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明確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本書是一部從法學視角解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通俗理論讀物,緊緊圍繞如何更好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進行立法和憲法意義上的詮釋,分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及時代價值,厘清民主與法治、發展、治理的辯證關系。作者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主因素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吸收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探索以法治方式在憲法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都在呼吁全球治理理念的新發展。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理念和新路徑。本書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指導,系統論述了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路徑與方法。通過對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概念、政策體系、法治體系、協作體系和具體制度安排的研究,試圖構建起以政策體系為引領、法治體系為保障、協作體系為創新、具體制度為落實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并使得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方法路徑形成完整閉環,幫助實現符合各國利益和中國實際發展需求的治理結果。
本書將經由考察法律與政策的關系,關注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又構成了怎樣的多元理論鏡像等問題。正文上篇四個章節的內容,實質上是在提供一種對司法過程中政策問題的法理學解釋。具體而言,從研究對象和研究進路的差異上來看,其一是對“法律的政策學研究”,主要以美國政治學者拉斯韋爾和國際法學家麥克道格爾為主要代表;其二是對“政策的法學研究”,以美國學者德沃金、格雷、肯尼迪等眾多法學家為代表,這部分涉及內容較為龐雜,因此筆者分別用了兩個章節予以一一闡釋;其三則考察了大陸法語境的相關內容,以德國學者韋伯
本書采用文獻計量學、情報學等研究方法,統計、分析、展示了近十年來《法學研究》論文選題、作者概況、被引情況等宏觀脈絡與核心指標,為法學理論愛好者、研究者提供與展現較為全面的法學研究知識背景與法學研究發展趨勢。
本書從世界主義法律模型的建構歷史入手,分別探討了羅馬萬民法、中世紀共同法、現代早期萬國法和國際法以及新型的都市法。以康德法哲學為方法論根基,本書為上述法律形態勾畫了一種新的歷史敘事,力圖揭示出這一法律形態在法哲學歷史上的基本輪廓。通過將世界主義意識、國際法史和康德哲學進行有機結合,并聯系對現代世界新型法律形態都市法的關注,本書對法哲學的全新歷史敘事及其對于世界主義法律形態的可能貢獻提出了基本闡釋框架。
在中國法學不斷繁榮并且日益體系化完善的進程中,《法學研究》始終以敏銳的實踐觀察力和卓異的學術判斷力以及優質的稿件編輯能力,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里,持續而穩定地發揮了提供學術產品、推廣理論方案、培養研究人才的學術平臺作用,并因此成為中國法學界值得展示的一個學術樣板。在中國法治進步和法學發展的新時代,法學研究者在法治實踐中如何發現重大選題,對于制度建議或政策方案如何進行理論處理,對于學術觀點如何進行學術表達,以及在讀者、作者和編者之間如何建立更為有效的學術聯系,本書可為之提供有價值的學術示
本書濃縮了對習慣與合同之間關系的歷史、哲學和實踐反思,因此對于理解習慣在法律淵源中的價值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從歷史和辯證的角度審視了習慣與合同法之間的復雜關系,并試圖建立習慣與羅馬法和歷史法律科學的對話。作者開篇構建了羅馬公民、歷史學家和法學家就習慣在法律體系和法律理論中的定位所形成的不同理論立場;隨后以優士丁尼法學作品為出發點,考察了習慣概念發展背后的理論基礎,闡述了賦予習慣本身法律價值所必需的要素和要求。 作者深入分析了法學家、哲學家博比奧的思想,構建其與意大利法律和法律理論發展的對話。本書分
原作者Mor Bakhoum,就職于馬克斯·普朗克創新與競爭研究所。譯者文學國,上海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第二譯者金楓梁,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書是引進版圖書,引進自德國Springer出版社。該書闡述了個人數據保護整體性進路,Mor Bakhoum,馬克斯·普朗克創新與競爭研究所研究員。從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知識產權法的視角對個人數據保護的可能性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本文總體上分為四個部分18篇論文。第一部分以個人數據產權與規制為主題,從個人數據的基本權利、人身
本書對個人數據的內涵、屬性、所涉利益主體及其利益關系等進行了系統且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針對當前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對于個人權利單邊保護的不足,通過權衡個人數據之上承載的多重利益關系,明確數據主體(個人數據來源者)、數據業者和公共部門對個人數據享有的權利(權力)及權利(權力)行使的界限,構建個人數據上的權屬體系,以回應數字經濟及數據資產化發展的需求,解決個人數據上個人合法權益與商業開發、公共利用之間的制衡問題。
在《法學研究》創刊40周年之際,《法學研究》編輯部組織策劃了叢書“《法學研究》專題選輯”,以專題形式匯編40年來發表在《法學研究》上的在理論上學術水平較高、在實踐上對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有一定影響的文章,再由主編撰寫兩萬字左右的“導論”放置文章之前,系統梳理本專題多年來的研究狀況和發展脈絡。本書為該叢書之一本,以“權利哲學的當代展開”為專題。全書共收錄發表在《法學研究》的代表作15篇,分為上中下三編編排,對權利的基礎、權利的內在結構與要素、權利救濟、權利與人權、權利與義務、權利與權力、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