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于裝備制造企業"質量競爭力",按"概念重構、系統建模和實際應用"框架,分別對質量競爭力內涵、質量競爭力相關特征、質量競爭力關鍵影響因素及作用路徑進行了研究,考慮到質量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以及質量競爭力具有系統性、復雜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利用系統動力學處理問題的思路及方法完成了對提升質量競爭力的評價工作,篩選出關鍵指標,為了深入探索質量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機理以及提升路徑,在此基礎上,從微觀的視角,基于人因工程的理論,進一步修訂了質量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集,再次探索影響因子與
本書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背景、優勢、路徑及政策取向展開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發展的現狀與趨勢,以及國內自貿區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典型經驗,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管理問題展開系統梳理、細化分析和難點研判。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制度集成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模式、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營商環境建設、風險識別與防控機制,有理論性探索,也有實證性分析,同時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議。制度集成創新和產業體系發展模式研究:通過對制度集成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模式的研究,本書為管理學科的發展動
本書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之西藏農牧耦合綠色發展資源基礎科學考察的總結性專著。本書結合科考的背景、意義、目標及內容,簡述了藏北羌塘地區社會經濟概況;評估了藏北高寒草地產草量時空格局,對比了不同縣域產草量現狀及變化差異;簡述了“一江兩河”地區社會經濟狀況,描繪了居民食物消費結構與演變特征;評估了西藏“一江兩河”流域糧食生產和消費結構及特征;以拉薩市為典型案例,提出了適合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本書的特點是通過科考獲得了可分析的第一手觀測資料,為理解西藏農牧業現狀提供觀測基礎,為
中國內生金融制度的創新與發展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書以近代天津銀號為研究對象,在系統分析中國內生錢業的階段性發展基礎上,揭示近代開埠以后中國內生金融制度的機構形態、業務體系、資金運作、社會網絡以及與金融市場關系的發展與演變,具體探討了銀號的組織方式、運作方式、社會金融網絡以及資本與資力的關系,并嘗試對錢莊、銀號在近代金融格局中的定位、作用以及發揮作用的核心機制做出解釋,有助于拓展對近代中國金融的細分市場、金融需求與差異性化金融供給關系的研究。
本書選擇分析的霧霾對不同收入群體差異化的負外部成本,及收入不均對霧霾及治霾措施的態度和策略選擇,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發展不均衡的現階段,是一個黨和政府、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本書是研究負外部性和公共產品提供的新課題,在基礎假設中突破了居民對環境污染具有同質化的負外部成本函數的已有理論框架,提出了由于收入不均而存在的差異化效用函數和外部成本函數,更加切合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環境問題,其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在上述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創新基礎上形成的
本書以認知行為理論、特征價格理論、價值工程理論為基礎,構建耕地多功能供需雙邊匹配、權衡與供需融合的分析框架,以武漢市城市圈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數據、土地利用遙感數據、社會統計數據、住房交易大數據,應用斯皮爾森相關方法、二階結構方程模型、空間多層級特征價格模型和供需適度匹配方法、系統仿真模擬方法,從微觀尺度和宏觀尺度,對耕地生產功能、生態功能、景觀文化功能的權衡和協同,主體認知、意愿和行為的供需匹配,空間供需匹配以及權衡和供需融合的耕地多功能時空關聯的糧食安全效應、收入效應以及碳排放效應和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國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土地資源利用決策優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愈發突顯。在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下,溫控目標、資源效率成為衡量國土空間利用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將其作為國土空間優化配置參數、變量估計的基礎,開展產業用地供給側視角的國土空間優化配置,及碳排放社會代價評估及人類福祉提升路徑分析。本書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支撐,是均衡、低碳發展追求的實證目標,也可為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相關研究和決策咨詢提供參考。
本書分7個章節,包括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概述、綜合能源規劃與評估技術、綜合能源信息服務平臺、電網發展綜合評估指標研究、綜合能源服務商業運營與管理、電氣互聯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的模型與算法研究、P2G電轉氣綜合能源經濟性研究。各個章節都詳細講述了綜合能源的發展背景和意義以及介紹了它們的發展現狀、核心技術要求、以及對未來的發展計劃以及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的展望。
本書是一部關于四川綠色礦業發展若干理論與現實問題的專著,是在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大基地項目“四川省推進綠色礦業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SC17EZD011)”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全書共8章:第1~3章系統梳理了綠色礦業的基本概念、相關理論、研究進展和國家相關政策;第4~7章圍繞四川省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梳理政策環境,描述發展概況,歸納總結發展模式與經驗,科學評價典型礦山;第8章提出促進四川綠色礦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本書辯證認識企業風險承擔,探究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風險承擔的治理全貌。研究發現,國家審計對國有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具有雙重治理效應,即國家審計不僅對國有企業過低的風險承擔水平具有促進作用,也對國有企業過高的風險承擔水平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