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江教授的《漢語新虛詞》一書初版于2011年。出版十年來在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在學術論著中的引用率不斷提高,對現實漢語研究的影響持續增加。此書修訂版總結了近十年來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留原有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為更加體現“新”的特點,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補充。除了對每一類的概述部分進行少量改動和增補,增加了部分參考文獻外,本次修訂主要反映在“詞典”部分,具體包括:增加新詞條(含變體),刪減已在其他辭書不同程度收錄的詞條和變體,合并詞語和詞語變體。
本書在語言類型學理論指導下探討現代漢語代詞及相關形式的指稱問題,包括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和人稱代詞及其相關形式,主要取得以下進展:第一,進一步證明漢語的個體一類、屬性一指稱是相關、交叉的概念,而非上下位概念;進一步證明個體指是漢語中高度發達的范疇,其典型的范疇標記是量詞。第二,通過考察指稱概念編碼程度的跨方言差異,證明漢語各方言的語用優先程度存在差異,與方言的不同類型特征有關;第三,考察實指這一寄生范疇在漢語中的范疇化方式、范疇化程度的差異,及其典型的寄生宿主。
本書是一本案例分析型的實戰指導書。筆者從自己已經公開發表的150余篇學術論文中,精心挑選了10篇論文作為例子進行解析,詳細地講解了每一項社會研究是如何從最初的想法、到具體研究問題、再到實際研究方法的運用、最后到論文的撰寫以及發表的整個過程。特別是仔細呈現了在這一過程中研究者的各種思考和當時的想法。每一個例子都圍繞“問題哪里來”、“研究如何做”、“論文怎么寫”三個基本問題來進行講解。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從操作化的角度,結合實際的案例,讓讀者對從研究開展到論文寫作的全過程,都建立直觀的、操作性的認
·為什么要看這么多文獻?怎么還要總結別人的研究? ·為什么研究題目不是現成的?要從哪里找題目? ·寫作讓我好頭疼,一會兒格式亂了,一會兒忘了保存。一萬字什么時候能寫完? 作者通過多年的實踐,整理了研究方法與工具教程,并加入自己新的思考和心得,為讀者提供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本書詳解了學術寫作的5個核心部分,入門、選題、文獻、寫作、答辯,以及如何處理與導師的關系?戳吮緯,你就可以一步步實踐,從選題開始,善用合適的方法,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全書分為導論、語音、詞匯、詞類、名詞形態、動詞形態、簡單結構、復雜結構、信息結構及話語連貫,共9章。作者采用“沉浸式”“誘導式”相結合的田野調查方法,分析了沙德木雅語的若干語法專題。全書以形態句法學、功能—類型學的研究方法為理論基礎,兼顧了共時描寫和歷時演變兩個層面的諸多因素。該書為木雅語方言研究、漢藏語比較、語言類型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語料。
本書由大學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入手,闡述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構成因素、基本原則;論述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了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的創新;然后分別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聽力教學、寫作教學、口語教學等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對大學英語教材與師資隊伍的構建、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大學英語生態課堂體系構建以及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體系的建構進行了研究。
《中國近代英語教學與傳播研究》一書以近代中國英語教育為出發點,通過歷史的視角看英語教育在中國近代的發展,本書著重以中國晚清時期為大背景,從當時英語在中國的傳播入手,通過對英語傳播的途徑和規律進行分析,特別對當時的英語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當時英語傳播的局限性,從而對英語近現代的發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書共八章,內容包括: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基礎、教學模式的概念和課程體系概述、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類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與趨勢、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基礎等。
本書首先對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背景、信息化時代與高校英語教學的關系以及高校英語教學的優勢與挑戰做了簡要介紹;在闡述了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其中包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慕課教學模式以及動態分層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又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讓讀者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有了全新的認識:最后對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策略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本書從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出發,結合ESP課程體系、師資團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提出符合我國高校需求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以期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外語人才。