的奇思妙想下,即將被廢棄的紙箱變成各種各樣的游戲道具,一輛汽車、一座新房、一個滑梯、一面城墻……紙箱變廢為寶,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生命和光芒!其實,紙箱有著無窮無盡的玩法。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
瑩瑩最愛交朋友了!她有很多好朋友,小黃狗、魚兒、小雞、小螞蟻……有一天,瑩瑩遇到了漂亮的蝴蝶,想把它們捉回家。后來,經過小鳥的勸說,瑩瑩放走了小蝴蝶,她終于明白了怎樣與動物朋友們相處。
本書從孩子們喜愛的魚著手,以我國各地淡水中都有分布的螃皺為主人公,通過它的妙趣橫生的歷險故事,引導孩子們了解常見水生生物的形象和特點。同時,作品通過講述小螃皺歷險又回到大自然的經歷,向孩子們傳達從身邊做起,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明清時期是近代漢語過渡到現代漢語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范圍副詞體系是不同歷史和不同方言產生的范圍副詞融合成的整體。本書以明清時期白話小說中的范圍副詞為基本語料,采用共時與歷時相結合的方法,從共時角度分析所出現范圍副詞的語義指向、組合功能、句法分布和語體選擇;從歷時角度利用語法化理論和語義研究理論分析其來源,力求對這一時期漢語范圍副詞使用概況做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考察研究。
本書是作者在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成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通過對河西地區流傳的民間寶卷的來源及河西地區民眾念卷活動的探討, 揭示了河西民間寶卷與國內其他地區寶卷的關系、與唐末五代俗講的關系, 以及河西寶卷及民眾念卷活動的本質, 為傳承和保護河西寶卷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河西地區的民俗提供借鑒和參考。著作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 探討了河西寶卷的來龍去脈, 揭示了民間宗教與河西寶卷的關系, 揭示了河西地區的一些民情和民俗, 廓清了籠罩在河西寶卷頭上的一些迷霧, 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
本書在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和社會史視角下,討論茅盾如何以小說創作呈現其作為左翼知識分子的復雜精神歷程。 在小說作品方面,本書緊緊圍繞《子夜》這一軸心,在重點考察部分作品的同時,綜合考察茅盾早期革命文學和“左聯”時期創作,如《云少爺與草帽》《牯嶺的臭蟲》《幻滅》《動搖》《追求》《創造》《自殺》《色盲》《虹》《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牯嶺之秋》和佚作《上牯嶺去》(武漢《中央日報》副刊1927年8月18日)等,并著力呈現這些作品相互之間——尤其是它們與《子夜》之間——復雜的互文本
這套我們時代的歷史底稿,是中國青年報新世紀20年優秀作品的選集,包括《在場》和《底稿》兩本書,一橫一縱勾畫了這20年的歷史脈絡和人間故
事。《在場》按主題分類,集萃了曾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報道,深遂的內涵和精良的寫作使之超越時效,沉淀為有獨立閱讀價值的作品。而《底稿》則是
編年體,采用了年度概述+年度作品+腳注的編排方式,既保留了歷史現場的原汁原味,又賦予其歷史審視的上帝視角。
中國青年報向以理想主義高地享譽業界,他們的新聞講述追求真實、深度和寫作技
本書是一部題材溫暖的散文作品集,收錄了著名散文家姚育明近期的散文作品,分為“動物”“人物”兩輯,包括《五百羅漢救小魚》《汪星人》《分杯汪曾祺》等篇。作者筆下,充滿了對世間萬物的慈愛、熱愛之心,家里的萌寵、偶遇路邊的鮮魚、小區的流浪貓,都是作者細心關注與照顧的對象,通過活色生香,充滿暖意、善心的描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在人物一輯中,既有作者回憶與文壇好友汪曾祺、史鐵生等人的交往經歷,也有與鄰居的日常往來,還有與小朋友的忘年之交。她以真摯、誠懇、欣賞的態度對待朋友,善于
這是一本知名女作家詩意行走的散文集,主要描繪了嶺南的自然風光。這本書的特點是以心靈的真誠打動讀者,讓嶺南的山水和人物閃耀著迷人的光亮;浐V饓、廣西追尋、椰島思念、港澳銘心,寫得情真意切,細膩到位。這里有深厚文化的浸潤、特殊美感的發現、真摯情感的醞釀以及多彩神思的飛揚。作者披襟剖心,真誠敘說,把個性、志趣、涵養、學識等融于字里行間,使得整部作品充滿了人情味。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其作品從現實出發,以溫暖深情的筆觸,通過描述身邊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或經歷,反映了人們豐富的精神世界,折射出時代演進和發展的印跡,文字生動活潑,感情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