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和中國法治指數課題組在長期量化法治研究的基礎上,修改完善法治指標體系,組織開展全國樣本縣測評工作。《中國法治指數報告2023》闡釋指標內涵,分析相關數據,提出對策建議,總結提煉富有特色的樣本縣經驗。本報告記錄中國基層法治發展的歷程,介紹中國基層法治的經驗,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法治場景。本報告英文版將適時推出。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為慶祝建所60周年,特出版叢書“《法學研究》專題選輯”(叢書主編為李林、陳甦),以專題形式匯編建所以來發表在《法學研究》上的在理論上學術水平較高、在實踐上對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有一定影響的文章,再由主編撰寫兩萬字左右的“導論”放置文章之前,系統梳理本專題多年來的研究狀況和發展脈絡。本叢書擬出版15本。本書為該叢書之一本。伴隨著法學研究話題和領域的多元化,法學研究方法也日益多元,實證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元”。本書關注的問題是,法律實證研究在中國興起和分化的過程和樣態,并追尋
本書是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趙宏教授的法律隨筆, 以近年的時事新聞引入, 普及公權與私權的界限。書稿以近年的時事新聞引入, 普及公權力與私權利的界限。隨著公眾權利意識的提高, 了解憲法、行政法等部門法賦予個人權利的需求也在提高。比如, 各類政策中的隱私保護、尋釁滋事是否被濫用等。本書稿不僅是一本討論各類現實政策中公權與私權界限的書, 也是法治科普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本書分為投訴管理篇、醫護預防篇、醫患溝通篇、臨床處理篇、鑒定訴訟篇、醫師維權篇,書的末尾附錄了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內容包括:醫療糾紛的概念
地方立法是中央與地方進行立法分權的產物。作為一國立法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立法具有不同于中央立法的特殊性、法律地位和作用。本書在探討地方立法的一般理論問題和分析我國地方立法現狀的基礎上,闡釋了地方立法權限的模糊性,并結合地方立法實踐運行樣態,提出地方立法權明確化的整體思路,即選擇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立法分權模式,認真反思不抵觸原則并積極探索地方性特色以確定中央與地方立法的界限,進而確定地方立法主體的立法權限以及地方立法主體間的權限邊界。
行政訴訟制度具有解決糾紛、監督行政、保護公民權利等重要功能,我國的《行政訴訟法》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政法總則、總論的功能。因此,行政訴訟制度對我國行政法治的意義更顯重大。本書以“中國行政訴訟理論的發展”為專題,選取《法學研究》刊發的以行政訴訟為主題的 17 篇論文,將其分為四編,并在此基礎上撰寫導論,集中展示中國學者對行政訴訟理論的相關思考,并呈現《法學研究》對推動行政訴訟理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本書由被譽為中國刑事辯護第一人的著名刑辯律師田文昌所著,由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大民律師編寫,民法學泰斗江平教授為本書題寫書名;刑法學泰斗高銘暄教授,刑事訴訟法學泰斗陳光中教授、樊崇義教授為本書撰寫序文。 本書由六部分構成,分別為刑辯理念、刑辯技能、刑辯問題、刑辯與談、刑辯感悟和刑辯寄語。書中涉及內容,既有田文昌律師執業三十余年以來對我國刑事辯護理念、技能和重要問題的總結與反思,又有田文昌律師與知名媒體人、專家和學者的對話訪談實錄,更有田文昌律師在辦理刑事辯護業務
本書針對互聯網領域下非法集資行為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研究,共分為七部分。首先是緒論,先簡單介紹了非法集資的樣態,域內外非法集資研究現狀。第一章詳細分析了互聯網非法集資行為模式。第二章梳理了我國互聯網非法集資相關法律法規,從積極性、局限性兩方面對法律配置作了分析。第三章提煉出互聯網非法融資刑法規制的主要困境。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別從理論進路的宏觀、裁判規則的中觀、具體適用的微觀三個層面,針對刑法規制的困境尋找解決路徑。
本書圍繞“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完善”這一主題,選取了在《法學研究》上發表的17篇代表性論文,集中反映了學術界在推動刑事訴訟法立法完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書中的導讀部分述論結合、點面結合、縱橫結合,深入分析了學術研究與立法實踐之間的互動關系,展現了老、中、青三代刑事訴訟法學者致力于促進國家刑事程序法治建設的生動圖景。本書既反映了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發展歷程,也反映了我國刑事訴訟立法的發展歷程。
從刑法角度對網絡信息治理進行整體縱深研究,是本書的亮點和創新所在。作者以風險刑法為理論視角,深入分析了刑法為何、如何以及應當怎樣介入網絡空間信息治理。作者視野開闊,致力于將國內外最新案例融于理論分析之中,做到學術性、思想性與可讀性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